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逻辑框架,高分手到擒来(下)
(2024-06-05 21:32:05)
标签:
写作 |
建好逻辑框架,高分手到擒来(下)
(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高级中学的作文公开课9)
2024年5月31日
PPT:正反对比式逻辑框架
(思想辩证、观点鲜明突出,搭配排比句更吸睛)
【对比式的两种类型】
1、纵比,指时间上的前后时期、事物的前后阶段的对比。
例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2、横比,指同类事物间的对比,“横”代表同类型。
例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苏洵《六国论》)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师:刚才我们分析的是并列式结构,并列式是写作的万能结构,下面来看一看正反对比式结构。正反对比式是辩证的,观点更突出,如果用排比句的话更吸睛。对比分为两种,一种是纵比,一种是横比。大家看一下选举自课文中的例句,所谓的纵比是什么?
生:是时间纵线,“思厥先祖父”,然后是“子孙”。
师:或者事物的前后阶段的对比,比如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在殷忧”和“既得志”前后、一统天下前后表现是不一样的,都有一个时间线。那横比是什么?
生:同一时间内不同的事物对比。
师:纵线是同一个人、事,不同时间;那横比是不同的人、事、物。比如说将秦的贿赂所得和六国的贿赂所失进行对比,还有《劝学》里面“骐骥”与“驽马”、“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蚓”与“蟹”等等的对比,以突出自己的观点。对比里面也要注意三点:第一,突出论题,不是为了对比而对比,用对比论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是明确对比,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如果两种事物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就缺少了对比的依据,那就不需要强求。有对比再对比,如果没有对比点,就不用这种方式,对比不是万能的。我在同学们文章中寻找对比时,不太找得到结构对比的,都是在段落里面采用对比的论证方法。第三,将两个事物放在一起对比,比基础,关键还要议。现在高考作文侧重看大家的分析能力,不是堆叠素材的能力,而是议——分析的能力,“比是基础,议是升华”。先学习一个实例吧。
PPT:【典例实操】
掌声还给科学家
正如雪莱所说:“浅水喧哗,深水沉默。”娱乐的鼓风机,早已鼓吹时速的城堡遍地开花。精通八卦而漠视科研,热衷娱乐而不谈科学,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在浮躁风气的驱动下,科学成果被忽视,科学家名字被“屏蔽”,人们舍不得拿一根手指去点击新闻网中“科技”字样,却倾尽余额为“爱豆”点赞打榜。
如何提高对科学家的关注度?《朗读者》给出了不错的答案。在《朗读者》第二季的舞台上,董卿邀请了清华大学量子物理学家薛其坤。科学与媒体的融合,通过央视大舞台展现科学成就,讲好科学知识,将枯燥的理论转化成有声有色的朗读,难道还不能提高大家对科学家的关注度吗?
“船在海上,马在山中”,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钻研,娱乐明星在舞台上展现。在关注明星的同时,请把掌声还给科学家,多一些关注和鼓励,少一些漠视和屏蔽,于生活之中增一丝科学情怀!
师:《掌声还给科学家》这篇文章并不像我一开始罗列给大家的“踏实”和“浮躁”那样整齐的对比式结构的句子,基本上都是散落在各段落里面,比如文章开头说“明星发文惊动十几亿人”网络火爆,但是关于科学家的新闻呢?有如此巨大的贡献,报道的时候却轻描淡写,巨大成就无人问津。这是文章一上来话题引入,然后很快写出自己的中心论点——把掌声还给科学家。接着分析,对科学家和明星的关注度不同归根结底是什么呢?
生:归根结底是大我和小我的关注不同。
师:你是八卦型的、关注明星,这种是“小我”的行为。关注娱乐、明星颜值,这些都是关注“小我”的行为。那关注科学家是关注什么?
