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城市与书店 电子情书
(2009-12-27 01:22:42)
标签:
娱乐 |
分类: 独立电影 |
(一)两个人的城市
又是一天清晨降临,凯瑟琳和乔各自心满意足的关上电脑,默诵着对方邮件里的句子,走出家门。纽约的街道刚刚苏醒,鸟群起落,店铺闸门缓缓升 起;她的金发映着阳光,步伐轻快如小鸟,他在她身后目光含笑,心有所思;他们默契地穿着深色外套,他们前后脚走进星巴克——而他们并不相识,不知这时时路 线交叉的路人就是令自己Over The Rainbow的因由。
这个场景如此清新美妙,一如凯瑟琳最爱的雏菊,更令许多人即刻回想起10年前互联网初兴时,自己蒙昧而美好的网络情缘。你也许早就忘了网络 情人的名字与一切细节,甚至全然否认自己曾幼稚地网恋过,却会暗暗记得那些发着怔,有所牵挂,独自微笑的清晨;记得含着露水的湿润空气,红绿灯闪烁的路 口,小摊上码放整齐的栀子花束——那是这个城市独属于你的清晨,有着他曾来过的印记,正如那是凯瑟琳和乔的纽约,而不是著名的欲望都市。
“那天我用shopgirl的名字,莫名其妙进入一个聊天室,遇到一个叫NY152的人,后来我们就用电子邮件通信。”“我没有爱上某个人,我只是常在梦中见到某个人。”
一切缘起于内心的情感都归宿于文字,在没有摄像头和博客的年代,心灵的邂逅与触碰就这么简单。静悄悄的夜里,调制解压器发出蝉一样的吱吱叫 声,显示器的白光映亮一张张心潮暗涌的脸,清脆的键盘叩击声在夜空交织成一张情网。人们在聊天室与论坛上来来往往,确信总有某个ID在等着你;信箱还未升 级为广告邮件集散地,你将他的信他的话看了一遍又一遍,目光迟疑而欢喜,更像是在抚摩那个亦真亦幻的身影。
乔•狐狸先生吃掉了凯瑟琳的小书店,凯瑟琳用邮件向NY152倾诉,他想了想,坚定地说:“战斗!战斗!”战斗的凯瑟琳一遇上乔便难遏怒火, 而狐狸先生已发现她就是shopgirl。他深情地看着正变身战斗机的她,温柔地伸出手盖住她的嘴唇——“我知道你一见我就会怒到失控,但请不要再如此对 我说话,因为我担心你过几天会非常后悔。”
毕竟是戏,商场上的狐狸和猎物居然是网上惺惺相惜的一对,这可是现实中网恋一百次都不会遇上的好事。所以当片尾凯瑟琳在公园花丛中发现乔和 NY152竟是二位一体,喜极而泣地拥抱他:“我多么希望他会是你!多么希望”时,我们也只能对这美好结局淡淡一笑,不去想自己也曾“多么希望,多么希望 ”过什么。
不是每个梦想都能照进现实,但我仍要谢你曾映照我心深处的光亮。
(二)两个人的书店
再回到第一个场景,令人动心的,除了男女主人公,还有沿路各色小店。每个城市都有许多这样的小店,他们是水泥森林里鲜活的植株,是灰色楼群下明艳的注脚。
(广告:水湄同学的小店就是上海丛林里一朵漂亮的美人蕉http://www.neocha.co
m/zooo/blog!21966.ht ml)
每一个小店都有一个故事,就像凯瑟琳的街角书店,小小店面堆满童话书,是经营了40多年的老店。小时候从凯瑟琳母亲手里接过书的女孩子长大做 了母亲,再领着孩子从凯瑟琳手里接过书。还有周末的“故事姐姐”,孩子们满地乱坐,张大了嘴,听戴着尖帽的凯瑟琳讲悬疑的故事……
不幸的是,小书店被狐狸先生吃掉了,他的连锁书店明亮、阔大,提供卡布奇诺,最重要的是书多又廉价。即便是愠怒的凯瑟琳带着挑剔的眼光走进 去,眉头也渐渐宽松下来。但书店最大的缺陷仍被她看到:售书员面对顾客对书目的询问一脸茫然,凯瑟琳告诉他作者姓名,他仍茫然的问:“怎么拼写?”
