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使者》:中外穿越都毁人不倦


标签:
环形使者影评娱乐 |
分类: 电影类 |
■ 文/慕容天涯
当将近链两个小时在沉闷与一惊一乍的交织中走过,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现象:这也许是今年以来,映前期待与观后感受之间反差最为巨大的一部影片。
不说别的,谈到“烧脑片”三个字,眼前会瞬间浮现出一排不朽的名字。在这个行列中,《环形使者》若强行出现,眼下看来,想必也是最后一名。甚至有可能根本就不应在列。
并不反对导演的风格化,一部科恩兄弟转型较为强烈的翻拍作品《大地惊雷》,虽然不喜欢,但也可以看得下去。或者同样将犯罪题材与耍酷调调儿融在一起的《亡命驾驶》,虽然也装得厉害,但好在全程无冷场。可反观《环形使者》呢?除了那最后依靠老布突然爆发带来的半个小时,(实际并没有半小时,精心计算只有17分钟左右)来让观众提神,以及开篇用以铺垫不断耍酷的声声枪响,在一头一尾凭借突如其来的巨响揪着你耳朵让你不再睡去。那么,这部好像被国内大部分脑残穿越剧传染的电影,还剩下些什么?
难道只剩下毁人不倦的“穿越”烂俗感觉了吗?
在此基础上,这结尾的半个小时突然显得弥足珍贵了。导演这种押宝方式很值得商榷,属于电影结构的个人风格强烈体现,却是对于观众感受而言不折不扣的双刃剑。这个过程的好如若不涉及剧透,可以参考布鲁斯威利斯其正当壮年的《虎胆龙威》系列时的身手和状态。与此同时,导演的精心布局还是有了收获,平行蒙太奇的熟练使用,加上很不错的剪辑技术,影片出现了一定的观众心理认同效果。从头至尾,几乎完美模仿着老布皱眉、说话,神态中所有细节的囧瑟夫同学(像是像,可真丑),用影片“圆环理论”的弊端效果陈述,达成了之后自我救赎的观念支撑,使得观众会感觉影片主题瞬间升华的效果。但既然是双刃剑,就不得不说说这种结构的弊端,将宝都押在结尾没问题,只要你前戏做得足,观众就不会不爽霸王硬上弓的不适。
可是,看看所有押宝结尾,期待反转瞬间拿下观众收获好评的那些经典影片吧。《黑客帝国》全片是个视觉化的辩论大赛,看得懂爽,看不懂酷。《盗梦空间》是纯种动作电影,三段高潮加量不加价,宏大且厚重。同为穿越的烧脑小片,《恐怖油轮》或《灵幻夹克》,都有几进几出的反复尝试,更别提让人惊喜无比的,全过程牵一发动全身的《蝴蝶效应》了。
跟它们比起来,本片差了不是一星半点。这如果都是神片,那影坛岂不是遍地经典?
其实说两点就明白这差距在哪儿:第一,想通过暴力制造影片高潮,影片必然前边铺垫简单,故事主线清晰花活儿少。像《弯刀》或者《杀死比尔》这类,一路杀杀杀,砍砍砍。而且杀的砍得与众不同,谓之风格化。第二,如果强行追求反转与押宝结尾,看看威尔史密斯的《七磅》吧,那部电影就在犯同样的错误,演员再好,故事混乱,也注定是个蹩脚的拙劣拼贴。这部《环形使者》的中段,待到甘蔗地遭遇那对母子后,基本上大量光线昏暗的对话,为了追求风格的太多支线,都使得影片产生了惊人的催眠效果,造成了全片整体风格的严重不统一。
不过,纵然如此,影片依旧有亮点可寻,未来的上海与那么女人的许晴是绝对的意外。当囧瑟夫走在外滩的人群中,远处万国建筑群后的科技感十足的摩天大楼,让人看见了我们所在城市十几年后的模样。至于许晴,对于女演员,四十实际并非易事恰恰也不断展现出女人应有的魅力。这个国庆档期,华语大片在对抗进口大片,与此同时,银幕上也在上演着几代女明星的演技大战。属于70后审美的许晴领军,80对口的范冰冰与章子怡张柏芝紧随其后,90后的爱BABY来收尾,也算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了。
所以说,《环形使者》虽是一部话题作品,却注定不易做中国观众能接受的口碑大片。大场面欠奉,风格又难一统,以目前国内观众的接受程度,前路注定不平。
整体质量:★★★☆
演员表演:★★★☆
音画效果:★★★☆
娱乐指数:★★
新浪微博:慕容天涯的海葵欢迎关注
QQ:31439327 (媒体约稿合作)
QQ:834327647(影迷朋友交流)
E-mail: cdcokevin@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