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罗伯特·多纳特|马德琳·卡罗尔|露西·曼海姆|戈弗雷·蒂尔
类型:文艺片
伦敦帕莱迪音乐厅里,“记忆大师”麦莫里正在进行精彩表演,突然场内传来枪声,观众秩序一片混乱。一个年轻女郎挤到加拿大青年汉内身旁,要求跟他回家。在汉内公寓里,女郎安娜贝拉告诉他,有个代号为“三十九级台阶”的间谍组织,正准备窃取机密情报到国外。她在苏格兰地图上划了一个叫“纳切拉奇”的小镇。午夜,安娜贝拉惨遭杀害。汉内决定按照她提供的线索,前去调查。
当汉内踏上火车,从报纸上得知自己被当作杀人凶手通缉了。为了躲避警察,他跳下火车,匆忙来到一个村庄投宿,在佃户善良的妻子的帮助下,汉内又一次逃过警察的追捕。找到了一位神秘人物——乔丹教授,但汉内发现他并非安娜贝拉的接头人,而是间谍组织的头目。汉内在乔丹家死里逃生,赶到警察局报案,却被当作杀人犯逮捕。汉内只得再次逃走,慌忙之间来到一个政党集会上。曾在火车上检举他的漂亮女人帕梅拉错把间谍当作警察,将汉内交给他们,并愿意一同前往做人证。
间谍将帕梅拉与汉内拷在一起,但智勇双全的汉内仍成功的拉着帕梅拉半路逃走,并伪装成私奔的恋人住进旅店。在夜里,帕梅拉偷听到间谍的谈话,才弄清真相,并得知间谍将在帕莱迪音乐厅交易。汉内赶到音乐厅,及时识破了间谍组织想通过“记忆大师”麦莫里偷走情报,乔丹枪杀了麦莫里,但被帕梅拉叫来的警察围住……
段落回放
1.在主人公汉内骗过间谍逃上火车的同时,饭店侍者进入汉内的房间。画面从侍者发现尸体后的尖叫迅速切到火车鸣笛上,声音也几乎合二为一,这虽然是一个很细小的地方,却表现出希区柯克在英国时期电影语言运用方面的技巧。这个剪辑点使这个段落风格化并且充满幽默感,连汉内得意的心情也完全流露。
2.汉内在苏格兰高地佃户家暂住、逃生的段落,被后世电影人赞叹不已。在这个段落中,画面不停地在汉内、佃户以及他的妻子的脸部之间切换,出色刻画出三人的心理变化与性格特点。电影语言精练、表现手法高妙,甚至可以看作一部极其精彩的短片来欣赏。
作品点评
《三十九级台阶》无可争议是希区柯克英国时期最经典的作品,无论是故事、气氛、手法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希区柯克从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成功地剥离出一个剧本来,而且真正做到了用电影语言来说故事,而不是借助更多的旁白或者对白。他有意识地将影片的核心——那份机密情报弱化,也屏蔽掉主人公的来源与目的地,而是将焦点高明的定为“追逐”。在影像上,希区柯克将他从德国电影中学到的那一套发挥到极点,不但气氛营造得紧张万分,而且通过照明与机位,将整部电影风格化,简练而富有感染力。
这部影片几乎融合了希区柯克美国时期成功影片的所有元素,甚至形成了后世奉为经典的惊险片模式——一个普通人莫名其妙卷入危险之中,被警察与歹徒追杀,当然主人公一般都智勇双全且具有幽默感,途中还遇到一个与他作对的美丽姑娘,当然最后他征服了姑娘,也揭露了歹徒的阴谋,而警察总是最后赶到。将追逐情节、惊险场面、幽默对白发挥到极致的当然算《西北偏北》。这两部影片在形式上是值得反复推敲欣赏的。
从这部影片可以看出,希区柯克的“悬念大师”名头固然响,但还是叫他作“紧张大师”来得恰当。像本片这样没有深刻主题的影片,按理知道结局后,重复观看失去了意义。但经过希区柯克的处理,答案变得不是那么重要,那些一个连着一个的段落(过程)却是每次观赏都会觉得新意十足,更奇怪的是,你仍然会为电影里的主角担忧。
幕后花絮
1.影片中“记忆大师”的戏来自希区柯克的亲身经历。他对音乐厅的一位名叫达塔斯的表演者十分感兴趣,达塔斯几乎能回答出一切关于数字与记录的问题,希区柯克曾与他多次见面。
2.希区柯克在影片上映之前曾删掉一场戏,内容是汉内与帕梅拉离开音乐厅坐进出租车后,汉内对她说他们实际上已经结婚了,因为根据苏格兰法律只要在证婚人面前声明彼此是夫妇就算结婚了,而他们在旅馆里住宿时正是如此声明的。后来希区柯克怕扰乱故事的结局,不能给观众太多回味,于是删除了这个结尾。
我的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