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顶果钦哲仁波切:心不过是一堆念头罢了

(2010-09-15 09:45:53)
标签:

杂谈

http://s15/middle/4473467cg90428a5afe4e&690

    随时警觉是解决轮回之苦最基本的良方

 

    顶果钦哲仁波切(1910-1991) 被公认为大圆满教法最伟大的上师, 也是莲花生大士精神宝藏的发现者。他是蒋扬钦哲秋吉罗卓最有成效的弟子。

 

    人一生中所面临的俗事,就像永无止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而来,但我们到最后都是两手空空,什么也留不住,我们的脑中走过无数的念头,一个念头生出许许多多的念头。所有的念头都是增加内心的骚动与不平而已。

 

    假如仔细反省日常行为所依据的基本价值观念,并试着找出它们从何而来,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源自我们未能对事物做正确的检验。我们的所作所为,通常是根据「每一件事都是真实、具有实体」的假设而来。但是,当我们看仔细一点就会发现,现象世界就像一道彩虹,色彩鲜艳多姿,却没有任何实体存在。

 

    当天空上挂着一道彩虹,映入眼帘的是许多美丽的色彩,但彩虹不能当衣服来穿,不能当饰物来戴。没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拥有的;所有的事物只不过是透过各种因缘的结合,呈现在我们面前。心中升起的念头也是如此。念头根本没有所谓实体的真实,或本质的存在。所以,念头根本没有理由拥有强过我们的力量,我们也没有理由沦为念头的奴隶。

 

    轮回与涅盘皆由心造。即使如此,心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它只不过是一堆念头罢了。一旦我们认清念头是虚空的,心也就失去了蒙骗我们的力量。但是,只要我们把虚假的念头当做是真的,念头就会向过去生生世世一般,继续折磨我们,该我们深受痛苦。为了达到控制「心」的目的,我们必须觉知该做什么,以及该避免什么;我们也必须保持警觉,时时检视身、口、意三方面的行为。

 

    为了破除心的执着,了解所有的现象皆如海市蜃楼中的绿洲一般空无虚有,美丽的外相无益于心,丑陋的外相也无害于心。斩断希望与恐惧、喜爱与憎恶的连结,安住于平等舍之中,了解所有的现象只不过是自心的投影。一旦你知道什么是绝对的真理,你将认清眼前所有的相对现象只不过是一个幻影,一场梦,并且不再执着于它,认清实相即是空,就等于破除了思想的限制。

 

    佛陀的教义,目的是要我们主宰个人的心。假如你主宰了心,你也能主宰身与语,你及他人的苦难就能结束。但是,你若让心充满了消极的妄念,那么无论你做了多完美的善行,或者你说了许多良善的话语,你还是远离正途。

 

    主宰心是要全然恒久不变的注意你所有的想法及行为,一次又一次反复检查你的心。一旦消极的妄念升起,就用适当的矫正法来治疗。而当积极的正念升起,就将功德回向给所有有情众生来强化它,并祈愿他们能证悟到最后的觉知(成就佛果)。即使在日常活动中或心神烦乱时,都能从惯常的沉静洞察中保持明净的觉醒,那你终将持有这智慧心的体认。所以,随时警觉是解决轮回之苦最基本的良方。

 

    戒律的实践,将引导你到达不论你是否在实践期都能保持这觉醒的境界,这就是教导的重点。没有持守戒律,无论你记颂多少仪轨或咒语、或做几千次大礼拜、乃至几千次绕塔,只要你的心是散乱的,就不能帮助你去除心中紊乱的思绪,不要忘记这是最具决定性的基础。

 

    就像所有的事物,总是残酷地渐渐接近其最终的归宿,你的生命亦是如此,像一只燃烧的油灯,很快就会用完。你若以为你能先把工作完成,等退休以后在来持守戒律,你有这种想法就太不理智了。你认为你能活那么久吗?死亡不也同样降临在年轻人及老年人身上?因此,无论你做什么,都不要忘记死亡,并让你的心专注在戒律上。

