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片的尴尬境地 天龙特工队
(2011-04-05 21:05:17)
标签:
娱乐 |
分类: 独立电影 |
翻拍经典是近年来电影行业的绝招。要写出有新意的剧本很伤脑筋,编剧们都投机取巧地打起
翻拍的主意。一队人马把名著小说改编一下就成了剧本,而且电影都是硕果累累,光是今年小说改编电影就有《美食祈祷与恋爱》、《我爱你莫里斯》等超强卡司阵
容的大制作,还有《歪小子斯科特》、《金刚狼前传》、《赤炎战场》、《钢铁侠2》、《失败者》等漫画改编电影;另一队人马则瞄准了旧片翻拍,盖里奇的《大
侦探福尔摩斯》、罗伯特马歇尔的《九》以及这部笔者即将赏析的、翻拍自八十年代跟《霹雳娇娃》剧集匹敌的《天龙特攻队》。
观影前自然会浮现一系列的联想:如今这个年代,纯爷们的动作片已经扛不住观影人群欣赏眼光变化的压力。银幕上炒得火热的一个个都是小白脸娘娘 腔,看《暮光之城》系列的火爆程度便知。曾经史泰龙、阿诺施瓦辛格的硬汉形象现在几乎不复存在,连《波斯王子》里粗壮的肌肉上头也是顶着杰克吉伦哈尔一张 稚嫩的脸蛋;权衡之计,编剧走起了团队合作的路线,于是今年就出现了《敢死队》、《失败者》、《赤炎战场》跟《天龙特攻队》的尴尬撞衫。
动作片现在的处境十分尴尬,这些年头靠翻拍还算保住了低位,不然还没走出九十年代已经被淘汰。观众已经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拳打脚踢和粗糙的远景 爆炸与枪战,更愿意掏钱去看诺兰的科幻电影《盗梦空间》,女性则乐滋滋地欣赏着她们独爱的几位大嫂嚼了几年的烂茶渣——《欲望都市2》。于是,现在的动作 片变得可有可无。
像史泰龙《第一滴血》那种单人打拼的模式的确已经过时,但是好莱坞似乎永远舍不得抛弃这个观念——英雄救世界、英雄救美人,似乎这个套路就是 票房的保证。于是今年导演们来了一把怀旧风,发扬2002年翻拍《霹雳娇娃》的成功案例,把“团队救世界”的模式拿来往片子里套。偏偏就在“英雄救世界” 的模式转换时,安吉丽娜朱莉的一部《特工邵特》又笑傲了暑期低靡的票房。拼不过罗伯特帕丁森没轮廓的胸肌,也无法抗衡朱莉性感的嘴唇,枪炮拳脚硬汉们的出 路何在?导致已经有导演开始走另一条路了——乔治克鲁尼新特工片《美国人》完全投靠文艺化,一部模式老旧的电影完全披上文艺气息呛鼻的外衣——说实话看完 《美国人》我纠结得不知其到底是动作多一点还是文艺多一点。
再回到《天龙特攻队》,观其剧情,已经跟《敢死队》、《赤炎战场》撞得快合体了。从强大的战士组合,到被陷害打散,再到重新团结,最后揭开一 个天大的阴谋……这般套路,恐怕底下的观众都要吼着退票了。所幸的是还有当红的师奶杀手Bradley Cooper以及老牌大叔Liam Neeson扛着,还有去年主演《第九区》还未被人们淡忘的Sharlto Copley,这般卡司阵容还能勉强使观众抱着爆米花淡定地坐在座椅上——导演们也知道这个道理,剧情再烂套的动作片,只要有大牌就有人肯掏钱来看。看看 《敢死队》,再看看《赤炎战场》,里面无论谁都能独自撑起一整部电影了,所以即使影评从9.0一路狂跌也不会跌破7.0。
拜原著所赐,《天龙特攻队》的故事背景没有让观众有理解的压力。既不像《霹雳娇娃》《龙胆虎威》那般主角背景的构思简单潦草,也不似《洛城机 密》、《特工邵特》的理不出头绪的复杂人物关系。其实这也是编剧们的狗血头脑,无论什么时代,只要他们盯上了,就一定要出几个拯救世界的英雄。这点在《钢 铁侠》里味道特别强烈——一个享受着奢华糜烂生活的富家公子哪有闲情跟恐怖分子做斗争。《天龙特攻队》的故事背景与《霹雳娇娃》十分雷同,从事的都是正义 的工作,而不像《敢死队》那样只为钱卖命偏偏每次误打误撞地接到正义的差事。而编剧们也是冲着正义的方向走的,即使是《通缉令》、《特工邵特》里邪恶的杀 手特工最终不是丧命就是改邪归正。古来今往不管是影片还是小说都只能走这条路,我们也无法对《天龙特攻队》的故事构思抱以更高的期望,毕竟我们需要合大众 口味和积极向上的商业片,昆丁塔伦蒂诺那种邪恶压迫正义的黑色幽默是不会成为主流的,虽然他每次出手都能创造不凡的商业成绩。
