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农民工的“现代生活”
(2011-10-12 10:17:49)
标签:
农民工生活现状情感 |
分类: 个人随笔 |
外来农民工推动着城市化进程,但城市化恰恰将其日益边缘化。—题记
一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筑物的集聚化”:哪里高楼多,交通繁忙,第三产业发达,那里就是城市化程度高。因此国内各地为了追求城市化率,都在拼命搞建设,大力发展餐饮住宿娱乐等各类服务业,整个城镇看上去白天像建设工地,晚上像娱乐场。
外来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也是城市娱乐不可或缺的消费群体。一位东北汉子,身高体壮,说话直爽,酒桌豪爽,娱乐疯狂,是在我们这边做家庭装修杂工包工头的。因业务关系,我就在今年8月份认识了他。他就是我所说的能干又能玩的人。通过白天干那些累死累活的搬运活,他赚下了糊口的钱,晚上就被他的“兄弟”拉去喝酒、娱乐,在灯红酒绿中,在酒精的麻醉下,挥霍着自己的血汗钱。前一天晚上,我去工地给他付工钱,他被人用车带了过来,被搀扶着出现在我面前,瞪大双眼,哇啦哇啦地吼着,满嘴喷出呛人的酒气。第二天他说早晨7点多钟自己在睡梦里又被电话吵醒,然后到工地开始干活,背完砖头背沙子,背完沙子扛木板,几乎没有停过,被汗水打湿的木板留下一个个轮廓分明的人印,一块,十块,百块,上千块,…… 一直干到晚上约7点钟,华灯初上,小区居民的厨房窗里飘出饭菜的香气,才把一天的活干完。我在背后看到他们劳累的无法并拢的腿一瘸一瘸地蹒跚着往前移,走在城市的路灯下,显得那么的渺小。
这就是在一个较富裕的小县城中外来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他们今天做苦力累得快散了身架,明天还得继续去工地打磨筋骨。按照包工头的话来说,每天有活干总比隔天两头无工可做要好很多!这一帮人是他养着的,没有活干也要给他们工钱,否则就离开这个工程队走了,等到活儿多的时候就找不到足够的人手去承揽。因此包工头希望天天有活干,甚至时时有活干,而下面的工友们则希望能多些休息时间,天天可以休息最好。两者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也不知矛盾何时可能会激化。
这些农民工永远不属于眼下这座城市。他们的家在远方,亲人在远方,熟悉的朋友们在远方。在这里都是干活认识的,都是住房的老板、街道办物业的大爷,很难找到真情实感,在情感上是孤立的。他们在这儿没有户籍关系,没有三金一险,万一生病就缺乏保障,在经济上是无助的。为了摆脱这种境况,他们往往会到娱乐场所找“小姐”解决生理需求,去露天的酒吧灌酒浇愁,在健康上也是时刻处于高危状态的。城市的楼层越高,城市的规模越大,就更衬托出他们“蚁族”般的渺小,他们“蜗居”的栖身之所是那么的暗淡无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