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演讲与口才]这样讲,才能让战士听得顺耳又顺心

(2007-04-11 15:30:14)
分类: 散文随笔

这样讲,才能让战士听得顺耳又顺心

 

解放军  陶功财

 

基层带兵人常常要给战士们讲道理。有些带兵人讲起道理来引经据典,但是听众反应平平;有些带兵人讲起道理来,滔滔不绝,但是听众昏昏欲睡;有些带兵人讲起道理来,天马行空,但是听众却不知所云……那么,带兵人应该怎样讲道理,才能让战士们听着顺耳又顺心呢?

深入浅出地讲

带兵人在说理时如果能够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多使用战士熟悉的语言、熟悉的事例,而不是讲空话、套话。这样,无论战士们的文化程度是高还是低、生活阅历是深还是浅,都比较容易接受。

某部一连苏指导员是某军校毕业的硕士,学识渊博。刚下连队那阵,每次政治教育课上,他都在台上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一次,讲到“慎独”这个话题时,他说:“慎独,是儒家的一种处世哲学和方法。《礼记·中庸》是这样解释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杨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无一不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处世箴言。”

他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可台下的战士们却似懂非懂,昏昏欲睡,因此,一连的政治教育也开展得不尽如人意。苏指导员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自己讲得够细致了,可为什么战士们还反应平平呢?于是,他决定到政治教育课展开得非常好的二连取经,以后多去听听他们连队的张指导员的课。

一次,张指导员也是讲“慎独”这个话题,张指导员说:“同志们,今天我们讨论这个话题:慎独。其实慎独就是在众人面前不该做的事情,在一人独处时也不做。譬如独自一人时,也不随地吐痰;没有警察时,也不闯红灯;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也遵守公德,这些都是慎独的具体表现。”

一席话,战士们都听得清楚明白,顺耳顺心,前去听课的苏指导员也兴奋不已,他高兴地对张指导员说:“听你讲课真是一种享受啊,怪不得战士们都喜欢听呢,我以后讲道理也该这么深入浅出地讲。”

战士们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那些历史典故知之甚少,刚下连队的苏指导员没有想到这些,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高谈阔论,把一些古文搬到了战士们的面前,战士们难以理解,当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张指导员从战士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深入浅出地讲,战士们听得顺耳又顺心,自然他的讲话很受战士们欢迎。

沟通互动地讲

带兵人在讲道理时不要搞“一言堂”:自己一个人在台上口若悬河,不互动,也不沟通,甚至完全不顾及战士们的感受。而应多一些互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互动中,接受你的观点。

三连的政治教育课展开得非常好,因为三连的王指导员在讲课时,能很快就把战士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一次谈到“成功的最佳目标”的话题时,他说:“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巴黎一家现代杂志刊登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竞答题目:‘如果有一天卢浮宫突然起了大火,而当时的条件只允许从宫内众多艺术珍品中抢救出一件,请问:你会选择哪一件?’在数以万计的读者来信中,一位年轻画家的答案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离门最近的那一件。这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因为卢浮宫内的收藏品每一件都非常宝贵,所以与其浪费时间选择,不如抓紧时间抢救一件算一件。”故事讲完后,王指导员说:“故事虽小,却很有启发意义,大家都思考思考,看这个故事后,你想到了什么。谁的道理讲得好,我就奖励他下次为我们讲一个故事,大家说好不好?”战士们高兴地说:“好!”

接下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二排的刘孝诚说:“我觉得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就是:成功的最佳目标就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个;我们不应该好高骛远,应该重点放在伸手可及的眼前。所以,我希望自己努力做好身边的事,获得自信,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心中的目标!听刘战士说完后,王指导员高兴地说:“刘战士说得非常好,‘成功的最佳目标’就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个,而对于战士们来说,就是把每天的训练认真做好,人人都争取做个优秀的战士!”

王指导员的政治教育课之所以受欢迎,在于他能够把政治教育课变成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交流课。首先,他讲一个小故事,然后让战士们思考、讨论,充分采纳战士的观点,并顺着战士的观点,结合部队的实际,进行鼓励教育。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战士们畅所欲言,这样通过多方面启发而得出来的道理,战士们印象会更深刻,也更容易接受。

就地取材地讲

带兵人在讲道理时,不要一味地天马行空,而是要多讲战士身边的人和事。身边的事容易打动人,因为身边的人和事看得见,摸得着,在战士心中能产生“近因效应”。这样,战士们就会感兴趣,道理也就会听进去,能够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一次谈到“怎样培养自信”的话题时,四连的宋指导员一上来就说:“同志们,今天我说说我们身边的张武同志。他来自贫困山区,没见过大世面,刚进部队那会儿,总觉得别人懂得真多,而自己却什么都不懂,异常自卑,有次,他找到我说,宋教导员,我觉得自己真笨,什么都不会!我鼓励他说,张武啊,其实你是一个很优秀的战士,在每次晨跑训练中都是你起得最早,平时训练时,你最用心!上次评优秀战士时,虽然你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但也有十多个战友支持你啊!现在你需要做的就是保持你努力的状态,再下些功夫学习文化知识。张武听我的一番话后,发现自己原来还有很多优点,就更加努力地训练,并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大家看,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开始进部队的那个青涩农村小伙了,而是部队优秀的战士,前段时间他还代表连队参加团里的征文比赛呢。同志们,培养自信最重要的就是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不妄自菲薄,然后持续不断地努力!”

对宋教导员的这次教育,战士们反响强烈,纷纷表示要向张武同志学习,不断努力,创造人生的精彩!战士小吴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以前宋指导员上课时老爱引用一些历史典故和名人故事,我们觉得那些离我们太远,可望而不可即这堂课讲得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我喜欢听。”

为什么宋指导员的这节课反响会这么好呢?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宋指导员在说理时,就地取材,讲战士身边的人和事。战士们都很熟悉,当然爱听。因此,教育中,不妨多搜集一些战士身边动人的故事,以便把教育搞得生动、活泼。

总之,带兵人在讲道理时要多用心,用功,根据战士们的实际情况,采用战士们喜欢的方法,争取把道理讲得通俗、透彻、深入,让战士们听得顺耳又顺心。

 

(《演讲与口才》2007年第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