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是骄阳似火的时候,人体因排汗过多需要大量补充水分。各位看官走在街头,一定会看到行人手里大都拎着水杯和瓶装水,低头一瞧,自己手里不也拎着嘛!有看官心里可能会叹道,在近年来欧洲环保人士开始提倡抵制瓶装水,呼吁到了该回去喝自来水的时候的今天,街上的瓶装水竟然卖得比当头的烈日还火,真的很令人无奈。假如像德国柏林那样,街头上随处可见打开水龙头就流出连婴儿都可以直接饮用的自来水,谁手里还会拎这个既费钱又费事的劳什子。
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最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最迟到2012年7月1日,中国各地将全面执行有106项检测指标的饮用水水质新标准,中国的饮用水质水平将大幅度提高,末梢水(即入户水或龙头水)可以直接饮用。笔者写这篇小文的时候,2012年7月1日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了,中国的饮用水质水平依然没有像设想中的那样与欧盟持平、与国际接轨,成为画在纸上的一张又大又圆却无法充饥的肉饼子。
上海世博会期间,102个直饮台均匀分布在世博园区内,免费提供的直饮水成为游客首选的解渴方式,令如织的游客切身体验到了直饮水的便利,在持续高温中享受到了沁人心脾的清凉。在中国许多城市,这种局部提供直饮水的区域不可谓不多。一座城市部分区域实现了直饮水供水,或者设置了几个直饮水供水点,立马就成了各路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事件,仿佛全城直饮目标指日可待。令人尴尬的是,直到今天,中国所有的城市在直饮水达标问题上集体噤声,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宣布全面实现末梢水达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给出的时间表延迟到一个无穷远的迢遥路途中。
我们知道,水源遭受污染,是影响饮用水质的首要因素,自来水生产中的水质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使供水方采用各种手段,把水处理成合乎标准的直饮水,但通过复杂的管网输送到用户面前的水未必能够直接饮用,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二次污染”、“三次污染”。正因为有这些后续污染的存在,导致了原本已实现直饮的地方的居民放弃了直饮。由此可见,自来水能否直饮的检测,不应该仅仅放在自来水生产厂家,更应该放在用户家里的水龙头前。
各位看官注意了没有,在诸多媒体上,一提到直饮水,涉及的区域多为城市,很少有提到在农村搞直饮水工程的。其实,农村居民饮用的多为不经过任何处理的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这样的水源极易遭受污染,因此,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农村居民在饮水上的不安全程度尤为严重。一些污染严重的乡村成为“癌症村”,应该与当地村民饮用重度污染的水有很大的关系。当年农村屡见不鲜的在沟渠边掬水畅饮的田园牧歌式的和美场景,如今是难得一见了,搞直饮水工程,农村绝不应该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一打开水龙头就能直接喝上纯净甘甜的直饮水,就目前来看,不得不说是个美好的梦想,何日能实现,尚是个天不知地不知你不知我更不知的未知数。就连小小的瓶装水都因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屡遭诟病,直饮水这个庞大工程的构建绝非易事。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直饮水工程的瓶颈当属环保问题,水的质量问题不解决,“直饮水”依然是仅仅停留在纸上的一个令人神往的词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