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时事评论国企、改制 |
分类: 时评 |
2007年11月2日
陶功财
为职工们服务了10年的社区医院突然被拍卖给私人老板。11月1日上午,广州市毛纺厂的退休老职工得知新港东路的纺织医院将变成私人医院后情绪激动,100多名头发斑白、年过花甲的老人。自发聚集在医院门口,阻止交接事务。老人们担心医院体制改变后,看病费用会增加,且不能享受到以前很周到的免费上门服务。在老职工的努力下,一度停止营业的医院暂停交接并于今日重新正常运作。(11月2日《信息时报》)
按照广州纺织工贸集团的说法,他们把所属的医院拍卖出去,是在国务院针对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下实施的,而且也受到国资委等多个部门的监督,拍卖行为合理合法。但是,笔者却不这么认为,至少,这样的改制非但不合理,更不合法。
理是个什么理呢?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个医院给这些退休职工带来的好处。第一,价格低廉。如保留一元门诊,抓药、住院比大医院要低20%至50%;第二,服务优质。医生护士跟病人关系非常融洽,只需一个电话,就提供免费上门服务;第三,方便快捷。是方圆7.8公里内的唯一家社区医院。有这么多的好处,还要拍卖掉,这怎么说得过去。
至于法嘛,姑且不说大的,就从改制的政策来说说,首先,众所周知,企业改制的目的是使企业焕发活力,让职工们在企业长远发展中得到实惠。而且在改制过程中,要保证职工知情权、民主参与权,并且积极主动征求广大职工意见,把职工权益放在首位。但是,纺织医院在改制过程中,不但没有知情权,医院被拍卖后才知,更没有参与改制,而且,这样的改制伤及了职工的权益。显然,这与改制的目的和相关政策背道而驰,这到底合哪门子法?。
另外,纺织医院的很多特点和情况,都和我们探讨多年,并力求实现的“就医在身边,价廉又优质”社区医疗网络非常相符合,而且这也是政府所提出惠民措施,要多建社区医院的政策紧密相关。试问,这么受欢迎的医院要改制,而且由企业领导们“集体研究”的改制,到底要还是不要?
纺织医院改制风波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看似是一个局部问题,但却有普遍性和全局性。那就是现在很多国企改制过程中,一些企业管理者没有把职工的权益放在首位,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至于怎么操作,怎么改制,这都是他们这些经营者自己决定。
笔者认为,企业改制是一件好事,对于国企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在改制过程中,一定要多想想职工需要什么,多关注职工们的想法,以“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满意不满意”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切忌搞“一刀切”,因为改制而伤及职工的权益。
后一篇:裁员频频,新劳动法是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