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一天看了上半部。
看到那个“形象设计”的片段时笑死。后来又是传销和擦鞋。上半部结束于激烈的《眉飞色舞》中。
于是觉得很好,很有趣。回家推荐给俺娘。
第二天,看下半部。
最后还是一段音乐,王抗美在旋律中跳着潇洒的小拉。
我在电脑面前落下泪来。
心里一个劲儿地后悔。——不该叫俺娘看的。
然后特别想骂娘:谁TMD说这是部喜剧的?!
想到N年前某个大年初一的凌晨,无聊地在电视上看到某台放的《喜剧之王》。看完之后也是在厚重而温暖的被窝中抱膝完成了那年的第一次痛哭。
后来回家看见俺娘正趴在电脑面前,屏幕上是王抗美跟他爹坐在一起说话。
俺没敢看娘的表情,只抽了一张纸巾递过去,顺口说了一句:本来以为是搞笑的。快完了,就快完了。
我自己都不知道那算是安慰还是什么。
说完就飘过了。不敢看俺娘擦眼抹泪的情形。
我没到过东北。所以无法从环境上作出这部片子是否真实得一丝不苟的评说。
我感觉到的真实,是从那些细节上。
例如,当外人一再提到那个有钱的女婿时老王那种打落牙齿和血吞的表情。
再例如,与老友喝酒时那种似醉非醉,直着舌头,瞪着眼睛却还能有基本神智的神态。
还有,最后他狂叫着“欢迎整死”时似哭非哭,似笑非笑的声音与动作。
以前我一直以为,范伟就是个演小品的。现在我纠正一下:范伟是个真正的演员。好演员。——好到如果哪天传出他也开始“耍大牌”的传闻时,我也能够表示理解。
当然,这部片子更好的是故事。范伟所做的一切,只是恰如其分地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而已。
琐碎的人生,坎坷的经历。短短一天的时光,就把这些都讲出来了。真正表现出来的并没有那样多。更多的是观众自己体会到的。
女婿有外遇,夫妻吵架。儿子带人去打了女婿。老婆长期卧病。自己退休了,开始感觉到手头紧。兄弟懒惰爱打牌,弟媳对老爹照顾不周。
——经历着以上种种的王抗美同志是不是命运特别凄惨?当然不是。不过平常百姓的寻常生活。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哪家没点闹心的事?
非常感谢导演或者说编剧(反正在这片里他们是一个人)没有给一个结局。即使在老王头疯狂扭动身体的同时,我们知道,他老婆还躺在床上,他女儿女婿或许正在第N次扭打在一起,他儿子仍然游手好闲,他老爸还是用一块红薯填饱了一天肚子。
唯其如此,才更让人心有所感。原来他所经历的,是我们正在经历或者将要经历的。而且,将一直经历下去。
因为,这不是故事。是生活本身。
于是,他现在所表现出来的,也会是我们将应该表现出来的。——勇敢地,有血性地活着。
无论生活如何艰难。修补起残破已久的老爷牌自行车。骑着它,去简陋的广场上,跳一曲快活的小拉。
再次强烈推荐一下,想笑的,想哭的,想知道啥叫生活,想懂得啥是百姓,中国的老百姓的,去看看吧。
《耳朵大有福》。
实。真实。老实在。最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