 

    人们总是说:「禅修,禅修!」但是,除非你对空性的概念以建立坚固透澈的了解,否则你做的「禅修重点」是什么?不能认知心的空性,就是造成堕入轮回的根源。当心不受念头影响,当下即唤醒纯然的醒觉,这无碍清明的空性就会逐渐被体认。

 

    贪欲、嗔恨、无知、疑忌、傲慢(即贪、嗔、痴、疑、慢),这五毒常控制了我们的心。例如,我们看到仇恨将人们推向自相残杀,而国家相互开战。一旦我们不能控制我们的情绪,它们就会支配我们。但是,如果我们净下心来分析它,并探究它的本质,它们将会消失无踪,就像巨大的暴风中的云那般不能掌握,从暴风的外面来看是壮阔美丽,但仔细去透析它,却是无法感触及掌握的。而其实,这些只有在我们赋予它们重要性和力量时,它们才有重要性和力量。假如,以宽容代替狂野的念头,我们将能去除它们,而用此种方式来对治,解脱就随时在握了。

 

    隆冬时,寒冷使湖水及河流结冻,水变的如此坚硬,可以承载人兽和车辆。当春天来临时,土壤和湖水都渐渐暖和,也渐渐地解冻。这时,有什么可以留下来?坚硬的冰块?水是柔软的流动,而冰是坚硬锐利的,没有人会说它们是相同的;可是也没有人能说它们是不同的。因为,冰是水凝固而成,而水是冰溶解而成的。

 

    【恰如人的心,可以像水一样柔软,也可像冰一样坚硬,要善于调伏自心,让处于柔软慈悲的状态。】

 

    我们对外界的认知也是相同的道理,去依附各种现象的实体,去忍受各式的折磨,好感或恶感、喜悦或痛苦、获得或失去、隆盛或衰落、赞美或责备,都会在心中凝滞成一块坚石,我们必须注入自由的活水来溶解这意念的坚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果钦哲仁波切(H.H. Dilgo Khyentse Rinpoche)是岩导主蒋扬钦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的五位化身之一,智慧心的化身,是不丹国的国师。1910年,仁波切出生于藏东德格的丹豁村山谷附近,为顶果家族的四子;他的家族是第九世纪西藏国王赤松德贞的皇族后裔。此家族的家园,位于西藏各主要省分最东部之康区的丹豁(Denkhok)山谷,康省由许多小王国所组成,其中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王国是德格(Derge)。仁波切的祖父扎西却翎与父亲都是德格王的首相。   

 

顶果钦哲仁波切一生中在很多领域都有不共的成就:先后闭关修行二十年,每天传法几个小时达半世纪之久。仁波切每天总是在日出之前醒来,花好几个小时进行各种各样的修持。九点钟之后开始接见访客,进行一天的工作直到深夜。他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就是传法。他每年主持三四次大法会,每次八至十四天,不分昼夜连续进行。他对所有向他请求开示或心灵指导的人永不倦怠,而且所传法的深广程度更是不可思议。仁波切共有二十五大册著作,心意伏藏共有五册,他自己的著作就像一套百科全书。仁波切还作出许多保存、传播佛教思想传统和文化的广大计划和事业等等。   

 

1985年,仁波切到达中藏,他向中国政府提出申请,希望能够重建桑耶寺。并强调桑耶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希望政府同意他的申请。在仁波切的鼓励下,不丹国王为此捐助了大笔款项。1990年完成重建桑耶寺的主殿,仁波切应邀为寺庙重新开光,主持了一场隆重的三天开光典礼。   

 

顶果钦哲仁波切的一生,从小即全然投入学习、修行和传法。无论他在那里,不分昼夜,他总是用同样永无止境的慈悲、幽默、智慧和尊严,把所有的力量投入佛法所有形式的保存和展现,即使到七十多岁时,仍然充满了无倦的殊胜精力。 在1991年初,仁波切在印度菩提迦耶传法的时候,出现了第一次身体不适的征兆,此后,仁波切做了一些闭关,健康似乎好转。但到了9月27日傍晚,他请随从扶他坐直到了清晨时,他呼出了最后一口气,心已融入绝对的虚空。   

