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指数如何代表幸福

(2011-03-10 23:11:20)
标签:

幸福指数

群众满意度

模糊概念

可支配收入

经济发展

两会

杂谈

分类: 实事杂谈

    http://s15/middle/44788d1cg9e22441daf0e&690

    好长时间没更新博客了。一是因为最近太忙,公事、家事加在一起,没有时间也没有心事静下来思考问题。二是春节前后开始,到处都在讲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特别是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幸福指数提高到了议事日程。而我觉得这段时间什么也不想,累了就睡觉才是最幸福的,所以想体会一下不再“爬格子”的幸福。现在看来,成了习惯的东西,哪怕是花费脑力和体力带来辛苦的东西,想改掉,其实并不幸福,因此又开始更新博客!

    从追求GDP增长到追求幸福指数,应该算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近些年来,经济水平确实上了一个个台阶,但人们的不满情绪不仅没有下降相反还有增加。群众对交通状况、医疗条件、教育质量、自然环境、房屋价格、物价水平、社会治安、人情关系等,存在诸多疑惑甚至愤怒。生活水准提高了,但幸福感没有同步增加。经济发达的地区,不一定是群众满意度高的地区。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的中存在的靠投资促增长、以税收轮成败、用名次看干部的传统惯性,一直难有大的改观!

    用幸福感来揽络人心,是顺应时势的需要。追求幸福感,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算是一个新兴问题了。面积不到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80万人的不丹王国,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不搞急功近利的开发,对入境游客人数进行严格限制,在社会经济均衡发展,保护自然环境、保护传统文化,实施善良治国方略,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不丹模式”。事实表明,不论大小贫富,政府在增强国民幸福感方面只要想作为,就一定大有可为,赢得人民的拥护!反之,追求一时的物质增长、甚至搞虚假的“被增长”,人民就不答应,就没有幸福感!

    从历史经验看,我们做事总是喜欢一窝蜂、一阵风。因此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各地提出幸福指数的同时,第一不能让幸福指数成为一个难以考核评价的模糊概念,说多少就是多少,成为又一个互相攀比的有水分的数据。在幸福指数没有成为科学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之前,不能把幸福指数纳入考核评比的范围。第二不能把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走向了另一个搞形式主义的极端,人为影响经济发展步伐。从主体上讲,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群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就谈不上幸福指数的提高。兼顾二者,才是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延续和弘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