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差生”不能边缘化

(2007-11-28 13:33:18)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时事评论

高三分流

分类: 时评
 “差生”不能边缘化
 
2007年11月27日  陶功财
 
26日,重庆南岸区长生桥中学一些家长向媒体投诉老师嫌弃差生,动员孩子不参加明年高考。家长认为这样对待学生不公平;而学校表示这是正常的“高三分流”,实际对学生有好处。( 1127《重庆晚报》)
这种将“差生”边缘化的新闻并不是孤例,10月23日《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市荣昌县昌元初级中学初三·二班在召开家长会时,班主任按学生成绩高低编排座位,很多“差生”的家长坐在孩子的座位上,心里很不是滋味。11月4日《楚天金报》也报道,武昌地区某中学一个高三班级规定,成绩好的同学不用值日,班上的杂活全部由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做。其实,关于此类的报道还有很多很多,看来,“差生”边缘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
据长生桥中学副校长刘昌海说,“到高三最后一个学期,为了保证大部分学生的利益,不得不进行分流。学生的基础非常差,到高三以后就有不少几科考试加起来只有一两百分的学生,他们升学的几率非常小。”照这位副校长的逻辑,把“差生”干脆淘汰回家算了,省得影响了优秀学生。
众所周知,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升学率,是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学校进行评价的不可或缺的指标。作为学校,重视升学率,重点照顾那些优秀的学生,这本不难理解。但是,进行“高三分流”,动员“差生”不参加高考,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现在流行着这么一句话:“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看来某些学校、某些教师还真是顺应“潮流”啊!
这些所谓的“差生”基础薄弱,这是事实,但是,之所以基础薄弱,学校就没有一点责任吗?难不成基础薄弱就没有上大学的权利吗?估计谁都知道,高三的学生都是为了一个梦想而去,这就是上大学。“差生”也不例外。如今,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动员“差生”放弃,这样不但会伤害这些学生,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按照现行评价标准,我国现有的3亿多中小学生中,有5000万是“差生”。“差生”现象已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顽疾。九年义务教育本是国民素质教育,是合格的教育,是让人人成功的教育,却在许多地方被扭曲为精英选拔的教育、淘汰的教育。这不但对这些所谓的“差生”不公平,更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世界本无“差生”,喊的人多了,于是就有了“差生”。
把“尖子生”宠儿化,而把“差生”边缘化,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在骨子底里抛弃了信念、乱伦了目标、失去了公平,从而批量生产了“差生”。对差生的抛弃,无异于“斩首变凌迟”。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得好,“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不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而不是为了什么那些升学率等而剥夺部分学生平等受教育得权利。令人担忧的是,至今仍有很多违反教育规律、有悖师德,伤害孩子心灵的荒唐做法被一些学校与教育者沿袭,这值得教育部门深思,也值得整个社会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