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国银行》:要真实还是要娱乐?

(2009-06-09 21:39:18)
标签:

电影

影评

跨国银行

跨国银行影评

娱乐

分类: 电影类

                      《跨国银行》:要真实还是要娱乐?   

                         《跨国银行》:要真实还是要娱乐?

  


■文/慕容天涯
  


  众所周知,世界对某些事物的认知善于以偏概全,习惯经验之谈。且会被其过往荣耀和炫目光环所蒙蔽。本来,当打造出红发女跑遍世界和杀手故事的家伙——汤姆·提克威的名字出现在导演一栏时,我们是怀着激动万分的期盼揭开《跨国银行》之棉纱的。但是,真正走近后,却发现这个冗长阴谋故事的叙述过程十分疲累。是的,提克威加上克里夫·欧文和娜奥米·瓦茨强强联合后,很意外的搞出了一场困局。
  
  阴谋电影在近年来的世界影坛上层出不穷。非洲的饥荒与病患为《不朽的园丁》铺路,网络密布的现实让《鹰眼》得以窥视大地,军火的买卖将人变成《战争之王》,间谍一说永不休止,管你是拉风的或者破烂潦倒的007到00N……说到底,这些忠于谋略,却将谋略细化为神秘事件之推波助澜催化剂的故事都算得上是阴谋电影。只不过,除去演员或好或坏的表现,共通的一点是:他们都带有强烈的娱乐效果。导演们至少没有机会也没有打算在这样的一部部电影里塞上过多的内容与削减娱乐场面。在娱乐遍地的年代,既然无法深刻,那就马上娱乐。这是极其聪明的做法。
  
  相比之下,他们的减法式处理,也将影片变成了一幕幕动作戏与异域猎奇。这让《跨国银行》的冗长显得刻意了。提克威的不言自明式处理将镜头语言运用得娴熟。开篇,故事因为突然而至的死亡带来了意外。那种清晰却不稳定的构图,暗色调的摄影和用光,以及人物少对话多动作的细腻描写,都令人想起了很多类似暗藏玄机的种种影像蓝本。但是,等到开始接近真相后,影片就变了。提克威的不言自明收得过狠,以至于变成了克制。也即是说,当克里夫·欧文扮演的赛林吉和娜奥米·瓦茨扮演的艾琳开始查案后,故事的每一次正邪交锋都被弱化了戏剧冲突。这种有意为之甚至比比皆是:找到被调查方供词里的漏洞,立刻被几句对方轻描淡写的颠倒是非谎言带过;好不容易抓到了对手的把柄,却又陷入了为敌人近乎不得已为之的同情。这一切,就像是没有对手可以过招的打斗般,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上演。作为主人公,欧文同学不知道在和谁作战。作为观众,我们不清楚这样一场拼争的意义。
  
  为了让观众醒过来,汤姆·提克威这个谋略家,还算仁慈的安排了一些只有他自己才搞得出来的小花招。比如在走出楼宇后,男主角赛林吉遭到陌生人碰撞,且对方以一个“全黑色系背影”远离镜头时,那骤然间急促的音效和演员动作的配合。当然,这里的谋为小,是一些小的点子,琐碎且精致。而反过来,那场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枪战戏,就显得比较意外。暴力的突然而至时,不但没有使得观者的情绪被烘托至高潮,且几无任何美感可言。这种剪辑间回避凌厉,打斗时人物显得笨拙且写实的手法令人意外。在环行场地交火的时刻,除了与杀手意外的敌友身份瞬间错位外,你看到的一切都仿佛不是光影魔术带来的效果。而是犹如躲在暗处,偷窥这场枪战的发生的新闻媒体视角。这比起影片开端的故作神秘和幕后班底的强大,带来的是如片中那屏幕幻化成一地碎片般的巨大落差。如是说来,这种大场面缺失影像快感的方式,则为“略”了。由此可见,汤姆提克威在这部片子里的心态已经渐渐清晰:
  
  小的点子可以有新意,点醒观众,大的场面和段落依旧克制,保持近乎记录式的冷静。这不得不说,是极大的意外。主题沉郁一直在影片中延续。文艺腔的导演搞阴谋论,终会被冗长庞杂的故事拖拽到一条诡异的套路上。这是继《007之量子危机》后,“跨界”执导筒的导演们交给世界的又一份怪异答卷。
  
  至于演员方面,当娜奥米·瓦茨因为金刚女郎的身份被世界熟知后,她的演艺生涯中关于演技方面的讨论似乎就已经停止了。一部《巨塔杀机》看下来,靓丽脸庞被掩映在重重黑幕中,不见踪迹。而这部《跨国银行》中,至少欠奉男女主人公的互动,且留给女主角表现的片段不多。诚然,这不是她的错,因为这不是“她”的电影。她与适合她的电影,依旧在搞南橘北枳的故事。至于克里夫·欧文,我们依旧怀念他在谍影故事里草地一幕与伯恩对持的惊鸿一瞥效果。于是,我们终于开始憎恨起赐给他风衣+胡茬扮相的《人类之子》。从那时起,他就学会了和史密斯同学一样灰头土脸的在大银幕上糟蹋自己。这种暴殄天物的方式,在《跨国银行》一片中再次被发扬光大。如果下次他再次用这个造型出镜,实在值得商榷和令人无语了。至于阿明·缪勒斯塔尔,老人家语气神态的把握拿捏颇有章法。就拿审讯一幕来说,台词繁多,几乎令故事的展现长度与影片时间等长。且暗含人物立场转变等情节拐点。若不是他的气场使然,这冗长的你一言我一语,必定会是一场彻底毁掉节奏的灾难。
  
  至于说那个结尾的无力,这不是提克威的初衷吗?他想用一个不舍追寻的故事,展现给你面对这个世界无语凝噎的反思。于是,他期望的一切还是发生了:在伊斯坦堡的夕阳下,探员赛林吉面对苦苦追寻的真相无能为力时,这个故事像极了我们周遭的一切,因而可能有共鸣。
  
  但问题是,之前的一切追寻里,又有几人能够笃定信念,判断赛林吉会获得最终的胜利,皆大欢喜呢?这故事,本是彻头彻尾的现实悲剧,而不是百分百好看的影像娱乐。想从中看到几多激动场面、品味一幕幕精彩效果的我们,只能兔死狐悲的假装失望一下子。要恨,请别恨跑偏的导演提克威和不耍帅很失败的欧文同学。是我们想把这一切想象成孤胆英雄揭黑到底的独角戏。给了这个阴谋故事太大的“期望式压力”。
  
  要恨,就恨这个世界可能早已为你写就的剧本。
  
  它们历历在目,无法变换更替。
  
  
  整体质量:★★★☆
  演员表演:★★★
  音画效果:★★★★
  娱乐指数:★☆

   我的博客首页:慕容天涯的海葵欢迎光临

   博客文章个人原创,约稿请联络

   QQ:    31439327

   E-mail:cdcokevin@yeah.net

   NSN:   cdcokevin@hotmail.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