将转移视线到作为一部动作片的招牌所在——动作场景。当然,大家不看电影都能猜到会出现哪些情节——公路片里经典的车轮战、直升飞机、巷子里 遮遮挡挡的开枪、远程阻击……果然不出所料,《天龙特攻队》一个都没露掉。好莱坞玩不起中国那套功夫,但使起枪炮来还是顶呱呱的。但看看这一系列的动作场 景:从百米大厦直接扔人质及高空蹦极还不忘玩枪战——如此熟悉的场景?没错,几年前成龙的《新警察故事》!逃到公路一定会引起撞车,撞车的镜头还会有详细 的大特写;主角被机关枪扫射都扫不死,结果挂着他的绳子几枪就被打断了;坏人往往在中间阶段交锋时打不死,到了结尾他枪炮打不死也必须得死,却只是被往地 上一摔就挂了……如此“经典”的动作场面,多么标准的“爆米花电影”。唯一具有峰回路转性质的亮点情节,便是最后观众几乎猜不到主角们在计划被打乱后将如 何取胜时来个先抑后扬的大转弯,看到这里时我承认我的眼睛放光了。
若说动作片真的无法走出旧的打斗模式,好歹两年前的《通缉令》也亮出了弧形枪法和老鼠炸弹等新颖的创意。说到《通缉令》,不得不佩服动作片女 皇安吉丽娜朱莉选片的眼光,接的角色几乎没有差评,而且每个角色似乎都是为她量身订做。男性主角的特工再多地集结组队,也只能刚刚好与朱莉抗衡。性感女特 工的花拳绣腿经过剪辑处理后光芒足以盖过纯爷们的真身上阵货真价实的肉搏。
《天龙特攻队》虽然跟风怀旧嫌疑严重,但优点也是可圈可点的。将团队合作发挥到了极致,这点与《敢死队》里的史泰龙和《赤炎战场》里布鲁斯威 利斯的所占影片的大篇幅戏份有很大区别,而《天龙特攻队》的长处也就在此。不论其极其狗血地被上级陷害——此剧情让我闪电地回想起《霹雳娇娃》、《蝙蝠侠 前传》等等恶俗套路——电影的运作模式依旧是记流水账的手法,但策划行动与采取行动穿插在一起叙事的手法让人眼前一亮,终于从千篇一律的打斗片里找到了一 丝新意。如何完善计划的过程替代了大量的子弹与炮火——上个世纪的动作片,几乎整部电影都在看主角怎么甩子弹,观众大呼爽快;到了今天,动作片在经过九十 年代几乎被淘汰的威胁后,我们至少会花上一半的时间来看主角是怎么装备弹药,甩子弹的时间缩短到了剩下那一半。有意思的是,“装备弹药”也是《天龙特攻 队》的精彩部分。角色的幽默收敛有度,太僵硬显得无聊,卖笑太厉害会有抄袭成龙式电影的嫌疑。
写在最后的话:如果上映期间有机会走进电影院看这部影片,我会说这还算是一部值回票价的作品。不过未来好莱坞要将动作片发展下去将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观影前自然会浮现一系列的联想:如今这个年代,纯爷们的动作片已经扛不住观影人群欣赏眼光变化的压力。银幕上炒得火热的一个个都是小白脸娘娘 腔,看《暮光之城》系列的火爆程度便知。曾经史泰龙、阿诺施瓦辛格的硬汉形象现在几乎不复存在,连《波斯王子》里粗壮的肌肉上头也是顶着杰克吉伦哈尔一张 稚嫩的脸蛋;权衡之计,编剧走起了团队合作的路线,于是今年就出现了《敢死队》、《失败者》、《赤炎战场》跟《天龙特攻队》的尴尬撞衫。
动作片现在的处境十分尴尬,这些年头靠翻拍还算保住了低位,不然还没走出九十年代已经被淘汰。观众已经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拳打脚踢和粗糙的远景 爆炸与枪战,更愿意掏钱去看诺兰的科幻电影《盗梦空间》,女性则乐滋滋地欣赏着她们独爱的几位大嫂嚼了几年的烂茶渣——《欲望都市2》。于是,现在的动作 片变得可有可无。
像史泰龙《第一滴血》那种单人打拼的模式的确已经过时,但是好莱坞似乎永远舍不得抛弃这个观念——英雄救世界、英雄救美人,似乎这个套路就是 票房的保证。于是今年导演们来了一把怀旧风,发扬2002年翻拍《霹雳娇娃》的成功案例,把“团队救世界”的模式拿来往片子里套。偏偏就在“英雄救世界” 的模式转换时,安吉丽娜朱莉的一部《特工邵特》又笑傲了暑期低靡的票房。拼不过罗伯特帕丁森没轮廓的胸肌,也无法抗衡朱莉性感的嘴唇,枪炮拳脚硬汉们的出 路何在?导致已经有导演开始走另一条路了——乔治克鲁尼新特工片《美国人》完全投靠文艺化,一部模式老旧的电影完全披上文艺气息呛鼻的外衣——说实话看完 《美国人》我纠结得不知其到底是动作多一点还是文艺多一点。
