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1日起至3月31日,北京市38场大学生招聘会密集登场。令人欣喜的是,其中有两场招聘会锁定女大学生,一场为3月5日在北京毕业生就业市场举办的“女大学生专场”,一场为3月7日在东城区人才市场举办的“公益性女性毕业生专场”。身在高校,自己对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时有耳闻,这回听说北京市“破题”召开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忍不住要为之叫好!也许女大学生就业难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是积重难返,解决问题要靠“众人拾柴”,比较之下,北京市的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可能仅仅如同几粒火星儿,但它在某种意义上是可喜的开端,是吉兆,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势头若能够得到更多认同和扶助,可以想见,会有更多曾因就业难题愁眉不展的女大学生借此重树信心,把握和创造机会,找到自己的舞台。如此不仅鼓舞了女毕业生的“斗志”,也让在校女大学生扬眉吐气,帮助那些曾经滋生甚至迷信“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想法的女生走出迷惘,重新点燃起象花木兰一样建功立业的青春豪情,功莫大焉!
就业难对男生一样严酷,但是由于我国特定的国情,封建社会余毒甚烈,“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至今有被兜售的空间。山里女娃求学路漫漫,能够读到大学毕业已属万幸,倘若不能够顺利就业,对她们是不小的打击,对后来求学者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应该说,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社会各界都频频关注,每年两会也都发出相关的呼吁之声。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大连医科大学校长唐建武建言:实现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每个系统工程都要一步一步地走,让我们找到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症结,迈出第一步!他带来了相关的提案,认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建立相应补偿机制。
造成当前女大学生的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当前就业岗位紧缺和中国社会长期形成的对女性就业的偏见。具体看,一是现在男、女生上大学的机会已经实现了平等,女大学生比例增长很快,但社会却没能相应增加岗位供给;二是由于女性具有在家庭和社会中角色的双重性也确实使用人单位对录用女生存在某种潜在的抵抗心理;三是女大学生在心理上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相关法律、政策不健全,目前还没有保护女大学生就业的细责和相应违规罚责。因此,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女性就业难的问题,一是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性别公平、男女平等的氛围;二是要使相关法律法规跟得上;三是要让国家、社会、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起性别差异给各方面造成的损失,即要有一种合理的补偿办法;四是要有专门的机构来促进大学生(包括女大学生)就业,要在就业指导中纳入性别等方面的分类指导;同时,还要加强对女生择业的心理、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并把就业指导提前至高中阶段,使女大学生能更早地开始自己的就业设计。
呼吁女大学生,一定要相信自己。机会,还是将把握在自己手中!但愿女大学生专场招聘更多地带给她们机遇和信心!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