 

顶果钦哲仁波切在1991年示寂,并现虹光身成就、身蜕如婴儿般。他圆寂的时候,除了事先告知弟子,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外;圆寂后,仁波切双脚一盘,整个身体竟然开始逐渐缩小,从一九五公分一直缩小到三十公分左右。当时原本想缩小到成为一道光逝去,经过弟子们的苦苦恳求,顶果钦哲仁波切才只缩到三十公分的大小。如今一位在1993年莲华生大士诞辰(藏历五月初十)出生的小孩已被认出是他的转世。   

 

顶果钦哲仁波切开示:   

 

真正的慷慨是没有执著,
真正的戒律是没有贪欲,

真正的忍辱是没有瞋恨。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每个当下,你做的持咒,观想,念诵,禅修,乃至谈吐高超的见地,显现高超的行为,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   

 

天份是老天给的,应该保持谦虚。   

赞誉是人们给的,应该表示感谢。   

骄傲是自己给的,应该时时警惕。   

 

将学习视为乐趣(Enjoy),追求卓越(Excellence)。   

 

佛子,如同草上将熄灭的火一般,涅盘并非是最殊胜者。你应该为了众生的利益而留在轮回中,来完成对众生的广大利益。  

 

要有一颗好心,以善心行事,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   

 

心碎了无声,这世上最累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碎了,还得自己动手把它粘起来。   

 

修行的实质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实质就是反复的深入我们的心相续,并且改变它,否则,这个宝贵的人身会被浪费,你用一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念头,执着它所创造的轮回,实际上,就是在梦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觉。 每天从细微的小处着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辉煌,看穿这些虚荣的把戏,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吧。

  

顶果钦哲仁波切开示念六字大明咒:   

 

观世音菩萨是彻底觉悟的佛陀,他为了利益众生而化现为菩萨。   

 

一切佛都具有同一本质,他们大悲心的表现形式就是观世音菩萨。   

 

作为诸佛大悲化现的观世音同时是诸佛菩萨的根源,因为大悲是觉悟的根本。   

 

作为菩萨,观世音本身即慈悲的象征,观世音即是佛,观世音即是法,观世音即是僧,观世音即是上师,观世音即是本尊,观世音即是空行;观世音即是法身,观世音即是报身,观世音即是化身;观世音即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即是莲花生大士,观世音即是度母。更重要的是,观世音即是我们的根本上师。  

 

如同一桥跨越众多溪流一样,观世音菩萨是诸佛的总合。   

 

获得了观世音的加持即获得了诸佛的加持,理解了观世音的本质即理解了诸佛的本质。   

 

在这黑暗的时代,观世音菩萨曾以莲花生大士的形象化现于人间。莲花生大士的智慧、慈悲与神力比其它任何佛都要迅猛有力。   

 

因为他是特别为了利益这个时代的众生,为了那些热切祈请者而化现的。

  

观世音菩萨化现为各种形式:国王、精神导师、普通男女、野生动物,甚至山峦、树木、桥梁,总之是应以何身而度即以何身而度。   

 

甚至在炎热天气中一阵凉爽的微风、病痛者片刻的安宁都是观世音菩萨慈悲的显现。   

 

同样,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哄(OM MANI PADME HUM)是诸佛的智悲在声音上的显现它包含了佛法中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  

 

在各种咒,如明咒(Awareness Mantras)、陀罗尼咒、密咒中,没有比观世音的六字大明咒更殊胜的了。持诵此咒(通常称为摩尼)的巨大益处如同如意宝珠般能满一切心愿,这在显密经典中都多次反复详述过,据说持诵一遍摩尼等于持诵了整个十二部正法。  

 

持诵六字大明咒可圆满六波罗蜜,并关闭一切转生六道轮回之门,这是一种简便易懂并易接受的修行方法,同时它又涵盖了佛法的本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无语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