再回到《天龙特攻队》,观其剧情,已经跟《敢死队》、《赤炎战场》撞得快合体了。从强大的战士组合,到被陷害打散,再到重新团结,最后揭开一 个天大的阴谋……这般套路,恐怕底下的观众都要吼着退票了。所幸的是还有当红的师奶杀手Bradley Cooper以及老牌大叔Liam Neeson扛着,还有去年主演《第九区》还未被人们淡忘的Sharlto Copley,这般卡司阵容还能勉强使观众抱着爆米花淡定地坐在座椅上——导演们也知道这个道理,剧情再烂套的动作片,只要有大牌就有人肯掏钱来看。看看 《敢死队》,再看看《赤炎战场》,里面无论谁都能独自撑起一整部电影了,所以即使影评从9.0一路狂跌也不会跌破7.0。
拜原著所赐,《天龙特攻队》的故事背景没有让观众有理解的压力。既不像《霹雳娇娃》《龙胆虎威》那般主角背景的构思简单潦草,也不似《洛城机 密》、《特工邵特》的理不出头绪的复杂人物关系。其实这也是编剧们的狗血头脑,无论什么时代,只要他们盯上了,就一定要出几个拯救世界的英雄。这点在《钢 铁侠》里味道特别强烈——一个享受着奢华糜烂生活的富家公子哪有闲情跟恐怖分子做斗争。《天龙特攻队》的故事背景与《霹雳娇娃》十分雷同,从事的都是正义 的工作,而不像《敢死队》那样只为钱卖命偏偏每次误打误撞地接到正义的差事。而编剧们也是冲着正义的方向走的,即使是《通缉令》、《特工邵特》里邪恶的杀 手特工最终不是丧命就是改邪归正。古来今往不管是影片还是小说都只能走这条路,我们也无法对《天龙特攻队》的故事构思抱以更高的期望,毕竟我们需要合大众 口味和积极向上的商业片,昆丁塔伦蒂诺那种邪恶压迫正义的黑色幽默是不会成为主流的,虽然他每次出手都能创造不凡的商业成绩。
将转移视线到作为一部动作片的招牌所在——动作场景。当然,大家不看电影都能猜到会出现哪些情节——公路片里经典的车轮战、直升飞机、巷子里 遮遮挡挡的开枪、远程阻击……果然不出所料,《天龙特攻队》一个都没露掉。好莱坞玩不起中国那套功夫,但使起枪炮来还是顶呱呱的。但看看这一系列的动作场 景:从百米大厦直接扔人质及高空蹦极还不忘玩枪战——如此熟悉的场景?没错,几年前成龙的《新警察故事》!逃到公路一定会引起撞车,撞车的镜头还会有详细 的大特写;主角被机关枪扫射都扫不死,结果挂着他的绳子几枪就被打断了;坏人往往在中间阶段交锋时打不死,到了结尾他枪炮打不死也必须得死,却只是被往地 上一摔就挂了……如此“经典”的动作场面,多么标准的“爆米花电影”。唯一具有峰回路转性质的亮点情节,便是最后观众几乎猜不到主角们在计划被打乱后将如 何取胜时来个先抑后扬的大转弯,看到这里时我承认我的眼睛放光了。
若说动作片真的无法走出旧的打斗模式,好歹两年前的《通缉令》也亮出了弧形枪法和老鼠炸弹等新颖的创意。说到《通缉令》,不得不佩服动作片女 皇安吉丽娜朱莉选片的眼光,接的角色几乎没有差评,而且每个角色似乎都是为她量身订做。男性主角的特工再多地集结组队,也只能刚刚好与朱莉抗衡。性感女特 工的花拳绣腿经过剪辑处理后光芒足以盖过纯爷们的真身上阵货真价实的肉搏。
《天龙特攻队》虽然跟风怀旧嫌疑严重,但优点也是可圈可点的。将团队合作发挥到了极致,这点与《敢死队》里的史泰龙和《赤炎战场》里布鲁斯威 利斯的所占影片的大篇幅戏份有很大区别,而《天龙特攻队》的长处也就在此。不论其极其狗血地被上级陷害——此剧情让我闪电地回想起《霹雳娇娃》、《蝙蝠侠 前传》等等恶俗套路——电影的运作模式依旧是记流水账的手法,但策划行动与采取行动穿插在一起叙事的手法让人眼前一亮,终于从千篇一律的打斗片里找到了一 丝新意。如何完善计划的过程替代了大量的子弹与炮火——上个世纪的动作片,几乎整部电影都在看主角怎么甩子弹,观众大呼爽快;到了今天,动作片在经过九十 年代几乎被淘汰的威胁后,我们至少会花上一半的时间来看主角是怎么装备弹药,甩子弹的时间缩短到了剩下那一半。有意思的是,“装备弹药”也是《天龙特攻 队》的精彩部分。角色的幽默收敛有度,太僵硬显得无聊,卖笑太厉害会有抄袭成龙式电影的嫌疑。
写在最后的话:如果上映期间有机会走进电影院看这部影片,我会说这还算是一部值回票价的作品。不过未来好莱坞要将动作片发展下去将是一条艰难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