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决》观后一二三
(2009-01-11 20:25: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独立电影 |
1、童自荣的声音真好!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声音清亮得还是跟小伙子似的。虽然一字一句配下来还是有些拿腔拿调,不过这是上译厂这批老配音演员的特色所在——通过声 音塑造人物的性格。跟大师相比,任贤齐和谢霆锋就差得远了,一个港腔一个台腔,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顿挫,没有感情元素,纯粹是在交差完成任务。
2、中国动画电影如果按照《风云决》的路子走下去,死定了!
从情节上来说,节奏拖沓,主线散漫,一大堆无关紧要的人物,100分钟的片子看得我烦躁不堪。
从漫画风格上来说,这不是马荣成作品,除了风云的形象大体保留原著风格之外,其他的画风都是对日系漫画的模仿。看豆瓣上还有一堆枪手捧场说这部电影有赶超日本漫画的希望,真是恬不知耻。
从三维特技上来说,这个片子是2D漫画+3D场景相结合的。我觉得影片的技术似乎连十年前郑伊健郭富城版的《风云》都没能超越。三维动画做难度最大的就是水,明明我们这水没法做得特别好,偏偏还要设计许多水战场景,自曝其短。
从动作场面上来说,功夫片是我们的特色片种。香港好的功夫片的打斗,一招一式一来一往,都是很有节奏,很有层次,很有韵律感的。这一点,《功 夫熊猫》已经学得差不多了,你看看阿宝和师傅两个人抢包子那一段,无论是动作还是镜头的调度,真的是吃透了香港功夫片的精髓。而《风云决》呢?很抱歉,我 只看到为了打而打,其他什么都没有。
没办法,《风云决》在《功夫熊猫》之后上档,让人无法不两厢比较。
3、中国动漫的出路——摒弃三维动画!
既然我们没有能够做出《功夫熊猫》这样的技术团队,那么就别跟人家比技术。人家的技术一日千里,十年前《玩具总动员》刚出来的时候,我们可能 只落后人家十年左右,而现在我们落后的幅度已经超过二十年。我还记得两年前的《魔斯比环》,也是号称3D制作的史诗巨片,实际上都是人家用剩下的技术凑合 出来的一个电影,要技术没技术,要情节没情节。我在blog上把这片子骂得狗血淋头。票房也证明,观众都不是傻×。电视里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所谓动漫公司 制作的3D动画片,那些人物造型根本就是几何体的拼接组合,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要多无聊有多无聊。
其实我们曾经有很高明的动画技术,当年我们能让水墨画动起来,这技术在世界上都占着一绝。当然现在这样的技术可能显得很微不足道,但历史证明,我们的2D动画是可以做得很好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拼命把自己最弱的部分暴露给观众看呢?
过去这两年,我碰巧做过两次福建动漫企业的节目。福州和厦门都想把自己打造成为动漫基地,所以也在扶持一些公司。但是通过我对他们的接触,感 觉现在这个行业普遍都很浮躁。政府说,只要你们的动画片在中央台播出,每一集会奖励多少多少钱。追求利益极大化的这些动漫公司当然希望能多快好省地出片 子,然后尽快拿到政府的奖励。我的一个帮动画片配音的朋友说,这些公司做动画片没有一个完整的剧本,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一边做一边写剧本。这样出来的本子 质量,可想而知了。
在我看来,中国动漫的出路不是在皮克斯,而是在宫崎骏。其实通过给日本动漫做代工,中国已经有很好的一批漫画工,在绘画这方面是不成问题的, 但国内的动画片就跟国产大片一样,始终都没有好的想法,好的剧本。现在中国动漫工作者,是想象力极度匮乏的一代。这是个遗憾,对于下一代来说,也是个悲 哀……
所以,摒弃三维动画吧。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声音清亮得还是跟小伙子似的。虽然一字一句配下来还是有些拿腔拿调,不过这是上译厂这批老配音演员的特色所在——通过声 音塑造人物的性格。跟大师相比,任贤齐和谢霆锋就差得远了,一个港腔一个台腔,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顿挫,没有感情元素,纯粹是在交差完成任务。
2、中国动画电影如果按照《风云决》的路子走下去,死定了!
从情节上来说,节奏拖沓,主线散漫,一大堆无关紧要的人物,100分钟的片子看得我烦躁不堪。
从漫画风格上来说,这不是马荣成作品,除了风云的形象大体保留原著风格之外,其他的画风都是对日系漫画的模仿。看豆瓣上还有一堆枪手捧场说这部电影有赶超日本漫画的希望,真是恬不知耻。
从三维特技上来说,这个片子是2D漫画+3D场景相结合的。我觉得影片的技术似乎连十年前郑伊健郭富城版的《风云》都没能超越。三维动画做难度最大的就是水,明明我们这水没法做得特别好,偏偏还要设计许多水战场景,自曝其短。
从动作场面上来说,功夫片是我们的特色片种。香港好的功夫片的打斗,一招一式一来一往,都是很有节奏,很有层次,很有韵律感的。这一点,《功 夫熊猫》已经学得差不多了,你看看阿宝和师傅两个人抢包子那一段,无论是动作还是镜头的调度,真的是吃透了香港功夫片的精髓。而《风云决》呢?很抱歉,我 只看到为了打而打,其他什么都没有。
没办法,《风云决》在《功夫熊猫》之后上档,让人无法不两厢比较。
3、中国动漫的出路——摒弃三维动画!
既然我们没有能够做出《功夫熊猫》这样的技术团队,那么就别跟人家比技术。人家的技术一日千里,十年前《玩具总动员》刚出来的时候,我们可能 只落后人家十年左右,而现在我们落后的幅度已经超过二十年。我还记得两年前的《魔斯比环》,也是号称3D制作的史诗巨片,实际上都是人家用剩下的技术凑合 出来的一个电影,要技术没技术,要情节没情节。我在blog上把这片子骂得狗血淋头。票房也证明,观众都不是傻×。电视里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所谓动漫公司 制作的3D动画片,那些人物造型根本就是几何体的拼接组合,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要多无聊有多无聊。
其实我们曾经有很高明的动画技术,当年我们能让水墨画动起来,这技术在世界上都占着一绝。当然现在这样的技术可能显得很微不足道,但历史证明,我们的2D动画是可以做得很好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拼命把自己最弱的部分暴露给观众看呢?
过去这两年,我碰巧做过两次福建动漫企业的节目。福州和厦门都想把自己打造成为动漫基地,所以也在扶持一些公司。但是通过我对他们的接触,感 觉现在这个行业普遍都很浮躁。政府说,只要你们的动画片在中央台播出,每一集会奖励多少多少钱。追求利益极大化的这些动漫公司当然希望能多快好省地出片 子,然后尽快拿到政府的奖励。我的一个帮动画片配音的朋友说,这些公司做动画片没有一个完整的剧本,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一边做一边写剧本。这样出来的本子 质量,可想而知了。
在我看来,中国动漫的出路不是在皮克斯,而是在宫崎骏。其实通过给日本动漫做代工,中国已经有很好的一批漫画工,在绘画这方面是不成问题的, 但国内的动画片就跟国产大片一样,始终都没有好的想法,好的剧本。现在中国动漫工作者,是想象力极度匮乏的一代。这是个遗憾,对于下一代来说,也是个悲 哀……
所以,摒弃三维动画吧。
后一篇:北京高级自助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