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谱》“不”字赏谈

(2014-07-28 15:38:02)
标签:

股票

    《书谱》“不”字赏谈

   中国的书法,是在汉字使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艺术,汉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升华,二者同体而异类。汉字作为社会交流工具,要求统一、规范、稳定,而艺术必须富个性、时趋变,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千篇一律没个性的书写,不是艺术。在统一、规范、稳定的汉字基础上,创造出富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书法品,实在是相当困难的事。我国古代书法家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孙过庭《书谱》里写了83个“不”字,却能各具姿态,互不雷同,值得我们赏析玩味,从中引出有益的启示。。

  《谱里》的83个“不”字,依据上海书画社出版的版本,有四个补刻的,它们在文中的位置如下表(不字总序-所在页序-所在行次-行内字序):

11-5-5  21-6-7 33-15-1(连下) 43-19-4   53-19-6 

63-19-5  74-23-2  85-34-195-36-9  105-38-2(连上) 

116-44-8  127-48 -2138-62-5  149-65-10末笔在行间)

157-70-4  1610-72-5(连下) 1711-84-2  18——1-86-10(连上下)

1912-94-2  2013-95-2(连下)  2113-102-42214-103-2(连下) 

23106-145  2414-110-42515-113-3  2615-1142   

2715-115-2  2815-115-9  2916-126-1  3017-134-10  

3118-137-2  3218-137-8  33181-139-8  3419-143-5(连下)3520-151-8  

3620-155-2 3721-160-8  3821-162-6  3921-166-11  4022-169-7 

4124-185-4(补刻)4224-187-11(补刻) 

43——29-223-5  4430-231-8  4530-232-2 (刻本) 

4630-235-11(补刻)4731-239-2  4831-242-1(有剥落)4931-242-5  

5031-243-4  5131-245-3  5232-253-9  5333-256-7 

 5433-256-9  5533-258-1  5633-259-5  534-264-9 

 5834-265-2 5934-267-1  6035-271-4  6135-271-8 

 6235-278-7  6336-383-8  6438-298-7  6538-300-2  6640-319-11

 6840-318-8  6940-319-3  7040-319-7  

7145-352-3  7244-344-6  7344346-2   7444-349-5 

 7545-352(连下) 7645-352-4(连下)7745-353-2  

7845-354-2(连下) 7945-355-  78045-356-1  8146-357-5  8246-357-59   

8346-362-4

83个“不”字,各不相同,即使将他们调成大小相等的字,也不能完全重合成一个字。83个字,83样,足见孙过庭变化之能事有多吗高超。

   俗语云,货比三家,比较也是书法欣赏的重要方法。对《书谱》里的“不”字,做三个层次比较。

   第一层次将《书谱》与他以前的不字比较,例如《十七帖》“不”20个)比较,可以得知孙过庭忠实的学习集成了王羲之书法传统,而又有所发展变化,最明显的有两点各方面:一是缩中垂角,缩中就是收缩第三笔,有的竟収缩成一个点(例5657637281等),第24笔往往比第三笔低,而且多出锋收笔,加强了向心力,使“不”字结构体松而势紧,圆满完整。二是较多地用了侧锋,丰富了全篇的笔法变化。

  第二层次,是将《书谱》中的各个“不”字整体比较,容易看出,有独立为字和与上下字相两类,无论那类,几乎无一相同。还可以发现他们的位置的正侧,结体的松疏,字体的大(275556)小(2864)长(34767778)扁,都与它所在位置,与上下左右相邻的字相关,互相联系制约,是整个字、整4行、整篇的有机部分。

   第三层次,将各个“不”字同一笔画比较。楷书“不”字有四画,依次是横、竖、撇、捺。《书谱》是小草,小草允许对笔画、结构、笔顺做一定的简、连和逆顺变化,这就给了书写者发挥的较大空间。 《书谱》充分使用的草书多变的规则,且看他们的变化:

    首先,看第一笔。“不”字楷书里第一笔是横,草书里为点。《永字八法》将点称为“侧”,根本要求是“永”字”字的第一笔——点要取侧势,“侧蹲鴟而坠石”,点要像高处蹲着而向下注视的老鹰,这里包含了形与势两方面,本质是要与下面的笔画有连接的意向。点如果写平了,就失去向下的联系。《书谱》里“不”字的首点,都是侧势,又可分为现三类:

   1,瓜子点。,尖嘴,钝尾,背圆,腹满,因用笔力度大小不同,因而大小、薄厚有所不同

例:132121253235536781。少数提笔而收,尾部略尖 1379)。

   2,出锋点

   例:127911141517232426272931333637394452586571。出锋点更让你更清楚地便显出从点画向下一笔的动向。这类点因为出锋的大小,因而有所细微的差异。出锋小的,含蓄。出锋大的跌宕有力。

  3尖点

这类点是笔锋着之后,下按较轻较缓,,有的落笔后向右旋即回锋收笔,(49626769740有的微微向左下弯,笔锋走了一个小小的S形,少数回锋收笔,更多的出锋收笔(2\6714192022232426273174),锋颖尖利,精神外铄。

  4,长点

 

    其次,看第二笔,楷书为竖。《书谱》多为弯钩(41436、)出锋点(517980、或点(12330 81)。这一笔是一个过渡笔画,所以尖落者多,有的便出现一个微微的S形,(172730),反映出书写过程中的笔锋运动轨迹。

   再次,看第三笔。楷书中为撇。撇是右上左下,《书谱》里“不”字都变成了提,而且多数变是提点,用笔较轻。

   最后,看第四笔。楷书里是捺。《书谱》里的形态很多,有撇点(1456812131521263235、,3637405357586364656771748170)、弯撇(2734)、长撇(1151)、弯(73),因为落笔轻重不同,落笔后有无提笔,提的幅度的大小,因而这些撇点又有所差异,例如(56)“不”,(63)“不”撇点三处露锋,锐气凌人。(73)“不”撇写成一个半圆形小弯。

   笔法、结构、章法是书法的三大因素。从书写过程讲,点画在先,点画是毛笔运动在纸上留下的痕迹,点画生结构,结构反映着点画之间的关系,全篇的结构就是章法。它们是互相生发互相制约的。章法制约着结构,也制约着笔法。例如我们看,《书谱》里的“不”字与上下字有的关系有相连与不连两类,连与不连在章法上形成两种艺术效果,相连的活泼流走,不连的节奏跌宕。再如第(14)个“不”字(9-65-10),第四画用了一个章草捺,这一笔距离前三画较远,压在行间,如此处理,是因为该“不”的右边那一行字末尾的两个字“况云”小,特别是“云”小而长,显得空落瘪怯。孙过庭随机应变,用一个章草点,不仅使这个“不”字本字平衡,而且填补了右边的空落瘪怯,尤其因为这个点压在6465行之间,拉紧了两行的联系,一举多得。再如:113114115三行中相邻的三个“不”字,这几个“不”字,形体大小都不相同。其中115行的“不”,在这几行中的章法的作用尤其大。114115116行,上半部分,字体疏松而行间紧密;下半部分,字字断开,且多形长,行间宽舒。形成一个非常和谐的整体章法单元。“不”字笔画少,将它们写的大一点,自然就白多。115行的“不”字,多弯,它的最后弯撇右靠,补救了“降”字的过分偏左,增加了章法的变化。115行这个不“字”,最后一笔,尖落后环弯左下出锋,园中有方,笔画有飞白,增加了墨色变化,有力地挽结114115行、116行三行成为一个章法层次,或者说115行的“不”字成为这几行字的章法的中心。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书法的笔法、结构、章法三要素在实践中是统一的,临习欣赏时。“察之者贵似,拟之者上似”,要察笔法、察结构、察章法,就是要从这几个方面观察分析,模仿,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书谱》强调从事书法,必须学习,通过学习训练,才能掌握书写技术,提高观察能力,达到“心手合一”的高度。《书谱》同时主张书法是艺术,必须高扬抒情的旗帜,强调灵感对书法创作的重要作用。它甚至认为,“运用未周,尚亏于秘奥,而波澜之际,已濬发于灵台,必能通点画之情。”但是书法创作是一种艺术活动,书写过程中,灵感起着非常大作的作用。我们通读《书谱》,可以感觉到它是在一中激情驱使下书写出来的,那些多姿多彩的“不”字,是在激情的趋使下自然流淌出来的,不是依照事先设计描画雕刻出来的。因此,我们学习书法,必须在认真临帖,学习书法技巧的同时,还注意重视情操的修养,创作时注意情绪的酝酿。

    (附言:原文有从扫描版字例截图,老朽电脑操作蹩脚,复制时图例黏贴不上,只好先将文字部分发表出来,与同好交流,听取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