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滚石啊滚石
中学的时候,每天中午听电台广播,很多歌都是只有小样打榜的时候就学会唱几句了。很多难忘的声音来自当时的滚石,这是一段长长的旅程,细细道来吧:
关于罗佑的很多事,是听当时一个叫张培仁的制作人在电台的“滚石音乐杂志”栏目中口述的,后来张培仁成立了“磨岩文化”,签约了磨岩三杰。他说过:罗大佑出道时几经展转终于有了两家可以签约的唱片公司,其中一家是滚石,罗大佑去找他的一个长辈做参谋,那个长辈很喜欢当时一个女歌手,那个女歌手就在滚石,所以希望罗大佑也进滚石,那个吸引人的女歌手就是潘越云。
潘越云最为人所知的歌应该是《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了,另外还有早期那些罗大佑的作品,《痴痴的等》、《野百合也有春天》等等,除了罗大佑本人唱的以外,是我最喜欢听的版本。
陈升那时候还大多在幕后,不过这并不影响《把悲伤留给自己》的传唱,他的很多歌被滚石其它歌手演绎,当然他自己的《北京一夜》也成了回忆中的经典,记得有一张专辑叫《滚石九大天王十二出好戏》,里边有他和伍佰一起演唱的《爱你一万年》。
现在我们熟悉的一首歌叫《小薇》,但这个老牌的声音已经出现多年了,曾经那个熟悉的旋律叫《最爱你的人是我》,我们一直记得这个老牌音乐人的名字,他叫黄品源。
下面要说一个滚石的重量级人物,他在我们心里是罗大佑时代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他对歌手的包装能够赋予对方成熟感和很多内涵,有的后来自己也变成了创作型的实力音乐人。《凡人歌》让更多大陆人知道了他,但那不是李宗盛最典型的感情描述。《爱情少尉》、《那一夜我喝了酒》、《鬼迷心窍 》、《和自己赛跑的人》、《生命中的精灵》、《17岁女生的温柔》、《寂寞难耐》......说不完的作品用各种形式把人的感情诠释给听者,当然更有名的反而是那些他写给其他歌手的作品。记忆中有一次他要去往美国,要暂时退出歌坛一段时间,走之前,他出版了描写离别的《远行》,给两个女儿写了《希望》,后来收录在他和卢冠廷的《我们就是这样》专辑里,同时,还给黄莺莺留下了《宁愿相信》,给陈淑桦留下了《爱的进行式》。慢慢的,老李的新作品渐渐少了,但经典的旋律永远都是我们的珍藏。
黄莺莺的这张《宁愿相信》专辑里还有著名的《哭砂》,不过大陆人最早接触她的歌还不是这些,那时候林峰、甄妮等一些台湾艺人在大陆露面,同期我们也接触了一些台湾的音乐,有一首歌叫《来自心海的消息》,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李寿全的作品,就是由黄莺莺演唱的,这首歌的歌词很少,但旋律却一直没有忘记。
当年的滚石明星逐个数,一定要数到当家花旦陈淑桦,她也是当时李宗盛包装下最成功的女歌手,《那一夜你喝了酒》、《你走你的路》、《明明白白我的心》、《聪明糊涂心》、《问》、《梦醒时分》,还有与罗大佑合唱的《滚滚红尘》和江湖味十足的《笑红尘》,无一不是经典。母亲去世后,这位天皇就失踪了,成了生活简单、诵经礼佛的隐士,这样也好,经典永远变成了经典,让我们尽情回忆吧。
当余音绕梁的声音落下,一个人穿着牛仔裤,俯身亲吻舞台地板的时候,没人在乎他丑,只记得他的很温柔。《我终于失去了你》、《约定》、《勇敢一点》,只要这个声音响起,我们就可以和赵传的这种权限的声音一起直冲九霄,就像一只,小小鸟。
