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定贫困生,岂能光拼人气不讲正气

(2007-11-21 21:52:18)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时事评论

贫困生、道德

分类: 时评
 评定贫困生,岂能光拼人气不讲正气
 
2007年11月19日  陶功财
 
随着国家对大学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种对贫困生的奖励、资助也源源不断。在一些高校,有学生不好意思当贫困生,另一方面,又有部分学生争着抢着要当贫困生。有些高校在评选“贫困助学金”、“贫困奖学金”时,采用“全班投票选举”的方式。有学生笑道:“每年发奖学金、助学金,都是好戏上演的时候。”(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
高校“贫困助学金”、“贫困奖学金”的发放,主要是为了保证贫困生能够正常完成学业,使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在顺利渡过难关的同时,亦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但是,现在的现实情况时,部分家庭并不贫困的学生却凭借人气高,或者作假得来一纸证明,摇身变成了贫困生。“富得流油”的贫困生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最贴切的体现。坐飞机往返学校,常换高档手机的贫困生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为了能够当选贫困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拉票的拉票,请客的请客,反正只要能够当选贫困生,拿到“贫困奖学金”、“贫困助学金”,花费一些金钱和关系又有什么可谓呢?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象牙塔被外界有毒“细菌”感染,是大学生们道德缺失。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讨论和指责越来越多,虽然文化素质较高,但是,其他方面却经常出现问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诚实守信的传统道德理念弱化甚至缺失,而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却成为部分大学生的惯常做法。如今,为了争当贫困生,抢夺奖学金、助学金,这些象牙塔里的学子们再次陷入了道德危机,这值得吗?
当然,争当贫困生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道德缺失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对申请补助的学生又缺乏监管与调查。目前判断是否是贫困生的主要依据是当地出具的家庭情况证明,或者凭借其在同学们之间的人气。因此,出现争当贫困生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学校一定要完善制度,严格把关,帮助真正帮助的学生。
著名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争当贫困生这种现象是高校学生道德缺失的一个缩影,而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学生的道德危机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可想而知,社会的道德水平如何。笔者认为,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得到重视起来,加大力度,确实改变大学生道德缺失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进而改善社会的道德现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