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樾:我带着《武术班》回来了
(2009-02-08 17:50: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独立电影 |
讲述凡人故事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我们中国迎来了大幸事。中国的武术也将作为奥运会的特色出现,这可以说是多少代武术人的梦想。记得当年集训听说我们申办2000年奥运会没有成功的时候,大家都很遗憾,到现在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开幕了,从那时开始我就想,其实每个人都有个奥运的梦想。
“我作为专业武术运动员考上艺术类本科,自己的一些想法可能跟一直从事艺术表演的演员们有点不同。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给了我一些触动,它以音乐为载体表现单纯的师生情谊,很多地方让我感动。其实一开始我把这个故事设计为一个武打巨星回到家乡发展武术,但是后来发觉,小人物的故事才更能贴近生活,于是把故事设计成了一个小城市里武术班的故事,把镜头对准了平凡人。
“我在中戏学了表演,觉得武术表演和其他形体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套路。而且武术的概念不应该是‘武夫’,练武之人也有他的内涵,有特定的文化底蕴,这样练武才能深刻。除了强身健体,武术还能给人带来什么?我觉得练武可以磨练人的意志,让人自尊、自律、自强。就是所谓的‘武德’。”
一个武术班的教练用独到的教育手法和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员们明白了简单的做人道理,孩子们在练武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正确的引导。吴樾就是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告诉我们,平凡人的梦想也是和奥运息息相关的。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我们中国迎来了大幸事。中国的武术也将作为奥运会的特色出现,这可以说是多少代武术人的梦想。记得当年集训听说我们申办2000年奥运会没有成功的时候,大家都很遗憾,到现在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开幕了,从那时开始我就想,其实每个人都有个奥运的梦想。
“我作为专业武术运动员考上艺术类本科,自己的一些想法可能跟一直从事艺术表演的演员们有点不同。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给了我一些触动,它以音乐为载体表现单纯的师生情谊,很多地方让我感动。其实一开始我把这个故事设计为一个武打巨星回到家乡发展武术,但是后来发觉,小人物的故事才更能贴近生活,于是把故事设计成了一个小城市里武术班的故事,把镜头对准了平凡人。
“我在中戏学了表演,觉得武术表演和其他形体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套路。而且武术的概念不应该是‘武夫’,练武之人也有他的内涵,有特定的文化底蕴,这样练武才能深刻。除了强身健体,武术还能给人带来什么?我觉得练武可以磨练人的意志,让人自尊、自律、自强。就是所谓的‘武德’。”
一个武术班的教练用独到的教育手法和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员们明白了简单的做人道理,孩子们在练武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正确的引导。吴樾就是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告诉我们,平凡人的梦想也是和奥运息息相关的。
角色间的转换
吴樾在《武术班》剧组里身兼数职,如何把握编、导、演的角色转变呢?
“编剧相对于拍戏是一个静态的过程,我可以提前去做准备工作,在拍摄过程中也会有临时的增删和修改。在拍摄 过程中把最初的编剧思想体现到电影中,自己编的东西去表现也是一气呵成的过程。
“光做演员,就是为扮演的人物添色彩,而作为导演,则要掌握全局,不能突出了一个人物,却使全片失去色彩。做一个好导演很难,最重要的是懂取舍。我在剧组也是个演员,我当然希望我扮演的角色越丰富越好;但是作为导演,我必须做到让每个人物都有色彩,所以我反而会让自己扮演的角色不那么突出,把大家的人物色彩一起突出。编、导、演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也在不断丰富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