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破产是否会演变为又一轮经济危机
(2009-07-17 17:50:29)
标签:
cit破产危机财经 |
分类: 经济分析 |
CIT是目前美国最大的商业贷款公司,主要致力于国内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迄今已是连续8季度亏损,累计亏损34亿美元,公司债券再融资步履维艰。如果不能获得政府的融资担保,那么随时可能走向破产的边缘。据说,美国政府对之并未施以缓手,对之处境并未加以足够重视。据有关专家学者预测,如果CIT正式走向破产那一刻,美国将可能会发生:(1)760多家制造业客户面临倒闭的风险;(2)将有最多30万家零售商面临“突如其来的风险”;(3)成为美政府去年9月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以来,规模最大的银行破产案。
回首去年9月份的雷曼破产,两者之间似乎有许多相似之处。雷曼曾是全美第四大投行,主要为上市公司提供投融资服务。面对巨额亏损,当时的美国布什政府也是袖手旁观。巨人最终倒下,真正揭开了金融海啸的序幕。美国是高度市场化的国家,本次金融海啸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从传递链条可以看出来:
房地产危机→金融机构次贷危机→制造业危机→国民就业危机;
次贷危机→信用体系危机→存款创造功能受损
|
|
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
这是危机演变的路径图。从上图可以看出,所有领域都是市场领域某子领域,政府干预只是对风险与利益传递施加干预,没有从根本上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行体系。
本次CIT所影响到的,却是以美国中小制造企业为主。从这一点而言,美国国内经济危机不是减轻了,而是进一步深化了。因为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一般是给大企业提供配件及服务为主,如果把通用、卡特彼勒等大公司比作美国经济这棵大树的躯干,那么许多中小企业就如同美国经济的这棵大树的枝叶,在制造业大公司纷纷倒下之后,瘟疫开始在制造业中小企业中间蔓延。美国国内就业形势将会继续持续恶化。如此对于美国国内实体经济的冲击,将无疑是雪上加霜!
回顾中国国内,雷曼事件所带来的债权债务问题,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冲击目前才刚刚开始。因为债券大多是一年到期的居多,国内许多房地产企业作为雷曼债券的债权人,将沦落为到期债券还本付息无望的境地,这势必产生大批坏账,使得地产资金链条进一步吃紧,再次冲击国内房地产市场,进而影响房地产产业的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如果这次CIT破产,很可能进一步对中国出口带来严重影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