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盲探影评杜琪峰刘德华郑秀文 |
分类: 电影类 |

■ 文/慕容天涯
杜琪峰的电影,除去好看之外,最大的价值是永远是好玩。
7 铁三角威力尚在
《盲探》的好看源于杜琪峰自成一派的视听风格,韦家辉和游乃海编剧奉献的重口味侦探故事,以及刘德华与郑秀文那个叫做默契的东西,以及从头至尾毫无喘息机会的密集笑料和极佳的叙事节奏。当然,还有暗藏片中的港澳美食地图,让人食指大动,口水滴答。
这样一来,《盲探》好看了,也好玩了。杜琪峰+刘德华+郑秀文的铁三角又一次成功了。牢不可破,化学效应奇妙。
6 中间地带
能做到好看和好玩这两点有多难呢?好看的电影这些年不少,但是能够做到各方面都让普通观众接受,影迷津津乐道的不多。《盲探》属于这个行列的原因也很简单,在《单身男女》之后,杜琪峰开始主功内地市场,改变了很多东西,并几经尝试后,找到了一个中间地带。


在此之前,他的作品,由于早年间其组建公司“银河映像”传承的强烈个人风格,使得杜琪峰某个阶段成为了属于一小撮港片迷极爱的另类导演。那个时候我甚至在想,杜琪峰会永远不属于大众。但是之后一切都变了,杜琪峰开始尝试让电影做到既保持港片的传统风格,又让内地观众的娱乐体验得到满足。(这种站在中间地带起舞的“双管齐下”很难,如陈可辛一直在尝试直到《中国合伙人》才得到想要的结果)。
于是从《单身男女》的高楼爱情开始,杜琪峰陆续奉献了不那么完美的尝试之《高海拔之恋》,被广电总局接续上无语结局却品质不俗的《夺命金》,以及风格写实到直白的佳作《毒战》。但要注意的是,在这些过程里,杜琪峰自身的风格仍在。
5 找到杜琪峰
比如本片的某些杜氏电影特殊的风格,就犹如一场银河风格的倒数漫忆。它们在和为院线观众设计的娱乐效果角力,共同构成这个中间地带。首先是神探故事,不消说,犹如《神探》的几进几出走向就蛮好,一个与观众保持若即若离之感的故事太好不过;再者是某些场景的调度运用,回忆刘德华和郑秀文在珠海的那场盯梢戏,再看看《黑社会2:以和为贵》的三方盯梢戏,如出一辙的清晰有趣;至于银河群像的出镜,卢海鹏的一闪而过,林雪的死蠢执拗太激赞,而红裙高圆圆和憨傻扮酷的郭涛更是平添了不少看点;镜头语言也很熟悉,只要不是单纯的爱情故事,这一类作品里的杜琪峰总会显得“刻意”。某种近乎强迫状的风格成为了影片的标志。深色系的衣着、局促空间的室内戏、冷光源下的对称构图、还有杂乱的黑夜和无数的巧合。


杜琪峰把自己藏得太深,也不愿意刻意。但对于影迷而言,以上这一大段却是个类似于“韩国小姐连连看”的神游戏,他不动声色不愿刻意,却处处太熟悉显得“刻意”,但是这刻意对于影迷尤其是港片迷,太惹人爱,太让人爽,太使人回味无穷。
有个最有力的证据,在珠海吃日料的场景里,每当刘德华扮演的庄士敦盘问对方时,类似《以和为贵》中那组“排排坐,分果果”时黑帮人物的面部特写镜头就会出现。刘德华的一张脸庞瞬间在广角镜头下充斥整个银幕,让被盘问的对象和银幕下的观众坐立不安。
4 吃遍香港城
当然,最令人意外抢镜,却获得好评是香港这座城和它的美食地图,便利店,街巷间,元朗,中环到海那边的澳门。日料,龙虾,牛排,小吃,家常菜,铁板烧……写到这里,饥肠辘辘。其实,杜琪峰以后的电影在开篇应该加上一条“银幕发吃,报复社会”的标志性提示了。
既然是漫忆,就说说杜琪峰与香港的关系,其实他最爱香港的那部电影是《文雀》。
只因为《文雀》里有老香港,反过来而香港就活在杜琪峰的电影里:《非常突然》里的街角咖啡店、《暗战》里的小巴、《大只佬》里男女牵手走过的街。《黑社会》开篇的麻将社。《以和为贵》的荒草地、《放逐》的荒草地、《铁三角》的荒草地……

