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

(2014-12-04 21:11:02)
标签:

娱乐

匆匆那年

彭于晏

倪妮

影评

分类: 电影类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

 

■ 文/慕容天涯

 

青春饭,华语电影眼下最炙手可热的题材。虽然不知道这顿饭日后可以吃多久,但是眼下至少每一顿观众都吃得很香。

 

所以,这几年下来。中青年,以及学生党都有了自己上顿接着下顿的青春饭。70后的《致青春》是大餐,演而优则导的赵薇和一众大咖护航,味道见仁见智,至少就餐环境优越。90后的《同桌是你》是街边烧烤,虽然闻着香但别轻易吃很容易坏肚子。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

 

 

80后呢?《匆匆那年》的出现,很像是一顿自助餐。喜欢的就对号入座,不喜欢的自行回避罢了。为何是自助餐呢?只因为这个故事的重点不是成长,编导更专注爱情。看不到成长,只堆砌伤痛,依旧是内地青春片的问题所在。这比之《那些年》能让我们懂得恋爱里男孩永远没有女孩成熟这种清晰表达主题的佳作要差一些。但是,爱情故事占主导,成长向后躲藏,却不妨碍已经年近三旬的演员们迅速在故事后半段进入状态,他们经过浸润的演技,以及丰富的银幕演出经验,会在角色成年后让故事显得更真实,这也是不使用新人的一大意外收获吧。

 

说回前文那个设定,这是一部自助餐式的电影。《匆匆那年》不适合所有人,只适合在学生年代有过刻骨铭心恋情的观众。

 

张一白的手法很熟练,故事流畅,风格清新。所以这样看来至少《匆匆那年》不是烂片。而且对于喜欢青春题材的观众而言,基本上该有的元素一应俱全。这在有《将爱》和《开往春天的地铁》护航的张一白的镜头里,应该不是难事,毕竟他还有我喜欢的《夜。上海》。所以说,当你看到他用大逆光拍穿着素净白衬衫做黑板报的方茴时,还是蛮感动的。最起码他知道青春片的样子应该如此。再加上那些踩在点子上出现的歌曲也不错(毕竟上次流行歌曲当配乐用到泛滥的《将爱》就还好)。这一次的故技重施算是成功,毕竟张信哲和《灌篮高手》更有杀伤力,也很直白得让人无法回避。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

 

当然,原著党们会少不了对比,那些争议无外乎是选人用人,以及情节还原。先说情节设置,本片所采用的分段式的故事,是张一白的杀手锏。这与原著开篇那个澳洲故事一样稍显突兀,但是速度切入后,这种跳出跳入的模式还是有电影感的,毕竟比起平铺直叙的其他青春段落感颇为强烈,而且有鲜明的小主题如“你后悔吗?你努力过吗?你发过誓吗?”纷纷出现,显然也让影片与爱情贴近,与成长稍远。再者,为了加入厚重感,很多历史节点性质的事件有选择的出现在了一些段落里。比如20017月角色们高中毕业散伙饭上的北京申奥成功,2002夏天年五人小组大学遇到韩日世界杯巴西屠杀中国的比赛,随即引发小团队翻脸,都很有趣味。至少比之《一生一世》的911事件要用的稍显成熟些,也正常一些。不过原著里1999年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游行的段落消失也不可惜,毕竟《中国合作人》用过这个梗了,而且用的也不错。

 

综上所述,这顿饭是配给80后吃的,对于80后,这部作品的某些熟悉的东西真的非常强大。笔者即是80后,感同身受片中所有的时间节点。那熟悉的教室课堂,挥洒汗水的篮球场,以及男女生互赠的编织手绳,都蛮有代入感。再加上那些心照不宣的青涩恋爱,大学时期的爱恨纠葛,倒还看进了心底。至少比起同样是火热青春小说改编的《致青春》要更流畅和完整。

 

但为何这部《匆匆那年》只是面对固定受众的订做自助餐,而不是所有观众都买单的大餐杰作呢?只因为最大的问题在于本片对于角色的选择。就像前文所言,这些演员都是熟面孔,更是一招险棋。向票房号召力看齐使得影片的作者心态不强烈,也显得过分“聪明”了。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

 

来看看片中几位主角的表现吧:彭于晏正能量满满,台湾腔也不算严重,这个陈寻还算立得住,好评应多过最近他的另一部大胸肌黄飞鸿。倪妮收得厉害,让方茴像张白纸,飘飘然恍恍惚惚,不经意间已经拒人千里之外,这是她精心揣摩后带来的表演。至于郑恺扮演的赵烨应是他从影以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甚至胜过当年的许开阳。他的不羁放荡,和张子萱扮演的林嘉茉的干净清新相得益彰,这一对儿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前者很多备胎戏蛮让人心疼,虽然后者成年后的装扮并不讨喜。魏晨扮演的乔燃尚需努力,不过不失。最大的问题出现在字幕里需要特别介绍的客串演员身上。毕夏扮相偏老,刘亚瑟的角色戏份够多,但与几位主角间违和感颇强,有点儿抽离。至于扮演校草苏凯的陈赫,保了娱乐效果满足了票房需求,也引发了哄堂大笑。却失去了原著角色应有的魅力,让人跳戏,利大于弊。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

 

但纵然这样,一部《匆匆那年》上映后所引发的关注,甚至必然狂揽的票房都显而易见。他的目标受众群也将会有各自不同的反应:对于这种青春题材,70后已经淡然处之。80后部分观众(校园时爱过)应相对满足,90后匆匆来围观,却只是猎奇和跟风……大家又不约而同的开始在网络感怀青春了。为何华语电影市场会大片遇冷,内地的青春题材就可以屡屡收获关注呢?追根溯源,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挣扎一件事情。

 

那就是:每个人都不愿承认过去的不佳,情愿让他在光影中无比美好。

 

这不是病,也无需怕。毕竟回忆青春的权利人人都有,只是青春本身则早已挥手作别,留你在原地频频回望,时时回忆,需要一个梦不会醒。

 

这个时候,电影在为你的青春造一个梦,它是眼下你可以重塑青春的唯一途径。

 

电影里,你能够借光影沉湎不悔梦归处。现实中,回头看去却都会觉得青春太匆匆。

 

 

 

 

整体质量:★★★☆
  演员表演:★★★★
  音画效果:★★★★
  娱乐指数:★★★★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

 

 

 

《匆匆那年》:请80后吃顿青春饭微博:慕容天涯的海葵欢迎关注
博客文章个人原创,约稿请联络

QQ:31439327 (媒体约稿合作)

QQ:834327647(影迷朋友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