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Touch
Touch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75
  • 关注人气:2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命若琴弦,浮生一梦  The Bucket List

(2008-04-22 17:21:02)
标签:

杂谈

没事的时候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自己过几天就要死了,在最后的日子,会做些什么呢?安静的躺在床上,接受亲朋的眼泪和安慰;还是怀着绝望的心情,慢慢的等死;又或者像电影里的二个男人一样,没事般的去冒险,像二个回到童年的孩子一样,无所顾忌的遨游?
    
     只是,大多数人不会这样设想。我们总以为死亡离自己很远,总认为生命没有那么多意外和偶然,有的只是清晰的、按着某种无法言明的内在秩序慢慢行进的命运。当某天,身边的朋友突然意外的猝死,我们才知道,原来死亡一直不曾离自己远去,它只是耐心的、静静的守候在我们的阴影里,在我们的背面运筹帷幄、等待时机。死亡总是与日常的呼吸,与时时刻刻的存在相伴生,只不过我们不想也没能意识到这一点而已。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平静、幸福的活着,怀念过往,并天真的幻想明天。
    
     时至今日,我还依然记得,当我听说昨日刚晤面的朋友突然横死马路时的无奈。没有震惊,没有意外,甚至心都没有为之一痛。多年的反省和对人世繁华的体察,使我对生生死死,早没了以前的惊讶和好奇。当然,这不是觉悟,最多只是无聊的淡漠罢了。我深知:生命与其说是预先写好的,必然的,不如说是偶然的、不可预料的、极其脆弱的。古人常说:阴晴不定,谁人知之?好像是史铁生,他有部小说的名字叫“命若琴弦”,这四个字,八九年来,为我所念念不忘。非要找出四个字来形容生命,没有比它更恰当的了。
    
     人生如梦或者浮生若梦,这也还是好的。每每于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到必有一死,方知天地之无情如斯,不禁痛如心绞,撕心裂肺。美丽也罢,艰难也好,闭眼之后,世界照常运转,而你却烟消云散,化为虚无。别人记得不记得你,对你已经毫无意义。不朽和宗教,也帮不了你的忙。这时,我才知道,原来人生压根就不如一场梦,说譬如蜉蝣,真不为过。没有什么比“浮生”这二个字,更能传神的写照出人短促无根无意义的一生了。漂浮的状态,孤独的切肤之感,之所以从不曾远离我们,哪怕置身爱人怀抱和鲜花之中不为忘却,就是因为,生存是短促有限的,就是因为,我们的一生,不过是“浮生”。
    
     很难想象有谁不怕死。但求一死的人,只是在生不如死的时候才出此下策。能好好的活着,或者仅仅是忍耐的活着,谁会去死呢?文学家的自杀,不过是一种借以沟通永恒的便利工具,目的还是为了不死,这和耶稣的天堂没有什么二样。自杀情结,深在根源,难说不是对死亡的畏惧和厌弃,以及对永生的渴望。日本文学中,有一美丽女子深感美丽难在,故而在青春盛年即自杀而死。这个故事说的还是人生无常,时间无情,美丽易碎的道理。
    
     因为迟早要死,唯一的现实,就是活着的这些易逝的时刻。除了这,我们真的一无所有。财产和记忆,盛名和美丽,总是别人的,是后来的。明天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昨天的已然忘记,此时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无缘无故的在世上走,走向我?
    
     我知道,或者明天,或者明年,又或者不久的以后,我就要死。那时,一切都不再重要:爱人也罢,文字也好。我只求:但愿我能像电影里的那二个老男人一样,能微笑着面对死亡,在死神还没有光顾的每一刻,都能像不知道何为死亡的时候一样,无知而单纯的活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