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淘宝事件”说明什么?

(2006-06-11 18:25:40)
分类: IT互联网

“淘宝事件”说明什么?
博客中国人 刘瑜 http://www.blogchinese.com/

“淘宝事件”慢慢平息,大侠“风清扬”亲自出面,最后以“自宫”方式撤消“招财进宝”服务,不免带来许多遗憾。本人认为:“招财进宝”原本是一个好产品,好的思路,只是运作思路不对,造成最后的结局也是事与愿违。“淘宝事件”将成为互联网的一个警世案例,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互联网角斗士、评论员、站长们活教材。“淘宝事件”说明什么?
一、推广方式不明确,误导用户
我在淘宝也有帐号,也看到淘宝的“招财进宝”,也在淘宝卖过产品,也支持淘宝。“招财进宝”功能我没有使用,但是我一直想用用,至尽我还不知道该产品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据说可以提高成交率,那我认为“招财进宝”是好的产品。我第一次看到“招财进宝”就认为该产品符合市场需要,只是当时一无时间打理我的淘宝,二无东西可以卖,所以至今还没有理解“招财进宝”有什么不好。出现现在的结果,只能说“招财进宝”在产品推广上,误导了许多用户,让用户无法去理解淘宝的意图。没有人说百年老店就永远不会破产,北京的“王麻子剪刀”就破产过。都市场经济了,自由竞争,自然选择用结果说话,用得起“招财进宝”的就用,新用户对“招财进宝”服务确实很需要。
二、公关策略失败,业内环境没有处理好
淘宝事件最开始本来没有什么大事,不就是六一罢市吗。反正六一前就看到许多小道消息,不过当时的淘宝似乎一点都不着急。事件看起来波涛汹涌,但在公关问题上,淘宝处理问题不够恰当,我感觉站得住脚的说法就是:淘宝违背承诺3年内完全免费。是的,淘宝为3年内免费这个承诺重点公关,离3年也没有几个月了,就先试用几个月,免费体验又如何?用好了弄不准还爱上了这个“招财进宝”。停止了“招财进宝”,淘宝的用户和淘宝谁得利?我没看出来,感觉双方都不利。那就说明公关策略失败,事件的结局让淘宝、淘宝的用户和淘宝的支持者都受到了伤害,业内环境也恶化了。
三、新产品的推广直指盈利,违背事前3年免费承诺
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次经营活动,都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淘宝最知名的产品就是“诚信”,但是在“淘宝事件”中,硬伤也是诚信。如果不是淘宝选择推出“招财进宝”的时间稍早,结局可能完全不同。3年并不长,听说再过几个月就满了。看来淘宝还得再在诚信上苦下工夫,不要再犯在自己的强项——“诚信”上,否则为天下网民背弃。
四、缺少调查研究,盲目启用该产品、取消该产品
如果说推出“招财进宝”比较盲目,取消产品则更盲目。“最终投票结果如下:对招财进宝进行不断的完善,保留招财进宝的票数为81322票
目前不完全适合淘宝,取消招财进宝的票数是127872票”。我懒得提结束投票的原因,只想说,淘宝在经营上,一错再错,根在缺少社会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本人作为用户的观点,是支持“招财进宝”的,我也赞同该项目的创新之处并愿意为之付费。但是作为评论者的观点,我则认为,无论是启用还是放弃“招财进宝”,淘宝都过于轻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今取消了“招财进宝”服务,再次开通似乎不可能了,一个产品的推出到葬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实在可叹,而一切本来都是可以避免的。
五、草根的力量
也听说事件的背后暗潮汹涌,不过我们看见的都是成千上万的草根。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草根可以直接对话精英,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淘宝事件给大家的暗示,不要忽视草根的力量,否则在哪里翻船你都不知道。
六、事件的本原——在“创新、技术、用户体验、海纳百川、客户定位”上,淘宝的缺失太多。
作为总结,我只想说,只有做好“创新、技术、用户体验、海纳百川、客户定位”才能在互联网走得更远。淘宝作为“雅吧系”下的一个产品出现“淘宝事件”并非偶然。我支持“招财进宝”并没有说就完全赞同以马云为首的“雅吧系”,尤其是雅虎搜索在用户体验以及海纳百川等方面,远远不够,难道将来也要步“招财进宝”的后尘?“雅吧系”要理解web2.0的内涵还需要时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