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之队在“路易威登杯”
新西兰旅游局正在国内推广的“意见领袖”计划于春节期间邀请了国内风投界的“前辈”人物--汪潮涌、李亦非夫妇到新西兰旅游,作为随行的三位国内媒体人士之一,全程体验了这趟非凡之旅。给人的感觉是,新西兰这个100%纯净的国度,是一个海、陆、空各方面的旅游资源都一级棒的地方,今天就说说新西兰的海。

两只参赛帆船正在做赛前准备
奥克兰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人口也占到全国的近1/3。这个位于北岛北部的城市被誉为新西兰的“风帆之都”。汪潮涌、李亦非夫妇此次到访新西兰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参加在奥克兰举行的“路易威登杯太平洋帆船系列赛”。
汪潮涌在2005年投资成立了中国之队参加著名的“美洲杯帆船赛”,这次中国队也应邀参加“路易威登杯”。新西兰队曾经在1999年和2003年连续两次赢得美洲杯帆船赛的冠军,因此当地的帆船运动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这次“路易威登杯”采用的是与美洲杯一样的船只,为了节省费用,组委会统一提供了四艘比赛用船--美国BMW甲骨文队两艘、新西兰队两艘。参赛的各队通过抽签来决定比赛时使用的船只。与美洲杯一样,每艘参赛帆船有17名船员,同样是进行每场两圈的场地赛,两支队伍进行一对一的“PK”战。最终东道主新西兰队在最后的总决赛中以3-1反超上届美洲杯冠军--瑞士的阿灵基队,在本土捧起冠军奖杯。
在奥克兰期间,我不仅观看了第一天比赛的全部四场比赛,更难得的是,新西兰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为我争取到了到赛船上担当“第18人”的机会。“第18人”就是参赛帆船上除了17名正式船员之外,组委会或者参赛队可以邀请一名嘉宾,一同登上参赛帆船,零距离体验帆船比赛的刺激与精彩。

我和新西兰旅游局的Carly合影

在希腊队的帆船上,即将离开港口开始比赛。
1月31日,我登上了希腊队的赛船,他们将对阵小组赛中的第二个对手南非队。

希腊队的队长将国旗挂在船尾,然后深情的致敬。随后他转过头目视前方,期待着希腊队迎来首场胜利

帆船驶向赛场,一名船员竖起了大拇指。

比赛前最后的准备工作。

一名船员爬上桅杆,准备升起主帆。

船长Buseas看着主帆升起。

裁判员确认了帆船的各项技术指标后,乘快艇离去。

橙黄色袖口的小姑娘是一名裁判,加上她,船上一共是19人。两艘赛船上都有这样一名裁判,负责和赛场上的其他裁判沟通,以判断比赛过程中哪艘帆船出现犯规行为。

帆船行进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船体是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甚至更大。站在船尾的我要及时判断船体的倾斜方向,然后迅速调整自己的脚下站位。

转向之后,船体又向另一侧倾斜。海风张紧大帆的时候,牵引主帆的绳子不时会发出绷紧的声音,动静丝毫不差于一支“二踢脚”。帆船迎着海风前进,小拇指般粗细的绳子发出嗡嗡的调子,感觉非常刺激。

在希腊队和南非队做赛前准备时,美国队和东道主新西兰队的比赛正在进行中。

一个浪头打来,船舱里进水了。

比赛开始后,南非队在紧紧跟着希腊队。

赛事的官方摄影师乘着快艇扑捉画面。

争夺异常激烈。

17位船员同心协力,我这个“18人”真有上去帮他们的冲动。

希腊队领先通过第一个折返点。

根据不同的风向,帆船要随时调整主帆的方向。

南非队在努力追赶。

希腊队的指挥官在观察对手的动静。

南非队“玩命”似的冲向希腊队,两艘帆船最近时距离不到10米。

惊险的擦身而过,南非队因为这次危险的举动,被判罚分。

希腊队将领先优势越拉越大,胜局已定。

大家庆祝胜利。

希腊队获胜后,全体换到一艘快艇上,瑞士队登上了帆船,准备出赛。

中国队在做准备

中国队船长 伊恩-威廉姆斯接受采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