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学说与流感预防
(2009-05-06 09:19:06)
标签:
孔令谦赵宇宁中医孔伯华流感h1n1杂谈 |
分类: 专业学术 |
2009年,岁在己丑,值太乙天符,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
这一年的气候以湿为主,带寒,偏于寒湿。因太阴湿土司天,上半年湿气主事,以湿重为主;下半年太阳寒水在泉,寒气主事,湿中带寒。
在疾病的发病趋势方面:上半年湿重。湿为阴性,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胸胁气机不畅则胸闷;湿困脾胃,使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常,故现纳谷不香、不思饮食、腹胀、便溏不爽、小便短涩之候。湿邪侵袭人体,必困于脾,使脾阳不振,水湿停聚,发为泄泻、水肿、小便短少等症。湿性重浊,所谓“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故湿邪致病,其症状多有沉重的特性,如头重身困、四肢酸楚沉重等。所谓“浊”,即秽浊垢腻之意。故湿邪为患,易于出现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的现象。如湿浊在上则面垢、眵多;湿滞大肠,则大便溏泻、下痢脓血粘液;湿气下注,则小便浑浊、妇女黄白带下过多;湿邪浸淫肌肤,则疮疡、湿疹、脓水秽浊等。性粘滞:“粘”,即粘腻:“滞”,即停滞。所谓粘滞是指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性。这种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粘滞性,如大便粘腻不爽,小便涩滞不畅,以及分泌物粘浊和舌苔粘腻等。二是病程的缠绵性,起病缓慢隐袭,病程较长,往往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湿性趋下,易于伤及人体下部。其病多见下部的症状,如水肿多以下肢较为明显。其它如带下、小便浑浊、泄泻、下痢等,亦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故此,今年患胃肠道疾病、消化不良、泄泻、水肿、疮疡、湿疹、皮肤病等的情况多发。尤其上半年更加明显。下半年在湿的基础上,偏寒。疾病上除了容易出现上述疾病以外,还有如关节肿痛、泌尿系统结石等。
既然2009年的气运是以湿与寒为主,除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以外,养生上就是以健运脾胃、芳香燥湿、温阳为主,饮食方面不要吃过多的生冷、凉茶等,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预防病从口入,生活中尽量顾护阳气,避免过于寒凉。
己丑年中运是土运不及之年。是太乙天符年,也就是该年的大运与司天之气、年支的五行属性皆相同。司天之气、中运之气、岁支之气,三者会合主令,在六十年的甲子周期里,太乙天符年仅仅有4年,即戊午、乙酉、己丑、己末。而在历史上1918年全球流感大流行,按运气学说推算就是岁在戊午值太乙天符,孔伯华先生曾于1918年率医疗队深入京津地区农村防病治病,开防疫工作之先河,并著有《传染病八种证治析疑》十卷引世。据资料显示在历史上1918年至1919年期间造成全球5000万人死亡的H1N1病毒与目前的流感病毒有相关性。希望孔伯华后人孔令谦师兄,对今年流感预防治疗提出指导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