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评《黄金大劫案》:宁浩的西部往事

标签:
黄金大劫案影评娱乐 |
分类: 电影类 |
■文/慕容天涯
小东北将剧组几人安葬在一处风景如画的山坡上,挎枪骑马离开。广角镜头下摇,一个刻着自己名字的木碑挡住了英雄渐行渐远的背影。
这一刻,脑子中浮现出来一系列关键词:沙漠、小镇、英雄、好人、坏人,骏马……这所有的词语明确注释了《黄金大劫案》的类型片属性,换言之:这是一部西部片。
中国没有西部片,即使有,也仅仅是一些单纯的西部片元素点缀于类型片。从《双旗镇刀客》到《新龙门客栈》再到《天地英雄》,甚至去年的《龙门飞甲》。它们与美国式西部片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并不建构新世界英雄,拓荒这一主题在中国西部电影中是很少见的,更多的是对于本土的留守与坚持。宁浩此次《黄金》也遵守了这一规律,同时借鉴了大量好莱坞叙事方式和表现形式。当然,赵非的摄影指导绝对功不可没,硬生生的将伪满时期的东北拍成了黄沙漫天的西部。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前两年韩国翻拍的电影《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故事的时间与地点与《黄金》几乎完全一致,甚至某些设定也出奇的相像。相比较而言,《好坏怪》一味的遵守来昂内所定下的模式,自然逃不出前人的窠臼。反观宁浩,放弃了众生癫狂,幽默又严肃的将小东北所固有的价值观一步一步击得粉碎。将个人成长与民族大义相结合,也算是一点点心意吧。
中国西部片曾经走了一段弯路,由“伪民俗”的贩卖到武侠西部的炫耀陌生神秘的东方文明景观。宁浩这次放弃了杂耍式的设计,同时放大外化文化(例如剧组人员在那幕莎翁剧时的语言和穿着),尽量削减掉和弱化东北民俗(只保留东北方言),这使得伪满时期的东北在宁浩的镜头下宛若大都市上海,使得当代观众更容易接受。
对于一部非典型西部电影,《黄金》更多的是倾情与东北所固有的文化与风土人情。我在东北生活已久,耳濡目染也了解了颇多的东北风情。实际上,《黄金》中所出现的人物不论男女,抑或善恶,都可以在那片白山黑水中寻找到原型。可以说《黄金》这个故事,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发生在除东北以外的其他地方。
早就有人指出,宁浩一直在致力于探讨中国当下普通而平静的生活下的幻想与真实,常态与变态,善与恶之间的模糊界限。(《黄金》的民国故事也有无数揶揄当下社会弊端的桥段)所以如果有人认为宁浩的作品能够直指人心,我认为大概就是因为这个。
《无人区》已逝,《黄金》犹在,这两部戏,姑且当做是宁浩自己的西部往事吧。
新浪微博:慕容天涯的海葵欢迎关注
QQ:31439327 (媒体约稿合作)
QQ:834327647(影迷朋友交流)
E-mail: cdcokevin@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