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朝花夕拾:二十五,磨豆腐

(2010-02-07 16:54:11)
标签:

杂谈

按照老北京的讲儿,“二十五,磨豆腐”,为了在几近平淡的都市生活中增添一点年味儿,也因为中午想吃火锅,我们特意跑到市场去买豆腐。没有想到,今天豆腐生意比平常好许多,好几家豆腐专营店前都排起队来,掌柜的应接不暇。

按这边儿的老令儿,大年三十儿和初一都不能动刀,初二开始又有人来串门儿,所以从腊月二十五开始要做出年后四五天所有的吃食。所以有了“二十五,磨豆腐”和炸豆腐(豆泡)的说法。据说这豆腐还有两种含义。一是豆腐的腐和富裕的富谐音,二十五磨了豆腐,年过得富富余余,来年的生活也会富裕美满;再有就是利用谐音,表达了古代百姓对奸臣贪吏(例如和珅等)的愤怒与抗争——豆腐者,斗“腐”也,要做豆腐,要吃豆腐,就是要跟腐败做斗争!

类似这样的说法在很多地方都有流传。从前山西东南一带,百姓叫卖豆腐都伴随一句“啊嗷”的吆喝声。据说就是很久很久以前有官府不喜欢听人们个个喊“斗府(豆腐)”而特意改口的,后来那里的百姓叫卖豆腐都伴随一句的“啊嗷”的吆喝声,天长日久,约定俗成,人们一听“啊嗷”就知道卖豆腐的来了。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没有多少钱,一般吃豆腐都是那自家种的黄豆等换。卖豆腐的先拿秤称了黄豆,再大大小小地切一块豆腐给买家。多点少点谁也不会特别计较。因这缘由,豆腐更成了备受青睐的食品。

至于豆腐的由来,大概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传说淮南王刘安喜欢黄老之术,在淮南朝夕修炼。陪伴他的道士,常年吃素。为了改善伙食,这些道士就悉心研制出了鲜美的豆腐,并且献给刘安。刘安一尝,果然好吃,就下令大量制作。这样,豆腐的发明权就记在淮南王刘安的名下了。

我自幼生在北方,小时候,一到腊月父母就到表姐家,找她的善于做豆腐的的公公给我们订做手工豆腐。那时候豆腐不是论斤而是论个,所以叫“一个豆腐”。我们从小吃到的都是北豆腐,是那种可以冻成方形的“石块”,炖菜里放几块冻豆腐更是别有风味,松软,有弹性,蜂窝状的结构可以入味。而所谓南豆腐则是绵软如玉,拿箸夹起来颇费工夫。现在又有所谓“日本豆腐”,“黑豆豆腐”“七彩豆腐”,更有朋友去超市买来豆粉,据说如法炮制可以手工自制豆腐,也算是传统的豆腐结合了“DIY”新时尚,一味豆腐,已经化出百般神奇。从前的年味儿,似乎也有所复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