什么样的书店才能生存,这的确是个问题。离我上班地点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七层楼、生意兴旺的大型书城。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令人恐惧的巨大空 间和应有尽有的海量书籍,我更喜欢光顾的,是另一家开设在摩天大楼地下层的小书店(大楼有个奇怪的名字“纽约纽约”,《疯狂的石头》片尾大盗就是在这个楼 顶扮蜘蛛侠)。顺着阶梯进入书店,特有的书香令人愉悦,穿过陈列着各种美丽绘本的拱形门廊就到了文学馆,畅销书在书台上松松依偎,像积木一样互为书立(媛 媛的《巴格达有爱》好醒目)。有包装的书都会在面上摆一本已启封的供人翻阅。墙根一溜分类细致的非畅销书柜,书柜下用木地板砌了几步小台阶,大家就坐在台 阶上静静翻书,绝对没有横眉店员来撵你起身。
在网络书店盛行,折扣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因为喜欢一家书店的风格,感激店主为爱书人而有心经营的环境,而坚持在店里买全价书。我只是希望这样的小书店,至少能像凯瑟琳的街角书店一样,开到我领着小孩来光顾的一天。
又是一天清晨降临,凯瑟琳和乔各自心满意足的关上电脑,默诵着对方邮件里的句子,走出家门。纽约的街道刚刚苏醒,鸟群起落,店铺闸门缓缓升 起;她的金发映着阳光,步伐轻快如小鸟,他在她身后目光含笑,心有所思;他们默契地穿着深色外套,他们前后脚走进星巴克——而他们并不相识,不知这时时路 线交叉的路人就是令自己Over The Rainbow的因由。
这个场景如此清新美妙,一如凯瑟琳最爱的雏菊,更令许多人即刻回想起10年前互联网初兴时,自己蒙昧而美好的网络情缘。你也许早就忘了网络 情人的名字与一切细节,甚至全然否认自己曾幼稚地网恋过,却会暗暗记得那些发着怔,有所牵挂,独自微笑的清晨;记得含着露水的湿润空气,红绿灯闪烁的路 口,小摊上码放整齐的栀子花束——那是这个城市独属于你的清晨,有着他曾来过的印记,正如那是凯瑟琳和乔的纽约,而不是著名的欲望都市。
“那天我用shopgirl的名字,莫名其妙进入一个聊天室,遇到一个叫NY152的人,后来我们就用电子邮件通信。”“我没有爱上某个人,我只是常在梦中见到某个人。”
一切缘起于内心的情感都归宿于文字,在没有摄像头和博客的年代,心灵的邂逅与触碰就这么简单。静悄悄的夜里,调制解压器发出蝉一样的吱吱叫 声,显示器的白光映亮一张张心潮暗涌的脸,清脆的键盘叩击声在夜空交织成一张情网。人们在聊天室与论坛上来来往往,确信总有某个ID在等着你;信箱还未升 级为广告邮件集散地,你将他的信他的话看了一遍又一遍,目光迟疑而欢喜,更像是在抚摩那个亦真亦幻的身影。
乔•狐狸先生吃掉了凯瑟琳的小书店,凯瑟琳用邮件向NY152倾诉,他想了想,坚定地说:“战斗!战斗!”战斗的凯瑟琳一遇上乔便难遏怒火, 而狐狸先生已发现她就是shopgirl。他深情地看着正变身战斗机的她,温柔地伸出手盖住她的嘴唇——“我知道你一见我就会怒到失控,但请不要再如此对 我说话,因为我担心你过几天会非常后悔。”
毕竟是戏,商场上的狐狸和猎物居然是网上惺惺相惜的一对,这可是现实中网恋一百次都不会遇上的好事。所以当片尾凯瑟琳在公园花丛中发现乔和 NY152竟是二位一体,喜极而泣地拥抱他:“我多么希望他会是你!多么希望”时,我们也只能对这美好结局淡淡一笑,不去想自己也曾“多么希望,多么希望 ”过什么。
不是每个梦想都能照进现实,但我仍要谢你曾映照我心深处的光亮。
(二)两个人的书店
再回到第一个场景,令人动心的,除了男女主人公,还有沿路各色小店。每个城市都有许多这样的小店,他们是水泥森林里鲜活的植株,是灰色楼群下明艳的注脚。
(广告:水湄同学的小店就是上海丛林里一朵漂亮的美人蕉http://www.neocha.co
每一个小店都有一个故事,就像凯瑟琳的街角书店,小小店面堆满童话书,是经营了40多年的老店。小时候从凯瑟琳母亲手里接过书的女孩子长大做 了母亲,再领着孩子从凯瑟琳手里接过书。还有周末的“故事姐姐”,孩子们满地乱坐,张大了嘴,听戴着尖帽的凯瑟琳讲悬疑的故事……
不幸的是,小书店被狐狸先生吃掉了,他的连锁书店明亮、阔大,提供卡布奇诺,最重要的是书多又廉价。即便是愠怒的凯瑟琳带着挑剔的眼光走进 去,眉头也渐渐宽松下来。但书店最大的缺陷仍被她看到:售书员面对顾客对书目的询问一脸茫然,凯瑟琳告诉他作者姓名,他仍茫然的问:“怎么拼写?”
什么样的书店才能生存,这的确是个问题。离我上班地点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七层楼、生意兴旺的大型书城。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令人恐惧的巨大空 间和应有尽有的海量书籍,我更喜欢光顾的,是另一家开设在摩天大楼地下层的小书店(大楼有个奇怪的名字“纽约纽约”,《疯狂的石头》片尾大盗就是在这个楼 顶扮蜘蛛侠)。顺着阶梯进入书店,特有的书香令人愉悦,穿过陈列着各种美丽绘本的拱形门廊就到了文学馆,畅销书在书台上松松依偎,像积木一样互为书立(媛 媛的《巴格达有爱》好醒目)。有包装的书都会在面上摆一本已启封的供人翻阅。墙根一溜分类细致的非畅销书柜,书柜下用木地板砌了几步小台阶,大家就坐在台 阶上静静翻书,绝对没有横眉店员来撵你起身。
在网络书店盛行,折扣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因为喜欢一家书店的风格,感激店主为爱书人而有心经营的环境,而坚持在店里买全价书。我只是希望这样的小书店,至少能像凯瑟琳的街角书店一样,开到我领着小孩来光顾的一天。
前一篇:《霹雳大喇叭》和《霹雳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