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日报】“限宴令”还得防着某些人的“对策”
(2010-08-13 21:56: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陶功财
党员干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举办婚丧喜庆事宜不仅要报告,而且办酒席还要控制规模。日前,浏阳市纪委、市监察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严格规范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若干规定》成为谈论的热点。(8月10日《浏阳日报》)
女儿出嫁、儿子娶妻,宴请下亲朋好友,坐到一块庆贺庆贺,都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官员摆酒设宴本来也是“人情往来”的平常事,但目前由于掺杂进许多“权力”、“金钱”的因素之后,喜庆宴席也就跟着变了味,成为了一些官员借机敛财的借口,炫权摆谱的门面。一些官员利用自己的地位权力,借着摆宴席的幌子,大摆“权力宴”“金钱宴”,大大小小官员全请到,被请者自然是重金奉上,收礼者也是名正言顺,这就是所谓的“宴席腐败”。此次浏阳市纪委给官员念的“紧箍咒”,从方方面面都做了规定,确实是对时下官员敛财风的一个重重的打击。但笔者认为,仅此还不够,要想真正让这个“紧箍咒”起到作用,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谨防官员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限宴令”阳奉阴违。有些官员见好处就上,见困难就让,结果对反腐倡廉是台子上讲得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是另一套。这是一些官员敛财的法宝,明着不让搞,背后你总不能长眼睛。于是一些人可以“秘密设宴”、“化整为零分批设宴”、“光收礼金不摆宴席”、“明里塞200,暗里塞2000”等等。
其次,谨防有人拉虎皮做大旗,替代官员“搞酒”,这也正是“限宴令”的短板所在。结果官员自己不出马,身边的朋友却为其冲锋陷阵,纪委查起来也有难度,分不清是谁在“搞酒”。
再次,纪委部门仅仅开设了举报电话,这远远不够。官员“搞酒”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一般的百姓是发现不了的,而清楚的都是“搞酒”官员的“亲密“朋友,
试想哪个会举报呢?显然,纪委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经常去酒店走一走。另外,对于申请“搞酒”的官员宴席上,也要派人现场视察,确保掌握第一手材料。
在出台“限宴令”后,笔者认为,纪委部门还应举一反三,继续推出一系列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举措,并建立长效机制。对于违反的官员,不能仅仅处罚下当事官员,对于其领导干部,也要追究监管不力的责任。只有重拳出击,只有认真,遏制官员敛财风才不在话下,反腐也会反出成效。
链接:http://dzb.lyrb.com.cn:802/shtml/lyrb/20100813/491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