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爷车》:逝如烟花之灿烂

(2009-07-04 22:55:33)
标签:

电影

沃尔特

观者

老爷子

伊斯特伍德

分类: 电影类

 《老爷车》:逝如烟花之灿烂

 

《老爷车》:逝如烟花之灿烂


《读者》欣赏版杂志媒体稿
  
文/慕容天涯
  
  从演员到导演的身份变迁,似乎只是一墙之隔般的跨越。但这简单的一步,却令很多人走了很久很远。于是,当有人可以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令人赞许和叹服的成绩时,我们送上的更多应是肯定和祝福。在东西方的电影世界,都有这样的跨界强者存在。
  
   东方有喜剧之王,西方有老牛仔。
  
  克里特·伊斯特伍德的作品近年来总是成双成对出现在我们眼前:不论是战争孪生二片或者近来的寻子故事和老无所依,都颇为不俗。如果说《换子疑云》的一切是对于真相的不懈追寻,并且成功重现了那个时代的话。那么《老爷车》就像是强者的挽歌,似乎模糊不清,却又确凿无比存在于美国社会的某一个角落。
  
   用这种虚实相间方式去再现一位强者的末路悲歌,显得苍凉无比。老爷子仿佛在宣布:一切都已终结。人物死亡消逝。Game over。
  
  这个故事有一个很不妙的起点。称其不妙因为线索复杂,且涉及的点极多。片中一一展开包括如下社会问题:种族隔阂,老无所依,代沟的客观存在,家庭亲情的缺失,少年面临成长,帮派林立治安混乱,以暴制暴与法理的博弈……细细品来,似乎这个不足两小时的故事面对这一切有些力不从心。但观之,却知其实则都是浅尝辄止。故事的重心落在了“接近”上。老爷子接近苗族少年陶和他的姐姐苏。因战争冰冷的心接近这个社会的另一面。我们在银幕外接近着一辆闪闪放光,却踏上不归路的老爷车。
  
   说到底,这个故事再次讲述了两个世界之间的话题。
  
  既然如此,如何去接近变成了一大难题。展现伊斯特伍德扮演的老年人如何与外来者苗族一家成为朋友的过程,是影片重点描述的内容。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像极了过往暴虐,当今温吞的人物所处之家国现实。这个白人的心中因为过往战争留下阴影显得冰冷,而苗族姐妹就是光热搞定坚冰。影片的看点有二:其一,便是主人公沃尔特的转变之过程。如果说在草坪上对小混混的出手只是因为“领地”遭遇侵略的单纯反击。那么在街角用手指充当枪口对准黑人青年便是坚冰融化的开始。这一段落除去延伸情节,让老爷子和苏开始接触之外。似乎还有着在观者心中留下印象,借以对其蒙蔽的作用。
  
  当看似老朽枯干,犹如雕塑般的老者不苟言笑的用手指一一点指,作出射击的动作时,所有人(银幕上的黑小伙和银幕下的观众)都不晓得这故布疑阵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妖蛾子。于是,当老头子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乌黑锃亮的左轮手枪把枪口指向对手时,我们就全傻掉了。就这样,当一路到了结尾。你还在跃跃欲试。你知道站在那群小混混面前的老者有多火爆危险,却又恨不得他一直这样处于危险地带。当他作出点指敌人的动作时,你开始兴奋,当他伸手入怀中时,你似乎可以预见枪响敌人一一倒下的未来将要发生。当他在一阵爆豆般的射击后颓然倒地,现实冷的令人喘不过气来时:你长大了嘴巴。发现自己被这老狐狸戏耍,却并不愤怒和遗憾。
  
  老爷子伸出手指点指===下一步掏出手枪。当这样的指代借用一个拯救少女,使情节峰回路转的桥段带给观者时。其带来的直观含义几乎不容置疑。于是,当结尾反其道而行之时,你知道了这电影所有之前的一切,仿佛为了这结尾而来。它们是现实感强烈的人物交往和意外却必然的戏剧化转变。意味着暴风雨前的难得平静和程式化的电闪雷鸣。
  
  那沉闷渐进的交往是山雨欲来之前的突然风停树静。那戏剧化的转变,是屡次上演的电闪雷鸣。反其道而行之的结尾如何做比?不是暴雨,那是冰雹夹杂着狂风骤雨。
  
   电影只有比观者快一步,才不会被遗忘。
  
  于是,沃尔特这个人物虽然存在着种种争议般的“不真实与不完美”,却出其不意的就这样立起来了。其实,所谓的不真实和不完美,是与影片的第二看点相违背的:主人公这个倔强老头是影片的第二看点。开篇半个小时,编导就把主人公沃尔特塑造得极为成功了。老头子如此倔强,这个人物很值得观者去喜爱和久久记忆。但是,为何又要转变?不再一酷到底呢?
  
   问:人物为何转变?是否突兀?
  
  于是,有观者开始揪住种种细枝末节讲述人物的转变如何不合理。大部分的支线情节是否很脑残。比如神父的角色设置是否过于脸谱化。比如沃尔特为何从闭门不出到成为苗族家庭聚会上瞩目的焦点。这所有的转变和相对主人公世界的外力。在一些人眼中都成为了所谓的“BUG”和“硬伤”被挑出来鞭笞不已。
  
  但是,请不要忘记:沃尔特纵然强悍异常,不苟言笑。时时仿似活在战争的痛苦回忆中。他依旧是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会在看到病情诊断报告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儿女,只不过没有得到应有的安慰和温暖,只有客套的敷衍罢了。他会在平日里捧着啤酒畅饮不止,却依旧是形影相吊。他会在地下室里拖不动那沉重的大家伙,显得步履维艰。这强者只是老了,脸上的皱纹犹如刀刻斧凿般明显。影片在手忙脚乱后依旧给出了答案:只因为他是一个完整的人,衰老的人,孤独的人。
  
   你还有什么不满?
  
  这种针对逻辑的纠缠,和对这部看似冰冷实则温情脉脉影片的无比挑剔。是一种病态的观影心理。它存在于很多莫名的观影结论里。这样的话,就应该去《变形金刚》里找剧情,到《罗马假日》里去批判特效。到《007》系列里去质疑这哥们为啥总是不死还艳福不浅。到《大力神在纽约》里质疑那家伙为啥像个雕塑光着身子乱跑。到《××总动员》里质疑你皮克斯敢不敢弄些真人来出演……
  
   针对某些电影,挑出不合时宜的刺儿。真是一件人见人厌鬼见鬼爱花见花败的事。
  
  老人,晚年。铁骨铮铮立于这个世界。在银幕内,沃尔特用死换来生的美。在银幕外,伊斯特伍德用终了仿佛告别和谢幕。克里特·伊斯特伍德的这部电影与其说是拍给我们看,倒不如说是拍给他自己共勉。这告别炽烈而炫目,仿似烟花绽开,瞬间升至华美昭告世间。
  
   他一直在战斗,一个人。
  
   只不过如今换了时间,换了剧情,换了地点。
  
   而且,可能会是最后一战。
  
    
  
   整体质量:
   演员表演:
   音画效果:
   娱乐指数:

     载于2009年9月《读者》欣赏版,平媒有删减,此为网络完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