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阅读和解答意识流类作品

(2024-12-20 20:43:51)
标签:

教育

如何阅读和解答意识流类作品

2024年1218      星期       

最近语文阅读中出现意识流类的阅读题,学生表示难以把握主旨,不知道怎么去答题。其实,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对意识流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提高阅读和理解意识流作品的技巧

首先,理解意识流的基本特征什么是意识流小说?它与传统小说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意识流小说通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流语言等手法,展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和心理活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强调内心的直接展示,常常通过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手法,打破传统叙事的时间与空间顺序。如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等都是著名的意识流小说。这些作品通过上述特征,展示了人物深层的心理活动和意识流动。

第二,阅读意识流小说时我们得特别关注心理描写意识流小说深入描绘人物的潜意识和内心世界,而不是仅仅描述行为和事件所以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深层情感。意识流小说在心理描写会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这两种方式。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两种心理描写方式会对我们答题有帮助。

自由联想:意识流小说中的人物思维常常是自由联想跳跃和无序新的事物能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认识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写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就是通过主人公——一位受了伤年轻纳粹士兵被运到临时医院实际是其母校过程中,在一路意识模糊和混乱的情况下确证是不是母校和自己失去是不是双臂和右腿这一事实的漫长的、不断否定、不愿意承认,甚至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过程中的各种联想。小说在主人公意识流动的河流,展现了一个受纳粹军国主义教育毒害、糊涂浑噩的青少年形象,从另一个角度表现战争的残酷命运的捉弄,给人强烈震撼,深化了作品的反战主题。

内心独白:意识流小说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来直接展示人物的意识流动和内心感受。《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就是大量通过主人公内心独白在心理时空里自由转化表现其昏迷状态思绪混乱感触纷繁的境况。比如“这是我八年来学习画花瓶和练习写各种字体的地方,有细长精致的罗马玻璃花瓶出色的复制品,它们由美术教师陈放在教室前面的架子上,还有各种字体……”主人公想到自己的美术教室“这一切从我眼前匆匆掠过,因为我并不重,所以抬担架的人走得很快。也许这一切都是幻觉……人发高烧时什么东西不会在眼前显现呢”这是主人公对受伤的心理感受;“炮声均匀而有节奏。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队啊!……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它无论如何也是高雅的。我觉得大炮即使在轰鸣,也是高雅的。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高雅,确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这句深刻独到表现纳粹思想对少年毒害之深“仅仅在三个月以前,就在那绝望的日子里,我们都必须写下这段铭文。现在这段铭文还依旧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极具讽刺地表现法西斯集团是如何诱骗少年成为战争的恶魔和纳粹的炮灰抓住这些心理描写就更能方便地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从而更深刻理解作者要反映的主题。

第三,把握非线性叙事意识流作品往往没有明确的情节线,而是通过人物的随机思维、梦呓或联想来组织故事。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作品如何通过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来表达主题和情感这里介绍一种意识流小说常用的叙述方式,在阅读和答题时多注意这个叙述方式可能更有助于理解文本。

时空交错:意识流小说的时间与空间交错变换,甚至混乱无序,形成时空交错的情景。作品常常打破时间顺序,以人物的心理时间为结构,使用倒时序、循环时序等叙述方式。《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就是将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和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实物和虚像合为一处来叙述故事的“‘假如现在,’我闪过一个念头,‘假如现在是……’”然后马上出现现实景象,“但是多哥的大幅风景画,现在已经出现在我眼前了……莫非这是我自己干的……”小说在时空上可以自由切换和跳转。“我现在不感到疼痛了”,然后转到过去“在汽车上那会儿更受罪:每当在小弹坑上颠簸一下……”。“那时,我用橡皮擦了又擦,把铅笔削了又削,擦呀……削呀……我什么也回想不起来……”然后跳回现实,“我记不清是怎么受伤的;我只知道我的胳膊不听使唤了……”小说结尾处的“‘牛奶,’我喃喃地说……”让人已分不清是过去还是当下,是在比尔格勒的小屋里还是在手术台上,是现实还是幻境,是生还是死。这种把不同时空的景象叠加在一起的蒙太奇手法,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使文章表达呈现一种陌生化现象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符号标注过去、现在、未来的情节,就像许多电影视频博主做的那样,将时空线捋出来,按正常顺序排列,其实情节也就没那么复杂和混乱了。

第四,分析语言和象征手法的使用意识流小说在语言使用上通常较为创新和变异,常常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所以,要格外注意语言和象征如何帮助表达人物的意识流和作品的主题

意象比喻(象征):通过意象比喻的方式,反映人物心灵微妙变化,展现人物内在真实状况。比如《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篇小说,选择的主人公是一位德军学生伤兵,他的身份很特殊。他是一位纳粹军人,又是个八年级的学生,他伤得很重;他参战时间很短,给他做手术的地方很特殊是他的母校,他的手术结果很悲惨。文中,有大量的学校环境描写、对学生生活的回忆:费尔巴哈的《美狄亚》《挑刺少年》、古希腊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仿制品、希腊重甲胄武士像、画花瓶、描字、果酱黄油面包、门房比尔格勒、校园恶作剧……但战争野蛮地闯入了本该平静的校园,摧毁了以它为代表的人类文明,毁灭了以学生为代表的人类未来:阵亡将士纪念碑、希特勒像、楼下成了停尸间、城市一片火海、美术教室变成了“喧闹的散发着碘酒、粪便、垃圾和烟草气味”的战地手术室,还有重伤学生的呻吟、疼痛、愤怒、呼号……这些充满象征性的语言,不断刺激读者的神经,更揭示着战争的罪恶深重。

第五,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尝试从批判的角度分析其主题、人物心理和社会意义。也就是说,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够对意识流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和评价。

批判思维意识流作品大多是带有批判性的,其所反映的心理现实及其所折

射的社会现实,大多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识。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也是如此,主人公在短短的三个月里,由上战场时的自豪骄傲和充满英雄主义理想到最后精神和肉体上都成了废人。十五六年的成长历程、八年的校园生活、之后的漫长人生,在这短暂的三个月中失去、被毁,一切已荡然无存。战争在他还没有展开真正的人生之前,还没有明白生活是怎么一回事之时,就毫不留情地宣判了已经终结;这真是一场噩梦,而且梦醒之后满目疮痍,无限悲惨。短短时间内判若两个世界:学校变成了伤兵医院,学生变成了伤兵,城市沦为火海。战争呈现了它的残酷巨变。另一方面,如果“我”回的不是母校,估计也不会有如此强烈的视角冲击,有如此深刻的思想撞击。空间偶合和信念失落一起冲击着主人公。如果说受伤是肉体痛苦,那么现实的残酷所带来的对自己信念的冲击就是精神悲哀。不能不说快速而残酷的战争变化对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更难接受的还在等待着主人公——结局的悲惨和前途的绝望。整篇文章弥漫着失望悲观的气氛,充斥着疲乏不堪的困苦。一切都透露出德国战争的末路,一个花季少年从此坠入了苦难的深渊,似乎已走完了他“非常”的短暂人生。作者正是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通过时空交错的叙述,通过象征性的语言,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毁灭,并批判了纳粹德国时期的军国主义教育,对英雄主义”进行深入的反思

相信通过上述几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意识流小说,从而在答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