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原创文章 |
来源:潘幸知(ID:sharpshow)
中国女人不是在堕落,而是在进步!
男教育家俞敏洪说:
“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堕落导致整个国家堕落。如果中国所有的女生都说中国男人就是要赚钱,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那么中国所有男人都会变成良心不好但是很会赚钱的男人。”
天呐,第一次发现中国男人是完全受女人把控的嘛!?
男人当真是只会赚钱、唯女性指令是从的机器嘛!?
对不起,这样的机器我一只都没看到。在幸知在线女性心理成长平台,我们强调女性情感自立,我们强调女人不要把家庭当做天,我们强调女人千万不要给自己背负“旺夫旺三代”的使命,原因只有一个,你先是人,其次才是女人。
女人啊,你是人,你先照顾好自己,然后才是爱的奉献,才是教育下一代。很多女人,在家庭的序位里,无私奉献,把自己排到了最后一位。然后,你看到那么多“不势利”的女人,遇到了来自家庭的打击,丈夫出轨时,连哭的力气都没有,因为没有离婚的资本。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中国女人,你没那么有能力。我只求你,请先照顾好自己,让那些情绪病离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女性择偶观,何时可以改变男人的社会行为,成为男人的生存动力?
与其说中国女人堕落,不如说男人堕落,如果男人的一切行为动因都基于求偶,那和低等动物有什么区别?
我再插一句,现在的中国女性,都在学学学学学,超过70%的女性在为知识服务下单!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心理学大家津巴多在《雄性衰落》一书中指出
据估计,到2021年,美国女性会获得58%的学士学位、62%的硕士学位以及54%的博士学位,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也有同样的趋势。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60%的大学毕业生是女性,在英格兰,每四个女生申请进入大学学习的时候,只有不到三个男生也这样做;在苏格兰和威尔士,申请大学的女性比男性多出40%,这让本就存在的男性相对于女性的落后差距愈演愈烈。
女性正在努力崛起。
所以看明白了吧?与其说女人堕落导致国家堕落,不如说,女性崛起让一部分男人们怕了。占据话语权的他们,忙不迭地开始推卸责任了。
“女人祸水论”不是今天才出现的,
祸是男女共同背负的
“女人祸水论”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古有《长恨歌》杨贵妃“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还有王冕《读史》“商之孙子宁无论,妲己端端是祸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大是大非面前,认为女人罪过更大,这实在不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该说出来的话。这不是在“改变潮水的方向”,是在让“潮水倒退”。
关于“祸水论”,鲁迅也早就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说: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吴,杨贵妃乱唐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女人是绝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的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此后,俞敏洪很快遭到影坛女侠张雨绮痛斥:
学历与认知,这是两码事。
随后,俞敏洪发微博解释:
这不过就是把之前的观点换个说法又发了一遍吧。
类似的言论他以前也说过,如“一个女人结婚以后最大的能力是自己不再进步,却能把一个男人弄得很进步”。
现在,他不过是把“男人不够好怪女人”上升到了“国家不够好怪女人”,看起来,男人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而女人又把男人紧紧攥在手心里?
这话听着着实别扭。
其实俞敏洪说来说去,不过是想强调女人对男人的重要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这就存在一个误区:女人会影响男人,但是,换句话,男人也会影响女人。因为这本就是男女共存的世界。
如果女人拜金,男人拼命挣钱以满足对方的欲望;如果男人爱美,女性就斥重金整容以达到对方的审美。这种影响力是不是相互存在的?
中国现代社会的残酷现实:
缺席的父亲和丧偶式育儿
俞敏洪的“女性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暴露了中国现代社会的两个残酷现实:
一,丧偶式育儿。只有一个父亲缺席或者没有充分尽职的家庭里,女性或者说母亲才会对孩子起到决定性、颠覆性的作用。不可否认,母亲在一个民族起到基石的作用,所以在兰州才有黄河母亲像,称黄河不为父亲,而为母亲。
但是,往往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你才会看到孩子对外界的感知更多地来源于妈妈,多少爸爸以忙于工作为借口,忽视了对儿童的陪伴。所以《爸爸去哪儿》一时间才会那么火,换成《妈妈去哪儿》试试?热播度想必没有这么高。
基于丧偶式育儿的残酷现实,俞敏洪先生给予女性在育儿中的无上荣耀,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男人对女人的捧杀,以让女人在家务和育儿这些没有明确“经济价值”的事情上乐此不疲。
二,不势利的女人,却有很多没有情感上的好归宿。这个残酷现实说来很讽刺,俞敏洪先生在一个商界巨头、文化翘楚男均多于女的背景下,呐喊着:“男性被女性的价值观所引导”。
俞敏洪先生,你是想表达,一个成功的男人,都是为了那个背后的女人吗?如果成功的男人,离开了那个背后的女人呢,只在背后的女人是否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谁来保障这背后的女人的权益?
或许有人会为俞敏洪辩驳:他这么讲无非是在恭维女性。
但是这么做是不妥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一个法律上男女平等的时代,把女性推到不该有的这么重的位置,无非是赤裸裸的“杀君马”的“道旁儿”。
彼此独立,才是男女真正的精神面貌
一个健康的婚姻或者恋爱生态,是两个具有独立的人格的个体的结合,而不是一人对另一人精神上的追随和攀附。
早在西汉,与司马相如私奔的卓文君面对夫君的变心,也坚持自己的人格思想:一首“锦水汤汤,与君长诀”的《诀别书》体现了男女价值观很可能在婚姻的道路上分崩离析。
而后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朦胧诗派的女诗人舒婷一首《致橡树》写尽了男女结合的应有之义: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自古以来,男女结合皆应建立在独立的基础上。
另外,“丁克”、“女主外,男主内”、“不婚族”这些都正在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女性的精神世界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以为女性真的只求男人的钱吗?不,我们女人自己有能力赚。
既有“要男人赚钱,不问这个男人良心”的少数女人,也有把“人品”“三观”放在择偶标准第一位的多数女人。
2017 年,《粉红z世代:中国95后数据报告》调查了 500 名各个年级的大学生,问他们“你最看重伴侣什么条件”,发现:
95 后女性更在意双方“三观”是否一致,“经济条件”只是位于第四位的条件。
所以,俞敏洪,你真的不必过分担忧。
在这个思想多元包容的时代,所有单一的标签化定义都是无知的偏见。不能经济这只脚迈向了现代,对女性的认知还留在清朝。
国外的女性运动,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偏见战斗了100年,起诉,演讲,写文章,才得到今天的成功。
而现在的中国,虽然1949年《共同纲领》上就已经规定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各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今天的男性,无论是茶余饭后,还是公众场合,依然对女性有着误解与偏见:
认为女性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在“妻管严”的道路上捧杀了女性;认为生不生,怎么生孩子应该由夫妻共同决定,妻子如果不想生则被全家反对逼迫;认为过年返乡时女人不上桌成为理所当然……
总归是,移风易俗道阻且长。
其实,男女从来不是对立的个体。从生物学角度的来看,生育繁衍的重要性不可取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男女之间可以相互给予的亲密关系的慰藉也是其他人无可替代的。
在如今,女性比任何时候都努力,愿我们告别偏见,以一颗理性的心看待女性。
微信搜索“潘幸知”或 sharpshow 免费获取文章,学习女性情感自立,探求婚姻幸福的秘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