当年的阳光男孩现在变成阳光男人了,那时候他还不像现在这样游历大陆音乐市场,但在电台的排行榜上却总是有他的位置,榜上曲目曾经是《最真的梦》、《我是真的付出我的爱》、《花心》、《风雨无阻》、《其实不想走》、《有故事的人》、《爱相随》、《朋友》等等,直到现在还在出新歌,周华健秉承了一些李宗盛对感情的诠释,但多年来还是保持着自己独有的阳光的气息。
小虫是台湾乐坛金牌制作人,听说一个人喜欢闷在家里搞创作的词典作者,经典作品很多,上面提到的郑怡的《小雨来的正是时候》就是他的走红作品,早年的精品还有潘越云的《我是不是你最爱的人》,后来给周华健写了《再爱我吧》,还有陈淑桦演唱的一些作品。当然,要说最经典还是钟镇涛的这一首曾经唱遍大街小巷的《只要你过的比我好》。
当年“偶像派”这个词也出现没多久,人们说滚石包装的偶像派只有这一位,但后来想想他也不能算是纯粹的偶像派。张信哲现在已经开始在影视、音乐剧等领域尽显自己的实力。他的声音被很多人模仿,但还是他本人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听得出,叫人“有一点动心”。他的歌我们也不一一尽述了,大多是情歌,歌有很多首,爱就一个字。
辛晓琪,出道很早了,有好多经典的两个字歌名的歌,《领悟》啊、《忘川》啊、《味道》啊,当然不是两个字也很难忘,比如《别问旧伤口》,陈淑桦之后,她的歌声陪伴我们很长一段时间。
还是那句话,有独特嗓音的人就应该出来歌唱,那时候很多人在街上哼唱《得意的笑》,后来出现了《爱江山更美人》,也非常流行。李丽芬,以独特的厚重嗓音给人深刻印象,还是值得珍藏的。
娃娃在飞碟唱片时,唱的还是郑智化写的《开心女孩》,明显是在塑造活泼型形象,但到了滚石,只一曲《漂洋过海来看你》韵味就完全改变,这就是李宗盛的威力啊。还有《大雨》、《秋凉》等歌曲都是娃娃的精典。我喜欢的一首娃娃的歌叫《春之祭》,就算你不熟悉,但你也许知道梅艳芳主演的《东方三侠》,就是这个电影的主题歌,出自罗大佑的手笔。
提到了陈升我们一定联想到另一个人,她被陈升带进滚石做一个普通的助理,又被张艾嘉看中出演《少女小鱼》,一曲《为爱痴狂》也让听者痴狂,真到现在她还在内陆地区非常火爆。奶茶刘若英从张艾嘉身上继承了一种特色气质,造就了一种平和健康的明星形象,她的歌都是比较适合她自己性格的,《很爱很爱你》、《听说》、《后来》还有《一辈子的孤单》无时不在人们口中传唱。
一口气回顾了当年滚石的辉煌,那是我中学时代的美好时光,当年是那样无忧无虑,每天中午和深夜的广播时间,我们用灵魂倾听这些有灵活的音乐。
中学的时候,每天中午听电台广播,很多歌都是只有小样打榜的时候就学会唱几句了。很多难忘的声音来自当时的滚石,这是一段长长的旅程,细细道来吧:
关于罗佑的很多事,是听当时一个叫张培仁的制作人在电台的“滚石音乐杂志”栏目中口述的,后来张培仁成立了“磨岩文化”,签约了磨岩三杰。他说过:罗大佑出道时几经展转终于有了两家可以签约的唱片公司,其中一家是滚石,罗大佑去找他的一个长辈做参谋,那个长辈很喜欢当时一个女歌手,那个女歌手就在滚石,所以希望罗大佑也进滚石,那个吸引人的女歌手就是潘越云。
潘越云最为人所知的歌应该是《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了,另外还有早期那些罗大佑的作品,《痴痴的等》、《野百合也有春天》等等,除了罗大佑本人唱的以外,是我最喜欢听的版本。
陈升那时候还大多在幕后,不过这并不影响《把悲伤留给自己》的传唱,他的很多歌被滚石其它歌手演绎,当然他自己的《北京一夜》也成了回忆中的经典,记得有一张专辑叫《滚石九大天王十二出好戏》,里边有他和伍佰一起演唱的《爱你一万年》。
