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
(2024-09-02 17:33:13)
标签:
情感 |
告别
2024年9月1日
昨晚,我的学生给我讲述了一件刚刚发生的令他怵惕恻隐的事。
晚上,他刚出门,电动车骑到路口时就看到一群人在议论纷纷,并且让他不要骑电动车往前走了,说前面有几个小孩被车撞飞了,直接被拉到了医院。然后,他就到事故发生地看看什么情况,只看到报废的电动车躺倒在路边。听围观的人说,人直接被撞飞了,虽然已看不到伤者,但从电动车被撞得前脸都碎了,电瓶都被撞出来了,可以想见当时的场景得有多么的惨烈。
后来,学生告诉我,被撞的是几个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听消息说那几个小孩没抢救得过来,当场就死了两个。
学生告诉我这件事的时候,用了“怵惕恻隐”这个词。这是刚刚学过的课文《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一个词。“怵惕”是惊骇、恐惧的意思。我想,他在事故现场看到地上的血迹和电动车被撞得支离破碎的残骸,一定是触目惊心的。肆意妄为、无所顾忌的青春触碰到人世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这是比听什么生命课堂和大师讲座都能促人反省和按下快速旋转的车轮键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也都有过让疾驰的车轮带动自己一颗飞翔的心,让呼呼吹过耳际的风撩起鬓边的发丝,在速度中获得一种自由的快慰;也有过在急速川流的车流中左突右闪,听到司机大声骂而狂妄地大笑;也有过张开双臂,脱离自行车龙头,口中打着呼哨,从惊叫慌乱的女生旁边一闪而过,留下潇洒的背影……我们做过许多自以为快意和无所不能、实则是作死的荒唐的事。就因为少年的我们总认为死亡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少年不是不畏死,而是不知死活。等到死亡降临,后悔已晚矣。所以,我的学生昨晚亲临到死亡现场,那种触目惊心的感受和见证到死亡狰狞可怕的面目,让他备受触动。这一晚,他告别了肆意妄为、不计后果的青春;告别了那个自己什么也不用想,也不必在乎的年华;告别了对生命的轻慢,开始认识到无常的威吓,生出了对死亡的恐惧,生出了敬畏之心。
“恻隐”是哀痛、怜悯之意,也是孟子所谓的“不忍人之心”。我们常说,小孩就是没心没肺,常做一些我们成人无法理解的事。他们也更在乎自己,而很少在意别人的感受,仿佛他们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他们受的委屈就是天大的委屈。我的学生,这一晚让他感受到了别人的痛苦和悲伤,以前他可能不是不在意别人,而是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我想,今晚这份剧烈的痛是他终身难忘的,虽然痛不在他身上,但他能感同身受,他感受到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精神内核就是那份悲悯之心。恻隐之心是向外的,它让我们告别了我们一己的狭隘小世界、个人恩怨情仇的小天地,让我们“见天地,知敬畏;见众生,懂怜悯;见自己,明归途”。
成长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成长就意味着告别过去那个既熟悉又懵懂的自己,走向一个陌生而又广阔的未知世界。
当提醒你减速的不是父母和警察,而是你自己时,你就知道,你已然长大。
世间,常常是不吵不闹就已疏离,没有告别就已走远。
【共享阅读系列】
书香伴我成长
高一(9)班 哈丽沙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普希金
书,一个多么平凡的字,但是它在我的心中占着非常高的地位。在我充满知识的脑海里,藏着许多与书为伴的故事,让我在书的海洋里遨游。
大文豪苏轼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我最喜爱的书便是《水浒传》了。每当我打开这本书时,就有一种欢乐的泉水在我心中泛起一阵阵涟漪。《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先生。
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悄悄翻开了这本书。顿时,一道道金光从书中射来,我整个人一下子便觉得轻飘飘的。“嗖——”的一声,我竟然飞进了书中。
还没站稳,我就看到街上张灯结彩,原来这天正是中秋节。只听到身后有人叫我:“宋押司,哪儿去呀?”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我变成了梁山泊上的众好汉的头领——及时雨宋江宋公明啊,太好了,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我按着故事中的内容,不情不愿地走入了阔姿惜的家。
喝完茶,我发现天已经黑了,只好在阔姿惜家住下。我知道自己可能会丢了公文包,于是就将它随身带着。终于到了天明,我拿上公文包,骑上枣红大马,往县衙奔去。这时,我又遇到了一心想发财的官员何涛。何涛说:“押司,听说东溪村有个保正,名叫托塔天王晁盖,竟于七个人偷了十万贯生辰纲。”我大吃一惊,晁盖可是我的结义大哥呀,我不能见死不救。于是我找了一个理由,上了枣红马,奔入村庄。
来到晁保正的庄园,我直跑到晁盖的住所,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仔仔细细说了一遍。晁盖大惊,我此时的心像有无数小兔子蹦来跳去。因为晁盖可是朝廷抓捕的嫌疑犯啊!
这时我的衣服全被汗水浸得湿漉漉的,累得昏倒在地……
“起床了,都催了你三遍啦!”是妈妈的声音。我恍惚间发觉自己的手中还拿着一本《水浒传》的书。哎,原来这是一场梦啊!
冰心先生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从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