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时事评论停课、迎检 |
分类: 时评 |
2007年11月1日
陶功财
10月31日上午8点左右,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并未像往日一样正常上课,许多学生都在打扫卫生。学生们称,学校为应对创卫检查,让他们停课打扫卫生。(11月1日《京华时报》)
另据10月30日《东方今报》报道,为了迎接检查,城区范围内的20多所中小学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每个学校抽出40名学生参与捡垃圾,每天四次,每次都是一个小时。这一捡就是5天。
两条新闻有一个共同点:学生停课,迎接检查。不仅如此,如今这种“病态迎检”并非只有这两家,媒体曝光的就一大堆,还有没有曝光的。“病态迎检”成为了如今迎检工作中的一道家常饭菜,只要有检查,肯定就会“病态迎检”存在。君不见曾有法官上街捡烟头,街道悬赏打苍蝇等等出奇出格的“病态迎检”。
众所周知,学校应该保证好学生的上课时间,这是最基本的。课余时间搞搞卫生这是允许的,但是如果为了迎检,不惜停课搞卫生,这就是一种“病态迎检”,而且病得不轻。一个无关痛痒的检查,学生受教育权就被轻易屏蔽掉,一个“上面的规定”,教育工作者就放弃了自身职责而坚决执行,试问,在迎检工作面前,学生的权利何在?教育的尊严何在?
很显然,这种“病态迎检”是不合理的。一直以来,我们所谓的权利总是被看成是权力的作用对象。为了权力的需要,权利被适当限制甚至牺牲都是可以的。比如,为了迎接检查,学生就可以暂时停课。正是这种权力的本位意识造成了有些领导者对权利的漠视,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对权利受损的坦然。基于此,“病态迎检”也就是必然的。
另外,如今的检查工作一般都是事先通知,然后迎检单位事先做好准备。前几天,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幷审议了《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办法(修订草案修改稿)》,其中规定,北京市人大代表在视察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时,可事先不向视察单位打招呼暗访和“突然袭击”。检查本就不用提前打招呼的,可如今,一个很现实的情况就是,“不打招呼”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均不见为了让“不打招呼”堂而皇之,还得出台政策。这也说明了现在检查工作中,走过场、形式主义仍然十分严重。为了迎接检查组,迎检单位必然会搞突击迎检,这个时候,就需要迎检单位所属的全体成员参与了,那还管得着权利受损或者其他什么尊严问题。由此看来,“病态迎检”是走过场、形式主义衍生出来的一种“怪病”。
笔者认为,这种“病态迎检”一定要得到有效地“治疗”,否则将会继续蔓延,病情逐渐加重,到这个时候再想“治疗”就迟了。但是,一旦“治疗”起来,也并不困难,只需对症下“药”。一方面,领导要淡化权力意识,加强保护权利的意识,让权力服务于权利;作为权利受损的个人,要积极主动站出来,为自己的权利说话。另一方面,要让检查回归本位,多想想为什么而检查,为了谁而检查,改变检查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作风。
前一篇:莫拿道德的“石头”砸“啃婚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