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掏空家底给亲戚买房,跟一个老好人结婚,活该被累死

标签:
婚姻情感 |
分类: 原创文章 |
遇到这样的“好男人”,我该离婚吗
哈佛大学有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懂得合理地拒绝,就能减少生活中90%以上不必要的麻烦,避免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可惜,大多数人依旧在不懂得拒绝中挣扎和痛苦。
一边对于他人的请求频频答应,一边又觉得这是在委曲求全地为难自己。
可是却又不敢说“不”。
渐渐地,不仅自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痛苦,可能还连累身边的家人。
1、有个好男人,我却活出了一场灾难
前阵子,有位学员小小(匿名)找到我,向我讲述了她的苦恼。
对于自己的婚姻,她一向觉得还算满意。
老公对人忠厚老实,做事勤勤恳恳,但唯一让她觉得烦恼的,是他太过老实,太过滥好人。
而这个本身是优点的特点,目前已经给家庭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
例如,本来是给孩子存起来的教育基金,结果亲戚打着“自己孩子要结婚,缺几万块买房”的借口来找他借钱,他想都没想就从教育基金里抽了几万块给亲戚。
还跟亲戚说:“没事,结婚是大事,先把房子买了,我这孩子还小,也不急这几万块。”
这句话让小小听得一肚子火,借就算了,还要这样说,那这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还得上。
无论谁,只要向老公开口,老公几乎二话不说就掏家底,因此导致家庭生活几乎快乱成了一锅粥,总有朋友隔山差五地上门拜访。
即便小小私底下跟他说了很多次,明明自己家也不是大富大贵,哪里有那么多的存款往外借,自己家是不是就不用生活了?
老公听后,总是挠挠头说:“这也没办法啊,人家都亲自登门借钱了,那我自然也不好拒绝啊,万一拒绝了被别人在背后说我们抠,说我们坏话,也不好啊。”
在借钱这块不好意思拒绝,在其他事情上更是如此。
小小老公有些朋友,一知道他有空,就喜欢叫他去帮忙,就像之前有一位朋友,知道他下班准备回家,他就让他帮着过去看店,说什么太忙了,不够人手。
而小小老公就更是不好意思拒绝了,屁颠屁颠就过去了。
这让小小又生气又心疼,心疼老公的傻、心疼老公的不懂拒绝。
其实小小老公对于他自己这一点,也对小小倾诉过,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只顾忙着别人的事情,自己的事情都没有精力去处理,但是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总觉得拒绝别人显得自己没义气,别人没脸面,他其实内心也挺累的。
这样的老公,虽然的确在外面立了个好名声,可是日子过得不是名声,而是日子啊,这样的名声对家里也不起作用,目前借出去的钱只还回来了一小部分,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也不知道自己一家为此还要拮据多久。
小小很是无奈。
结婚3年,她觉得唯一的不幸,就是老公欠缺拒绝的能力。
这个男人的心理,恰巧应证了《人间失格》中的一句话:“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作为一个男人,有时候的确会把义气和名声看得比柴米油盐还要重要。
但是过于地看重,就会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一个无法拒绝的漩涡。
即便之后遭遇他人的情感、道德绑架,他可能不挣脱之余,还主动给自己打了个死结,甚至把自己的家人一同绑上了。
不会拒绝的人生,注定会活成一场灾难。
2、“我的每一次拒绝,都是他人眼里的背叛”
生活中,我们对于看似举手之劳的帮忙难以抗拒。
明明不是特别愿意去帮忙,但还是会强颜欢笑地说:没问题。
明明知道对方也并非得罪不起,但总是怕落下口舌,遭人背后戳手指。
这样的我们,总能被自己的不懂拒绝搞得身心疲惫,陷入一个恶性的循环。
前段时间,歌手周深就在节目中提到一个自己的故事。
他是一个很少发朋友圈的人,后来同事找到他,希望周深能帮忙发他公司的广告宣传。
他很想拒绝,因为这不符合他的生活习惯。
但是他没能拒绝,结果导致之后一段时间的朋友圈全都是广告。
后来,实在受不了的他,还是和朋友开口说不了。
朋友就觉得,是不是周深红了,出名了,就跟他这些朋友划清界限,看不起他的工作,他的人。
结果两人迄今为止,再也没有任何联系。
经营人际关系,就是经营人性,而人性就是哄着不走,打就倒退。
就如这句话:“当外人习惯了你的帮忙,久而久之,他们便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而之后你的一次拒绝,就可能成为他眼中的坏人,他会把你这一次的拒绝,看为一次背叛。”
所以,当我们次次担当、屡屡忍让,帮别人解决了一堆麻烦,到最后,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一无所获。
一个不懂拒绝的人,其实就是主动阉割自己需求的人。
《芳华》中的男主角刘峰就是如此。
出差时战友托他帮忙修手表,他不忍拒绝,可是表太名贵,没人敢修,他唯有自己倒贴金钱和时间把表硬是修好了;
炊事班的猪跑了,大家都嫌弃猪身上的气味不想追猪,只有他,风风火火追猪,但其实自己还有事情没做完;
组织照顾他的身体原因,让他去上大学,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大学啊,可后面还是让给了别人...
