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情水韵,游记中的美文

(2009-01-08 11:30:51)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记
 这些年来,就我读过的郑峰散文集也不下三四本,这次他嘱我为其新著《山水飞鸿》作序,我当然要仔细品读其 中的每篇散文,不禁为之惊喜。喜之由来尚不仅是几乎每篇文章都使我感到明丽而有意蕴,而且还为作者作为一位党政领导干部能有如此细敏的艺术触角,其文毫无 公文腔,笔触每能进入山水和胜迹之佳境;虽非每事必录,却情采盎然,殊为难得。如今人们不是常以“美文”惊世吗郑峰笔下,我看无愧是真正的美文;只是大 多精短而情浓,故未必列入那种特大架势的动辄万言乃至数万言的“大散文”。

    从总 体上说,《山水飞鸿》可视为一本游记散文集,但与通常游记不同的是,它绝非那种介绍性文字可比,也不重在对某地景点的罗列,这类游记对一般读者尤其是游客 而言,固然也有一定的导游作用,但距离艺术性游记散文却有质的不同。而郑峰此集中的绝大多数文章却已跳出一般游记的窠臼,达到意蕴浓郁、耐人品味的艺术性 游记散文的层次。在这方面,例如:西藏林芝尼洋河畔云情雨象的奇谲与瑰丽;马德里“中国城”中唐先生和唐太太充满忧郁的孤寂;丽江玉龙雪山如诗如雾的感 觉;中东“巴列夫防线”忽远忽近的战云气息……都达到了情境交融的浓度,可与每个有心的读者进行无声的交流。虽然作者主观上未必篇篇追求意境的构成,但因 笔下充满艺术的感觉,便自然注入文章以耐人品咂的情味。据我所知,郑峰公余对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颇具爱好,从而受到很深的熏陶,如此触类旁通,行 文时必不寡味,自然便进入一种不俗的境界。

    与 上述相联系的是郑峰散文的语言美。在这方面必须看到,如和他过去的作品相比较有了明显的跨越。所谓美文,构成的因素固然很多,但语言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 素。但这里所说的语言美,又决不仅指表面上的词章华丽,更不是乏味的甚至是令人心烦的俗词堆砌。不是的。郑峰的散文语言是他的细敏感觉的外显,因而自然、 准确而又明丽。例如:“人生何尝不是一片大海呢?每个国度都有着属于特定领域的潮起潮落……到了日本,刚刚走上街头,我还习惯于在国内的那般漫步和悠闲, 而穿行左右的日本人却总是如临军情般地匆匆擦肩而过,即使是在电动步行梯上,他们也很少站在那里等待电梯运行,而犹嫌电梯速度慢,急步跨向电梯前。细一观 察,满街行人几乎都是一个节奏在匆匆飞流,不论是大街上或是公共场所,不论有多少人群集结、疏散,他们总是静悄悄地、礼貌而急速,其脸色总是平滞而少有笑 容。怪不得我们同行的宋先生叹云:日本人生活得真不容易!”《高智商王国的怪圈》叙事简括而明快,笔墨俭省却又能抓住典型特征,便令人如临其境地勾勒出“ 这一个”大海的壮观。又如:“在这满是乡音的环境里,一种如回到祖国和家的感情油然升起。我禁不住站在宽大的窗前,轻轻地将那厚重的窗帘拉开。我看到柔和 似絮、轻匀如绡的云团,簇拥着盈盈皓月从海面上冉冉升起,也许是因了海上的水汽的缘故,清辉把月亮周围映成一轮彩色的光晕,不像晚霞那么浓艳,也不像夕照 那么灿烂,给你的是一点淡淡的喜悦和一点淡淡的哀愁。”《大阪的中国饭店》情与境结合得十分自然、真切,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郑峰显然尽量避免大段的“ 乏情”的叙述,更忌干枯而少见地的议论;纵然非议论不可,也多采取稍加点拨,让读者从可视性的文字中得到启悟:“人生是一次真正的旅行,当听腻了车轮碾在 铁轨上的单调声之后 ,从方寸之大的车窗上望出去,正有一片翻涌蒸腾的白云萦绕于青山之巅,你可以从中感触到生命在跃动……”这段话可以视为全书的基调,代表了作家自己对生命 的诠释,一种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与 这种语言美相适应的,是郑峰散文的熔裁有度,显得相当精炼,却又疏密适宜。这一特点在当前散文呈现以“大”为贵、抻长为胜的风气下,郑峰的审美主见更为难 得。其实,自古至今,从来就没有那样的衡量标准——以篇幅长短决定质量高下分量轻重的先例。长,可能有其所长,短,也未必不厚重。然而,如果像某些“大散 文”那样在万言或数万言中多以引用现成资料和诗文填充之;或虽“大”而泛,长述而寡情、阔论而无味,恐难以算做真正的佳品,更不能妄称美文。而《山水飞 鸿》中的主体篇章绝无此弊,无愧是精短之美文。我们虽不必以外国经典作家“简练是天才的姊妹”的名言以喻之,却有足够理由认定精约而厚重的篇什更需要一种 底蕴,一种功夫。我觉得,集中的《东京——雨中夜色》、《后乐宾馆会故友》、《飞行在蓝天白云间》、《马迪戈拉宾馆》、《米开朗基罗和〈末日的审判〉》、 《将生命许与宁静》、《雪落中原》、《海上仙岛》等等,都是其中的佳品。其成功的原因不外是:注重典型事物的刻画,不做一般化的泛论;长于意境情味的渲 染,尽少拉杂冗长的铺陈;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以显惟我知之,而始终以平常心写自己目中所见心中所感。总之,可谓“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以全 书度之,信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