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柯南》是一部推理型动画,而柯南吧里却长时间缺乏推理型文章。好在如今涌现出越来越多写推理的人,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不过由于是刚起步,小说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我总算是起步较早,在不断创作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经验,现在整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错误无法避免,不过知错就改还是好同志(寒……皇后的语气?-_-^)当然,只是开个玩笑。我想说的是,推理与我们很接近,却又很遥远。就像有人认为自己轻易就能写出推理小说,而有的人则认为打死他也写不出来。事实上,这两种极端都不尽然。推理其实就存在于生活当中,比如看到家中多了一双不认识的旧鞋,就会想到来了一位客人。嘲笑以上判断不是推理的人其实已误解了推理的含义。但是如果这样就能写出推理小说,又是走进了另一个极端。可以这么说,推理是一门艺术,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推理小说也起源于生活,不同之处在于,它比普通的推理要高一个层次。因此,推理小说人人都可以写,但在程度上会由于个人经验、阅历、思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再因此,初期缺乏经验的作者难免会犯一些逻辑上的错误,又或是存在某些误区,要在创作的过程中慢慢发现、改正。
第二是关于所谓的误区。推理小说与一般小说有所不同,需要与读者的互动。有了互动,才可以称为真正的推理小说。侦探调查的时候,读者也在调查;侦探思考的时候,读者也在思考,侦探所知道的线索,读者自然也有权利知道。当最后揭开谜底时,有人懊恼地说:“原来是这么回事,怎么我就没想到”;有人自信地说:“果然如此,和我想的一样”。这就是推理小说!
初学者往往做不到互动,而写成不是推理的推理(确实不容易做到,至今我的文章在这方面也还是半调子)
文章的模式往往像下面这样:
侦探出现在未来几分钟到几小时将成为犯罪现场的地方,交谈之时,突然传来尖叫,因为发现有人身亡。侦探一把脉搏,立刻叫人报警。(以上的内容算是有些老套,不过并没什么大问题)不久,警方赶到,匆匆介绍了死者的身份与一些事发时的概况。几句寒暄后,侦探摆了个POST,对众人说:“各位,本案的真相我已经掌握了”之类,紧接着立刻展开推理,但是没几句犯人就认罪了,然后老实交代动机。
常见的类型,问题也比较多。其中最致命的有两点:一、剧情显得不够完整,如果可以多交代一些故事的背景、事件经过这样,会增色不少。不过倒不是重点,关键在于调查的过程太简单,读者的兴致还没提起来,连推理部分都结束了。要做到互动,不能没有调查。作为线索的主要分布区,它与解决篇中侦探的推理有密切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读者跟着侦探的踪迹,一起在犯罪现场寻找“作者留下的”线索,再一个个串联起来,推理出最后真相。所以调查是连结读者与作者的桥梁,绝对不可缺少,并且要尽可能比较详尽地呈现(但是也不要为了详尽而加入太多多余的东西)。
第二点十分重要,独立出来说,那就是线索。有了线索才能构成推理,并且有了足够的线索才能完全揭开案件的真相,这点大家肯定都知道,但却又最难以做到。以下,我分四个层次递进式说明:
一、要做到有线索。在我读过的许多推理同人中,有不少是文章中几乎没有线索的,显然,这不可能构成互动。所有线索只有侦探清楚,怎么说都没人能反驳,如此,写作难度是降低了,但最后却成了一出独角戏,作为推理小说,可读性不大。
二、线索与推理应该一一对应。简单地说,侦探推理时所用的线索,要能在前文中找到依据。以《福尔摩斯——血字的研究》中一段为例:
“我以为福尔摩斯会一头冲进现场,立刻开展工作的,可他却漫不经心地在小路上徘徊开了。看看天,又看看地,再瞄一瞄房子和木栅栏,然后盯着脚底下的小路在草丛中的小径上走了两个来回。”
“昨天夜里以前伦敦没下过雨,车轮子印只能在昨晚以后才能留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