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史密斯和马丁劳伦斯都是熟人,从《国家公敌》和《Big Momma's
House》开始我就对他们颇有好感。但是说起这两个家伙真正扬名立万,或者说威尔史密斯如何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票房吸金机器,还是《绝地战警》。
资料上说,当年头一回拍电影的迈克尔贝手头紧巴巴地找了两个默默无名的小子拍了《绝地战警》,没想到一下子火成一片:全美票房累积六千五百万元,全球票房累积一亿四百多万。于是三人一下名利双收。之后威尔史密斯更是主演多部电影,票房成绩一度累积到十八亿,活脱脱的吸金机器。
怎么会火成这样呢?如今我身在2007年,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一遍这部1995年上映的电影。
不一样,一开始就不一样,之后也不一样,全部都不一样。看了这么多警匪片,我是第一次没有腻掉的感觉,甚至已经俗到掉渣的追车枪战都让我看得热血沸腾大呼过瘾。怎么会这样?这就叫问迈克尔贝了。“迈克尔贝之前拍MTV非常出名”,原来如此。我们看到诸多360度摇臂,慢镜头,激烈的镜头切换,大幅度的镜头摇晃,都要感谢迈克尔贝在MTV上的造诣。从看电影到现在,我第一次喜欢上了飚车,因为看不腻,一点也看不腻。每一个镜头都悉心雕琢,角度,光线无不达到极致。更可贵的是每个镜头都转瞬即逝,再精彩的镜头,很快就会被下一个镜头接上,毫不留情。这样就造就了极致的速度感和冲撞感。一般的飚车戏,都是镜头摆在两个车前面,我们看着它们挤来挤去,挤来挤去,或许会特写演员骂街的几个镜头,然后就完了。迈克尔的飚车戏不这样,有特点的是他从侧下特写演员面部,让摄像机配合冲撞程度一起摇晃,要多晃就有多晃。而且汽车冲撞部位还有特写,冲撞过程也用最刺激最惊现的角度和部位拍下来。如此用心表现,怎么会不过瘾。片尾追贩毒头子的时候,两车要冲过机场一个狭窄的出口,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出两车开的有多快。首先是极具速度感的声音,然后是从轮胎特写地面、从车头特写地面。上帝啊,我们骑自行车垂直往下看地面都觉得速度相当的快,那么从两辆拼了命的车上拍地面,那会是怎样的速度感啊。还有配合空中俯拍,远景拉近,近景特写,复杂的镜头把一场拼命的飚车戏渲染的香艳无比。随着两车越来越接近狭窄的出口,镜头开始在警车与贩毒头子的车之间不断地切换,而且越接近出口,这切换的速度就越频繁越频繁。最后一秒,电影里面所有声响突然消失,气氛达到了最高潮:警车风一样地冲出出口,缉毒头子的车躲闪不及撞倒在围墙下。呼,好过瘾的一场飚车。
看迈克尔贝的东西,注意到最多的,恐怕就是大量的360度环摇。第一部里面女主角被抓走,摇臂从上往下逆着光三百六十度把威尔史密斯和马丁劳伦斯拍了一圈,这是怎样的横空出世的气势啊。影片的最后,镜头从空中旋转俯拍贩毒头子从这里踉踉跄跄跑出来,然后镜头逐渐拉近,最后威尔史密斯一枪命中贩毒头子膝盖,贩毒头子慢动作摔倒。且不提远景拉近,慢动作变现这些手法,接着来看这影片让我倒回去看了两次还欲罢不能的场景:倒地的缉毒头子对威尔史密斯叫嚣着说威尔不敢杀他,威尔回想到自己女友被他枪杀,气愤难平,枪抵着缉毒头子的眼镜,蓄势待发。马丁劳伦斯赶紧劝开了他,此时的镜头走位是,威尔和躺在地上的缉毒头子之间隔着马丁,马丁背对着缉毒头子。马丁还在劝着,这时缉毒头子从身侧掏出迷你手枪,手上的戒指闪了一下,晃到了威尔眼睛。从缉毒头子拔枪开始,都是慢动作,背景音乐是悬疑气氛的。此时影片速度回归正常,威尔拨开马丁,呯呯呯呯几枪快速连射...慢与快的对比我们且不说,威尔开完枪后,摇臂来了。从威尔正面向着镜头背对着太阳,摇臂从仰视镜头开始摇起,我们可以看见威尔严肃的表情后面四射的太阳光芒。此时影片的背景音乐从嗡嗡的悬疑气氛居然切换到了钢琴,请原谅我用“居然”这两个字,我实在是太吃惊这种效果了,实在太吃惊了。哀伤的气氛骤然而起,而且画面还配合着慢慢旋转,这是怎样一种气势磅礴的悲伤气氛,迈克尔贝真有你的!为了这一段我都要买DVD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