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断节的冷场相声
(2009-10-04 01:13: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独立电影 |
本片的预告片有点意思——接下来聪明的读者应当能猜出来俺要说什么——可惜正片的质量磕碜了些,完全不是预告片所能“预告”的。
按照国内网民的习惯思维,单看预告片的内容,很容易令人误会老美也跟着咱熬红了眼在网络文学论坛里等更新。要说华语网文中历史最悠久、势头最强劲的一支,那还得算“穿越”。《元年》(Year
One)的预告片,给人的感觉像是两个现代活宝穿越回了耶稣华诞那年。
为何有这般“穿越”的假象呢?因为片中两位主人公耍宝的手段,实在与当年那个时代背景格格不入,怎么看都像是现代人的灵魂阴差阳错地注入了原始人的身躯。同时,影片有意无意拿《圣经》故事开玩笑的那种“没心没肺”的气魄,也不大像正统严谨的古装风格,更像是“无厘头”气质的尽情发挥。联想到本片主演布莱克(Jack
Black)之前在《疯狂的神父》(Nacho
Libre)没少偷师周星星同学的《喜剧之王》,这次在新片中再次发挥恶搞的天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然而,不管“无厘头”与“恶搞”之间的关系如何,逗笑也好,幽默也好,放在电影这个框架里,多少都要求有些连贯性的;否则,段子还是段子,永远成不了“电影”。本片坏就坏在这“有段无章”上。
话说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未开化的原始部落的两个“衰仔”的故事。作为整个部落里最“无能”的成员,他们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典型,不是打猎时戳中了同伴,就是求爱不成反被女方痛扁;这样的两个吃白饭的家伙,即使人原始部落的同志们再愚昧,也自觉经受不起他俩的破坏;于是,自然而然的,这一对活宝走上了“探索外面世界”的冒险之路……
个人觉得,作为喜剧电影,本片也就前四分之一在部落的那些桥段比较好笑,因为在那样情境下所设定的格格不入的人物性格,具有之前没有被探索过的喜感。原始人具有现代思维?听起来似乎荒唐无比,但架上一个“世界上无奇不有”的假定后,不仅不显得“脱离实际”,反倒有点大胆创新的意思。毕竟,那种显而易见的理性与愚昧的对撞,还是可以提供无穷笑料的。
可惜,等着两个活宝出了部落之后,片中的笑料就有些黔驴技穷的感觉。不是说演员没有在尽力搞笑,也不是说笑料桥段安排得不密集,而是看来看去,影片的编导脑海里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统一的“搞法”。是的,搞笑,也是需要“搞法”的;这个道理,简直和“讲故事也要考虑讲法”一样,是“很符合逻辑”滴。如果说前面部落的片段还像一个故事的开端的话,后面的情节就比较像是一些搞笑桥段的拼接的。
这些桥段还是人玩剩下的。最关键的,这些像残羹冷炙一般泛着馊味的桥段之间,还是彼此割裂的,看到最后,我们甚至会怀疑编导是否完全没将故事放在心上。
那些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断层,简直很难以“情节硬伤”来形容,那分明是一个个“坑”啊;大伙都是看过网文的,最恨最不甘心的肯定是“太监文”,一篇太监文已经足够让人恼怒了,而整个《元年》电影,像是一篇接一篇的太监文垒起来的,你说郁闷不郁闷?那些“被太监”了的,也未必是啥了不得的剧情,其实多是一些必要的手尾交代而已;但是,没有这些手尾,就会觉得编导是在敷衍了事,破罐子破摔。
也许,本片原本就是布莱克与一帮平常喜剧往来的“狐朋狗友”们即兴玩闹的平台,所以,也不讲究啥“电影”方面的标准了,就是大家凑一起自娱自乐而已、开个群口相声专场而已。可这好莱坞版的“德云社”也忒不专业了些,人家高明的相声能做到自己贼正经、而惹听众笑个半死;这《元年》也就是个自己折腾玩闹半天、观众个个“石化”的水平。
俺个人一向是蛮喜欢布莱克同学的,他虽然很难说得上幽默,搞气氛却是一把好手。虽说体型笨重,但搞笑起来往往是满场飞奔,很是有活力。与他相对应的,塞拉(Michael
Cera)同学,自《超级坏》(Superbad)一举成名之后,就一直是扮演各种“腼腆宅男”,主要是通过很不合时宜、却又发乎自然的台词来搞笑。两个家伙恰好是“美式搞笑风格谱”两端的人物,原本以为他们一冷一热的组合,会带来难得的化学效应,结果却被糟糕的剧本严重破坏了气氛。
前一篇:适合在内地上映的《跟踪》
后一篇:龙的传人 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