现在我们熟悉的一首歌叫《小薇》,但这个老牌的声音已经出现多年了,曾经那个熟悉的旋律叫《最爱你的人是我》,我们一直记得这个老牌音乐人的名字,他叫黄品源。
下面要说一个滚石的重量级人物,他在我们心里是罗大佑时代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他对歌手的包装能够赋予对方成熟感和很多内涵,有的后来自己也变成了创作型的实力音乐人。《凡人歌》让更多大陆人知道了他,但那不是李宗盛最典型的感情描述。《爱情少尉》、《那一夜我喝了酒
黄莺莺的这张《宁愿相信》专辑里还有著名的《哭砂》,不过大陆人最早接触她的歌还不是这些,那时候林峰、甄妮等一些台湾艺人在大陆露面,同期我们也接触了一些台湾的音乐,有一首歌叫《来自心海的消息》,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李寿全的作品,就是由黄莺莺演唱的,这首歌的歌词很少,但旋律却一直没有忘记。
当年的滚石明星逐个数,一定要数到当家花旦陈淑桦,她也是当时李宗盛包装下最成功的女歌手,《那一夜你喝了酒》、《你走你的路》、《明明白白我的心》、《聪明糊涂心》、《问》、《梦醒时分》,还有与罗大佑合唱的《滚滚红尘》和江湖味十足的《笑红尘》,无一不是经典。母亲去世后,这位天皇就失踪了,成了生活简单、诵经礼佛的隐士,这样也好,经典永远变成了经典,让我们尽情回忆吧。
当余音绕梁的声音落下,一个人穿着牛仔裤,俯身亲吻舞台地板的时候,没人在乎他丑,只记得他的很温柔。《我终于失去了你》、《约定》、《勇敢一点》,只要这个声音响起,我们就可以和赵传的这种权限的声音一起直冲九霄,就像一只,小小鸟。
当年的阳光男孩现在变成阳光男人了,那时候他还不像现在这样游历大陆音乐市场,但在电台的排行榜上却总是有他的位置,榜上曲目曾经是《最真的梦》、《我是真的付出我的爱》、《花心》、《风雨无阻》、《其实不想走》、《有故事的人》、《爱相随》、《朋友》等等,直到现在还在出新歌,周华健秉承了一些李宗盛对感情的诠释,但多年来还是保持着自己独有的阳光的气息。
小虫是台湾乐坛金牌制作人,听说一个人喜欢闷在家里搞创作的词典作者,经典作品很多,上面提到的郑怡的《小雨来的正是时候》就是他的走红作品,早年的精品还有潘越云的《我是不是你最爱的人》,后来给周华健写了《再爱我吧》,还有陈淑桦演唱的一些作品。当然,要说最经典还是钟镇涛的这一首曾经唱遍大街小巷的《只要你过的比我好》。
当年“偶像派”这个词也出现没多久,人们说滚石包装的偶像派只有这一位,但后来想想他也不能算是纯粹的偶像派。张信哲现在已经开始在影视、音乐剧等领域尽显自己的实力。他的声音被很多人模仿,但还是他本人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听得出,叫人“有一点动心”。他的歌我们也不一一尽述了,大多是情歌,歌有很多首,爱就一个字。
辛晓琪,出道很早了,有好多经典的两个字歌名的歌,《领悟》啊、《忘川》啊、《味道》啊,当然不是两个字也很难忘,比如《别问旧伤口》,陈淑桦之后,她的歌声陪伴我们很长一段时间。
还是那句话,有独特嗓音的人就应该出来歌唱,那时候很多人在街上哼唱《得意的笑》,后来出现了《爱江山更美人》,也非常流行。李丽芬,以独特的厚重嗓音给人深刻印象,还是值得珍藏的。
娃娃在飞碟唱片时,唱的还是郑智化写的《开心女孩》,明显是在塑造活泼型形象,但到了滚石,只一曲《漂洋过海来看你》韵味就完全改变,这就是李宗盛的威力啊。还有《大雨》、《秋凉》等歌曲都是娃娃的精典。我喜欢的一首娃娃的歌叫《春之祭》,就算你不熟悉,但你也许知道梅艳芳主演的《东方三侠》,就是这个电影的主题歌,出自罗大佑的手笔。