杜琪峰,在20年前在那部催人泪下的《阿郎的故事》里,就游走在最草根最温情的香港市井之中。他喜欢在镜头里捕捉货车、冰室、小贩、行人、老店铺……没有人不熟悉这些东西。那里有《大事件》警员分吃的烤红薯。《枪火》里激战正酣的施工楼宇。《PTU》里每个不眠的夜和街角突现的周董巨大海报。以及《单身男女》的上环佐治公园和维港夜色。
那些瞬间,屡屡定格。成为即景,又名回忆。
3 儿童不宜
《盲探》定会无心插柳的促成一件事:让很多无脑家长后悔带孩子进影院。
某些段落里,《盲探》所带来的恐怖感觉虽然只是初级别,但是用得不过火,也到位。其实最好玩的是“锤子”。酷爱锤子砸头的老杜,自《暗花》让梁朝伟开篇一爽(是砸手),《夺命金》的地下车库一幕让这武器威力乍现。到此片中,终于让大杀器重现模拟案发现场,其展现出的杀伤力绝对比之去年那部“改个锤子”的《浮城谜事》要给力得多。
也许让暴力太直白未必好事,但是敢暴力不停手却可称大胆。
2 华仔与Sammi
估计八成爱这部电影,其重要原因是两位演员。刘德华的逆袭来得太快,快到你会遗忘个把月前的那场银幕误会,郑秀文的状态回升得很好,他们一个卖萌一个发飙,配合得天衣无缝好上加好。其实老男人与女汉子,是银幕最热衷展现的两种角色。只不过往往因为一方的原因,而难见化学反应。


但是你看到这两个人互闪耳光,误打误撞,紧要关头大喊对方的名字速速来救的架势,你就知道某些东西是解释不了的。由一系列“男女”故事带来的默契感,在前半段还原凶案的身份代入,中段模拟受害人的女方自虐和结尾暗恋转化为催泪弹的大爆发中展现。进而一股脑的涌到观众面前。每个阶段都有看点,每场戏人物都有互相之间的影响。刘德华的盲探角色负责启发,而郑秀文的勇探则负责尝试。这种尝试后又有后者对于前者启发的反馈,进而推动整个故事的进展。演员有个人魅力是一方面:如刘德华的有型有款探戈和郑秀文的疯癫迷糊,但完成度需要导演控制与调校是另一个方面,每场戏的人物走位都精心设计,台词无半句刻意搞笑的废话。最后,作为侦探片这种化学反应产生的“合作”之结果很重要。侦探需要达到的目的是带领观众揭开谜底,同时亦说服观众。在这一点上,前九十分钟的本片做到了,但是这里也要说一说韦家辉的故事,很显然在某种程度上故事的最后是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程度的。一厢情愿不提,至少可以猜到结果。个别细节更是有些唐突,收尾太快,让人意犹未尽,期待故事的续篇。
1 杜琪峰意味着什么?
杜琪峰的价值在于,第一,提醒你真正懂电影,懂镜头语言的,有个人风格的导演还在,而且是游刃有余而非刻意。第二,提醒你真正的港片还在,内地市场要做,但是风格可以保留,能够快速的找到中间地带很重要。第三,提醒你娱乐观众是个技术活,靠堆砌台词,搞群星人海战术,甚至模仿和滥用无厘头,压榨当红喜剧明星的剩余价值都不是良方。





毕竟这两种状态,带来观众的永远是两种心态。虽然怀旧和还原不错,但是方向和眼睛都在向后看。而偏偏这一部《盲探》,是用现实与戏剧的差距,引领观众向前。
就如片中台词:心盲无名,是会杀人的。明知怀旧时捷径却频频使用,更是自己扼杀创意的短期行为。当然,至于一部片子如何从理念到拍摄手法都向前看,则是一次从理念到实施的漫漫长征。革命此时远未成功,各位同仁玩命努力吧。
整体质量:★★★★☆
演员表演:★★★★☆
音画效果:★★★★
娱乐指数:★★★★★
新浪微博:慕容天涯的海葵欢迎关注
QQ:31439327 (媒体约稿合作)
QQ:834327647(影迷朋友交流)
E-mail:
后一篇:《环太平洋》:电影奇观和奇观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