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幸知-幸知在线
潘幸知-幸知在线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60,530
  • 关注人气:11,1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考北大次次上榜!北大表示“我不要”?这个拿230万奖金的小伙,早已参透了人生

(2022-07-04 22:01:11)
标签:

婚姻

情感

分类: 原创文章

高考成绩公布不久,广东茂名一考生,以694分的高分获得茂名市高考第一名,据悉该考生已经连续三年考上北大,坊间传闻,连续三年获得的状元奖金累计超过200万元。

一时间,引发热议。有网友评价:“比上班来钱快”,有的人说该考生是来自衡水中学,多次高考就是为了挣取高昂的状元奖金,称该考生是“职业考生”“高考雇佣兵”

面对这种情况,北大方面人员率先表态:“如果真是职业考生,将不会录取该考生。”


此言一出,直接把该事件送上热搜。

不过,网友们的态度显然与北大不同:

更有网友直言,北大的这种态度真的是很傲慢。

当然也有学生认为,这很不公平。

不过学生家长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坚持,那还是会支持(复读),虽然结果未必好。


当然,也有人为“北大态度”鼓掌叫好,认为这种多次复读,还拿到了高额的状元奖金的行为,是“唯钱论”,是丧失道德的。

当然,也有观点从多角度痛批该行为,不但认为这是“挣钱的捷径”,还认为以转专业为目的的复读实在是大可不必,浪费时间!


对此,幸知想说,三考北大次次高中,你以为几个人能行?找几个教授考考看,也未必能行。
不过,该状元同学的老师和同学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

在老师看来,这个孩子有真才实学,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喜欢和想要的专业。

在他的同学看来,他能坚持考三年,为了自己心仪的专业,是一件很有勇气的事情。

据同学说,该考生原先两次被北大录取的专业是“护理专业”,而考生自己的目标是北大“经管”专业。北大护理专业会录取的考生名次阶段一般位于全省的第一百来名,而想要进入“经管”专业,考生名次基本需要在全省前二十。


网上有个自称是他同学的女生说,其实他想报考的学校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当然了,无论北大还是清华,你要有实力,你就有选择的资本。
有人觉得,都上北大了,还想怎样呢?三考北大,浪费了其他人上北大的名额。

不过,说穿了高中教育、大学教育,本来就不是义务教育,本来就不存在一定要去读的法定义务,本来也就是双向选择的。

既然是双向选择,那就是实力说了算,谁更被需要谁就是甲方。

譬如:各省状元、尖子生,各个大学都想要,所以清北人复各个学校都会有专门的招生人员去联系这些学生,游说他们报考自己学校。而其余普通的考生呢?当然没有这个待遇。你得自己联系学校,了解招生政策。

难道你想说,这是不公平?这是对普通考生了解招生政策、享受招生服务资源的挤占?

还有那些挥舞道德大棒的看客,你们看看北大为了顶尖的学生可以“付出多少”:

这可是出分前一个小时,这道德吗?

这对清华复旦人大上交公平吗?

还有,这对北大的教学的经费和行政人力可是很大的挤占啊,毕竟驱车一百多公里啊,汽油费现在这么贵……

至于把参加高考挣状元钱看做“挣钱的捷径”,担心此风一开将会导致大批人效仿的担心,我只想说,您真是太多虑了。

先不说“考状元”这件事是不是已经容易到成为“挣钱捷径”,就光说这里面的时间成本——每天16/18个小时的备考;风险成本——可能考得更差落榜;心理成本——患得患失压力过大等等,是不是很多人能够承受,能够群起而效仿的?
一年出一个这样的考试奇才,难道不配得拥有奖金吗?全中国几个人能享受这样的“捷径”?

稍微想一下,就知道这里面的不可能性。

换句话说,我不上北大是我不想吗?

我是不能啊!

至于那些“高价招募”高分复读生的复读学校,如果涉及虚假宣传,应该由工商去查处,而不是把账算在这个高分考生的头上。

最后,我想谈谈这个事情里面关于“公平”部分。

首先,经过广省教育考试院的调查,这个考生是符合高考政策的。

也就是说,在我们广东,你有广东身份证,你就可以参加高考。

而该考生既没有违反政策,也没有违反考场纪律,他的成绩是真实有效的。

其次,没有绝对实质公平,只有相对的程序公平。
高考作为一门考试本来就有一定的运气成分,高校在择优的过程中也只能做到相对公平。如果要绝对公平,杜绝高考移民的话,那就要拉平全国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但这样又会牺牲掉一部分考生的利益。
这次被热议的“状元考生”是在政策和制度的框架下进行的合法合规行为,如果仅仅是因为他考了三次,换了专业,还获得了230万的奖金,他就不配被北大录取,那我想说,那真是巨大的不公平。
如果制度本身有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可以做的是改进制度本身,而非一味的打压“不走寻常路”的人。如果凡事出离常规就得被“灭”了,那往后何谈“自主创新”,又何来的活力?

与其担心“群起效仿复读挣状元钱”,不如担心“枪打出头鸟”的风气,即便是按程序规则走但结果出乎意料,获得的利益让人咋舌,就要被剥夺。
那大家就不敢也不愿意有任何主动性了,毕竟所有的创新、冒险,都是原有规则以外的东西,都有可能触及、破坏原有利益结构。如果都被灭了,那就只能创造死气沉沉,毫无活力的世界。

最后,我想说,即便你是北大,也请按照规则来吧。

确实,如果真的,三年挣了200多万,可比一般的打工挣得多多了。幸知再多一句嘴,近两年的大学毕业生,一年才挣多少钱?一个海归回来考公务员,一年又才挣多少钱?
一个学生如果在上大学之前有如此商业的头脑,晚上北大真的没什么。毕竟想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本来就是要学习商业思维的。
我有一个朋友开公司做清北学霸抖音矩阵,一个清华学生在抖音教课,一晚上分到他手里的人民币就有13万。
同一所学校,不同的人生。有些人当专家学者,有些人做商业赚钱。有的人平凡,有的人注定不平凡。
人各有命,但努力是王道。

可为何我们会对“高考”依然如此痴迷,或许真的值得好好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