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节前最后一天,上班的要坚守岗位,不上班的忙着走亲访友,公路上开始上演塞车大片。公交车上也明显挤了,缠绵的雨丝打消了短途行人步行或者骑车的打算,于是大多选择挤车,只有穿着单薄的美眉互相挤眉弄眼,取笑说“真暖和”。新闻说前两天北京雨中大塞车
三小时只挪动
5公里。想起那天火车站接人,从马甸桥到德胜门一站地的路程,竟然耗费了20多分钟,真觉得这车流凝滞是个大问题了。
仿佛就在十年前,或者更早,当我们听说美国新泽西大桥的车辆驾驶员在车上读报、吃饭,听说泰国首都曼谷朋友间聚餐得花三小时在路上,还觉得那么遥远。转眼,我们就已经身临其境,堵并快乐着了。毕竟,私家车数量大长也是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既然出行更加方便,生活半径也扩大,可以与自然更加亲近了,那就心胸开阔些,利用被堵在路上的时机听广播,和同车的亲友说笑聊天,适应这与挤为伴的日子好了。交通负荷集中度还在加剧,机动车增长如此迅猛,路网压力骤增,交通拥堵当然有增无已。相对于大城市的效率和效益而言,交通拥挤是一个负效应。一个城市如果马路上冷冷清清,车是不堵了,但城市的生命和活力同样也就没有了。
眼下昌平郊镇公共交通还是不够便利,快速性、舒适性差,等车时间长、换乘不方便、线网结构不尽合理。但是将于年底通车运营的轻轨昌平线已经开始空载试运行。运营初期15组车辆的发车间隔为10分钟,预计两年后可缩短至6分钟。到那时,40分钟左右我们就到城区了,孩子上学更加方便。今天下午本来要到城区接孩子的,想到最近公交站牌改了位置,小区门口就是一站,下决心让她改变一下“校门到家门”的观念,自己坐车回家,也多了解一下这个巨大的都市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