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小女孩悦悦,不幸被车撞倒、先后被两车碾压,18人经过现场竟没有一人施救。。。此事在广东和全国引起悍然大波!
为什么当今社会道德如此缺失,见死不就、忘恩负义、嗜钱如命、肇事逃匿等事件的屡屡发生,已经到了社会心理无法忍受的地步!
毫无疑问,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走向自由。又与此同时,由于社会教育的缺失和法律体制的不完善,导致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思想恶性膨胀,公共道德、社会诚信和责任意识下滑,这是导致类似事件出现的本质原因!
但是,在此之前,应该说见义勇为、乐施好善还算是社会主流,而为什么近期以来类似“小悦悦事件”发生如此频繁?这不能不让人想到最近新闻舆论的一些误导和反面说教!
最近新闻媒体报道了一系列麻木不仁的、见死不救的事件,似乎本意是想唤醒人们的良知,谁知却是搞反了方向,搞得人们不知所错,使有心做好事、见义勇为的人处于矛盾和警觉状态,在关键时刻犹豫彷徨,冷眼旁观。。。
首先是武汉一倒地老人长时间无人扶起事件。在人们刚知晓此事、谴责那些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现象的时候,突然媒体又报道说什么卫生局的观点,老人倒地不能随便扶起,还要区分多种情况。天啦,一个陌生人病倒了,谁知道他是原因倒的,再说就是知道什么原因倒地,也不一定完全知道该怎么去施救啊,毕竟我们不都是有专业医护知识的人!既然不能随便乱扶,那就只好不扶了,免得还背负救人致死的责任!媒体这样报道卫生局个别人的话,实在是大错特错,搞反了方向!
其次是报道了多起救人反遭诬陷的事。为了澄清事实,花去了相当多的时间,有的人因为救人耽误了工作、影响了生意,有人还背了相当长时间的“黑锅”,出现精神异常,以致发出“再也不做好事了”的感叹!
再就是见义勇为受伤医药费无着落,以及法院判决见义勇为者反而承担40%责任等案例。
所有这些看似正面的新闻报道,其实却是给人以误导。它不是鼓励人们见义勇为,而是给欲见义勇为者提醒:小心惹事生非!
现在我们的新闻媒体种类繁多,但明显缺乏规范管理。很多自办发行的报刊,基本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发行量和读者为目的。因此这些报刊追逐的新闻热点,讲究的就是吸引人的眼球,而不管最后引发的社会后果。像此类见义勇为类新闻,如果注意把握角度,是不会出现误导的。例如病人倒地,卫生局个别人的话,根本不应该成为新闻而误导群众。再如见义勇为反遭诬陷之事,应从正面角度报道好人有好报,最终得以澄清纠正,受到肯定和感谢。如果这样加以引导,一定能激发广大群众的社会觉悟和公共道德。
营造诚信、正义、公平的和谐氛围,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责任和义务。而作为“喉舌”的新闻媒体,责任尤为重大。但愿我们的媒体,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加强行业自律,准确把握社会心理,做好正面引导,为见义勇为、平安幸福鼓与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