生:“大我”。
师:对,是关注“大我”的行为。近年来科学新闻被娱乐消息掩盖的事实层出不穷,有的人通过婚礼刷了屏,天价婚礼的消息屏蔽了屠呦呦诺奖的光芒;有的人公布自己的恋情卡爆网络,而袁隆平新研发的海水稻只能在缺少关注中默默生长。这些都是事例放在一起对比。诚然,科学家与明星这是两类人,后者凭借才情,致力于文艺事业,无可厚非。我们分析问题要辩证,不能一味指责,明星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的重要文艺工作者。然而,如果没有强硬的科技、厚实的国力,文艺产业便没有市场。一个国家,国强民富,比较太平、安定,文艺才有它的市场。多少年前,谁会去伊犁歌剧院看歌剧或舞剧啊,但现在也有人愿意花钱去欣赏歌舞,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作者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科学与媒体的融合,在关注明星的同时,把掌声还给科学家。
好,我们再来看一看同学们关于“阅读”和“底线”两篇作文是如何用对比式结构来写的,先来看第一篇卡尔卡提的。
生18:对于长期读屏的人来说,长期盯着屏幕会导致我们的视力下降,看久了眼睛会不舒服。但是——
师:注意一下“但是”这个对比性的转折词汇。
生18:但是相对于传统的纸质书,它又方便携带,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电子书阅读。而传统纸质书是我们从古至今使用的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方式。在我看来,读一本书的时候是痴迷的状态,所以古人治学常常因心无旁骛有诸多“痴”“醉”之举,而电子阅读有点碎片化。
师:大家注意“但”“而”这些关联词,暗示作者在进行对比。在对比的时候话语是有偏向的,是有倾向性的,不是采用中立的话语。好,再来看一下夏依旦同学的对比。
生19:这让我深深感受到纸质阅读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享受,一种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的幸福感。阅读的时候不会有什么消息提醒弹出来,无论是翻阅时候的声音、指尖的触感,都是电子设备永远无法取代的。
师:此处存在潜在的对比。好,再来看一下阿不都库都斯的文章。
生20:相比电子数字书,纸质书的制作是精美的。电子书虽然具有便捷性和易获取性的优点,但在提供空间和深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
师:对,都有潜在的对比在里面。像“此外”“而”都是对比的暗示性词。下面是吾丽盘的关于“底线”的采用对比式结构的文章。
生21:底线就像洪水来临时紧紧关闭的一道闸,闸那边是波涛汹涌,是泥浆裹挟的污秽;闸这边是蓝天白云,是生机勃勃的希望。
师:底线就像一道闸,闸这边和闸那边形成了对比。
生21:贪婪、自私、无底线的人,在这个诚信的社会中寸步难行;一身正气、守底线的人,在这个法治社会里如鱼得水。
师:贪婪、自私、无底线的人与一身正气的人放在一起也是一个潜在的对比。然后,我最开心的是,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结构上、段落间呈现对比的。
生21:守住底线,方能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如果这个世界不守底线,就不会诞生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
师:这一段全部是写守住底线的意义,然后写如果这个世界不守底线的恶果,这两段放在一起正好形成了段落之间的正反对比。这篇是我看到正反对比论证大段论述的、非常好的文章。好,再看田伊凡同学的。
生22:揆诸当下,大至日本核废水排海,小至网红陨落,偶像失格,其背后是对道德底线的肆意蹂躏,并逐渐地丧失了道德的根基,而为社会的浪潮吞噬。相反,我们应迎难而上,坚定自己的道德底线,树立切实的道德高线,守垒土而筑高台,待倚栏凭望,可远眺万千山海。
师:注意对比的暗示词——相反,将不守底线和坚守底线的行为进行对比。大家看一下田伊凡文章整体是什么结构?
生:并列式。
师:对,坚守底线,如垒土之蓄,行事之本也;这是一段。坚守高线,如高台之建,行事之往也;又是一段。整体是并列式结构,并列式里面有对比,两相组合。所以,我们今天学了一个利器——并列式和对比式写作结构。还有一篇沙合拉的。
生23:有底线的人应当具备自律的品质,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没有底线的人则可能在道德和行为上存在问题,缺乏自我约束。
师:有底线的和没有底线的对比,自律的和缺乏自我约束的对比。好,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到的这两个结构框架,最近写作的时候可以反复运用它们,也可以融合起来使用,关键是学以致用。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