提到了陈升我们一定联想到另一个人,她被陈升带进滚石做一个普通的助理,又被张艾嘉看中出演《少女小鱼》,一曲《为爱痴狂》也让听者痴狂,真到现在她还在内陆地区非常火爆。奶茶刘若英从张艾嘉身上继承了一种特色气质,造就了一种平和健康的明星形象,她的歌都是比较适合她自己性格的,《很爱很爱你》、《听说》、《后来》还有《一辈子的孤单》无时不在人们口中传唱。
一口气回顾了当年滚石的辉煌,那是我中学时代的美好时光,当年是那样无忧无虑,每天中午和深夜的广播时间,我们用灵魂倾听这些有灵活的音乐。
九、珍藏黄舒骏
在“未来的街头”,不知会有几人哼唱他的歌,但不变的是,大家还是会在街头奔忙,还会迷茫的不知道“我是谁”,还会有“马不停啼的忧伤”,这真是一批值得珍藏的声音。在不少地方你可以看到他和罗大佑一起被提出,但这真的没什么意义,对这个世界而言,罗大佑是俯视,所以他是教父,而黄舒骏是仰视,他必须从人的情感故事开始,才能反映出“外层”的问题。他不会像罗大佑用“亚细来的孤儿”或者“飞车”那样的歌来直接评述,他只能写像“两岸”这样娓娓首来的故事,但这离我们的生活更近。
像李宗盛写的“爱的进行式”,也只是抽象描述一个爱的过程,而“恋爱症候群”却是那样的具体。黄舒骏就是要用这种具体到拥有所有细节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来打动所有听歌者,就算有些东西我们听不懂,但我们每个人又何常不是有些自己的心绪,已经执着到无需理解的程度,人们在电视里津津有味地评论着,我们只管“三跪九叩”地往前走。
黄舒骏有很多搞笑的作品,而比较让人感伤的是那首林慧萍的《驿》,有人说这个故事太老套,但我还是能被打动的,它只不过是和现在“快餐感情”有些遥远罢了:“水,等你二十年,我先走了。------英 留”,这种留言怕是再也不会有了。
有评论说黄舒骏的歌是叹息后又赞美一翻,还是很有道理的,这就是我们对现实又爱又恨的感情啊。世界不断的改变,时间不停的走远,我们的心又停留在哪一年呢......
在“未来的街头”,不知会有几人哼唱他的歌,但不变的是,大家还是会在街头奔忙,还会迷茫的不知道“我是谁”,还会有“马不停啼的忧伤”,这真是一批值得珍藏的声音。在不少地方你可以看到他和罗大佑一起被提出,但这真的没什么意义,对这个世界而言,罗大佑是俯视,所以他是教父,而黄舒骏是仰视,他必须从人的情感故事开始,才能反映出“外层”的问题。他不会像罗大佑用“亚细来的孤儿”或者“飞车”那样的歌来直接评述,他只能写像“两岸”这样娓娓首来的故事,但这离我们的生活更近。
像李宗盛写的“爱的进行式”,也只是抽象描述一个爱的过程,而“恋爱症候群”却是那样的具体。黄舒骏就是要用这种具体到拥有所有细节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来打动所有听歌者,就算有些东西我们听不懂,但我们每个人又何常不是有些自己的心绪,已经执着到无需理解的程度,人们在电视里津津有味地评论着,我们只管“三跪九叩”地往前走。
黄舒骏有很多搞笑的作品,而比较让人感伤的是那首林慧萍的《驿》,有人说这个故事太老套,但我还是能被打动的,它只不过是和现在“快餐感情”有些遥远罢了:“水,等你二十年,我先走了。------英 留”,这种留言怕是再也不会有了。
有评论说黄舒骏的歌是叹息后又赞美一翻,还是很有道理的,这就是我们对现实又爱又恨的感情啊。世界不断的改变,时间不停的走远,我们的心又停留在哪一年呢......