他是个好人,认识他的人都是这么说的。
但是在他落难离开的时候,却连送别的人都没有。
这就是现实中的人性。
当我们一味用自己的时间和价值去为别人开道的时候,自己的需要就会被忽视,被阉割,甚至蜕变到,我不再有自己的需要了,我的人生就是靠别人的需要来支撑的。
西安交大博士杨保德自S后,他和导师的相处模式被曝光。
导师不停地发出需求:帮忙拿包、拿书,去超市买表格上的物品,打扫卫生,擦洗车辆...
而他一一接下。
杨保德生前留下一段话:“我不会拒绝别人,只要老师让我干合理的事情,我都会去干。”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自己允许的。
当不懂得决绝,严重破坏了交往的边界感之后,别人只会更加有恃无恐,而我们只会愈加退让。
退着退着,本该属于我们的生活,却连一个能站的地方都没有了,因为都已经充斥着他人的需求了。
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也是一种很危险的状态。
3、不懂拒绝的人,应该怎么办
对此,首先,我们要了解怕被拒绝的一种心理。
为什么大家都害怕去拒绝他人呢,因为我们深知被拒绝后的抛弃感是多么的难受。
人之所以是高等动物,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共情能力存在,这也是所有关系能够进行联结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都有被拒绝过的经历,无论是小时候上课举手发言,老师却不点我的名字,点了另外一个人起来回答,还是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所遭受到的拒绝。
这都让我们感觉到自己似乎被抛弃了、被嫌弃了。
所以当别人来找我们帮忙的时候,我们不希望他人也遭受这样的感觉。
所以,为了对方,妥协了自己。
其实,在这一点上,大家可能都有个误区,那就是,只有带有敌意的拒绝,才会出现以上这些难受的感觉,而我们其实可以学会不带敌意,合理又有爱的去拒绝,将对自己、对别人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虽然这个说起来,真的很矛盾,但是,它非常有用。
那怎么做呢?教给大家两种方法。
第一,先承认,再拒绝。
承认对方需求的合理性,以认可作为过渡,继而提出拒绝的回答。
例如,对方满怀期待地向你提出陪她逛街的需求,可是当下的你正有工作没有忙完,那怎么办呢?你可以这样说:“我也很想和你逛街啊,跟你逛街最快乐了,不过当下我有很重要的工作没做完,没办法腾出时间,等我忙完了,你等我call。”
这样对方第一感受到,是你认可了逛街这个事,而不是拒绝了她这个人。
你的拒绝,只是因为你真的没办法。
但你的决绝,又能让她感受到,你理解她的需求。
第二,通过示弱争取主动权。
人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获得别人的理解?
百分之80%网友都认为:坦白自己的难处的时候。
共情能力,虽然做不到让每个人都身同感受,但总能换来所期盼的理解。
当我们力不从心的时候,不妨坦白亮出自己的难处,让拒绝也能变得情真意切。
4、只有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人都是要为自己的人生去负责,而不是为他人的人生去负责,所以首要考虑自己的生活并没有错,要知道,如果我们自己的生活出现问题,又有谁能站出来当我们的救世主呢?
我们的好心,并不是为了换得他人的歌颂、不是为了给自己立道德碑,仅仅是出于人性本善的本质,所以当我们做出任何决定的时候,无需违背自己的本心。
不要因为拒绝而去莫名的内疚。
作家毕淑敏曾说: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而我们只是有理有据地行使我们的权利而已。
懂得拒绝是一种能力,也是人际交往中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把它修炼好,才能轻松应对生活,畅爽地走好每一段人生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