【齐鲁网】视频接访是架设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2010-08-23 09:10: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7月8日,重庆巴南区委书记李科还率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可走进区信访办视频接访室,通过视频可第一时间听取远在数十公里外的群众的意见。反响非常好,获得了当地群众的肯定和赞扬。(8月22日《重庆晨报》)
近些年来,一些违规截访、甚至闹出命案的新闻屡屡曝光,于是,各地政府都在创新方法,扩大信访通道等等。但由于信访在某些人看来是一种告密,对当地政府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这些信访内容都是比较棘手的,于是,信访难仍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众所周知,信访是正常的,而且是合法的。《信访条例》也明文规定了信访者的权利,以及接待部门的义务。在一些地方,领导接待日也让信访更加便捷,但是由于有一些截访人员的出现,使得群众的信访之路变得并不平坦。比如前不久湖北一厅子妻子被截访人员当做信访人员打伤的报道,引发了一场社会大讨论。
接待群众来访,本来就应该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内容之一,也是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体察民情的重要渠道之一。尤其是处在当前这样一个矛盾凸显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少,群众信访的情况也常常是一个地方的普遍现象。虽然领导干部不必事事躬亲、件件过问,但是,对于群众反映的很多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没有领导的介入显然是行不通的。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地方领导不愿意接访,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工作太忙。其实并非如此,不是太忙,而是心存怯意,不敢接访。因为他们深知,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很多都比较棘手,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于是,大多数都是躲了起来,深居简出,常常应付了事。
其实,这些想法和做法都不对的,道理很简单,群众有问题来反映,领导干部躲在办公室里不出面,怎么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怎么体现"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党的法宝?而且,领导干部的工作不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解决问题吗?此外,接访本身也体现领导干部的水平和能力。
目前,这种视频接访,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政府接访的创新之举,是领导"面对面"接访的一个标志。这种镜头下的接访,让化解矛盾"提速"。首先,视频接访可以极大地方便信访群众,小小视频既能消除地域空间障碍,免去信访群众的舟车劳顿,又能减少基层的汇报请示,让当事各方沟通更加便捷,从而使问题解决更加迅速高效。其次,视频接访使政府接访过程变得更为公开、透明,镜头前的接访者在监督之下,自然会更加注重接访行为的依法、文明、规范,更加注重对信访群众的释法说理,从而最终有助于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所以说,视频接访在架设政府与群众之间连心桥的同时,也有力提升了政府的执法公信力。
因此,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就应该勇于站出来,"面对面"接受群众的来访,特别诸如视频接访这样的创新就要来得更加猛烈。这对于解决问题,将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愿地方领导能深谙此理,将信访工作做的有声有色,让群众满意,让社会和谐。
链接http://news.iqilu.com/meiripinglun/yuanchuang/2010/0823/306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