十、郑智化旋风
当你要求郑智化为你唱首歌,他会说除了两首歌不想唱,其它唱什么都行。那段时间这两首歌在大陆怎么就这么红,红的后来让人都不想再提它了。说实话,《水手》和《星星点灯》这两首歌还真的不太能代表他的特色,他是鬼才,学土木工程出身、做过广告、酷爱绘画,可他却靠着非职业化的音乐创作和演唱,靠着在人生各阶段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反思,获得了无数歌迷的心。
“突然忘了挥别的手,含着笑的两行泪,像一个绝望的孩子,独自站在悬崖边”,郑智化的悲歌能带来彻骨之痛,这样的歌还有《谈水河边的烟火》、《别哭,我最爱的人》、《蕾丝花边》,以及后来的《落泪的戏子》、《风在唱着一首歌》等很多很多。
如果不想陷入伤感情绪,郑智化还有尽显鬼才的那些调侃式的歌曲,《我的表情》、《面子问题》、《中产阶级》等等,当然最有名的还是《三十三块》了。郑智化也关心世事,会写出《大同世界》、《青春祭坛》、《补习街》这样的歌,《大国民》随然有点露骨,但至少表明了一个人立场。
郑智化另一类经典就是叙事型的歌曲,比如《有关于承诺》、《猫》、《阿飞和他的那个女人》、《麻花辫子》,唱的是人间角落里每天都在发生的悲情故事,却唱得那样清晰而无奈。当然最另人潸然的故事还要数《老幺的故事》,这个差点写成一部小说的故事最终以一首歌曲的形式出现,讲述着小人物在城市繁华下的迷失与回归。
当你要求郑智化为你唱首歌,他会说除了两首歌不想唱,其它唱什么都行。那段时间这两首歌在大陆怎么就这么红,红的后来让人都不想再提它了。说实话,《水手》和《星星点灯》这两首歌还真的不太能代表他的特色,他是鬼才,学土木工程出身、做过广告、酷爱绘画,可他却靠着非职业化的音乐创作和演唱,靠着在人生各阶段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反思,获得了无数歌迷的心。
“突然忘了挥别的手,含着笑的两行泪,像一个绝望的孩子,独自站在悬崖边”,郑智化的悲歌能带来彻骨之痛,这样的歌还有《谈水河边的烟火》、《别哭,我最爱的人》、《蕾丝花边》,以及后来的《落泪的戏子》、《风在唱着一首歌》等很多很多。
如果不想陷入伤感情绪,郑智化还有尽显鬼才的那些调侃式的歌曲,《我的表情》、《面子问题》、《中产阶级》等等,当然最有名的还是《三十三块》了。郑智化也关心世事,会写出《大同世界》、《青春祭坛》、《补习街》这样的歌,《大国民》随然有点露骨,但至少表明了一个人立场。
郑智化另一类经典就是叙事型的歌曲,比如《有关于承诺》、《猫》、《阿飞和他的那个女人》、《麻花辫子》,唱的是人间角落里每天都在发生的悲情故事,却唱得那样清晰而无奈。当然最另人潸然的故事还要数《老幺的故事》,这个差点写成一部小说的故事最终以一首歌曲的形式出现,讲述着小人物在城市繁华下的迷失与回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