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人千差万别,是由于教育之故
(2024-05-21 23:45:33)
标签:
教育 |
洛克:人千差万别,是由于教育之故
2024年5月10日
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英格兰一个自由派律师家庭。年轻时曾就读于威斯敏斯特公学与牛津大学,开始学的文科,后对自然科学,尤其是医学以及自然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牛顿、波义耳等大科学家交往甚密。他先后获得牛津大学的文学硕士及医学学士学位。他的医术在当时英国享有盛名。虽然他在学校是公认的优秀学生,但他内心深处对当时流行的古典教学内容和经院式的教学方式却甚为反感,认为其脱离了现实,他萌生要革新教育的思想。
洛克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的社会意义在于它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不仅如此,教育也影响着个人幸福、事业和前途。他对教育做了很多诠释,他说:“教育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教育是通往自由的钥匙”,“教育是一个人能够用来改变自己和世界的力量”,“教育不仅是个人的追求,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等等。总之,教育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洛克说:“人心犹如一块白板,人的一切理性与知识都是从经验中得来的。”洛克对教育所做的评价是从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的。他认为人的意识内没有天赋观念,人生下来其心灵犹如一张白纸或蜡块,可以任意涂写或塑造,观念的发生系由外部世界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白板说”。洛克持“外烁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的外在力量,所以他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这一观点也是他的教育学说的理论依据。
《教育漫话》是洛克的教育代表作。全书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即培养具有清晰的理智和坚强的意志,掌握经营工商业知识与技能,仪态高雅,举止适度,通晓世故人情,善于处理公私事务,勤奋勇敢,既能满足个人幸福生活需要,又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资产阶级实业家。书中从健康、德行、礼仪、智慧、学问和技能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绅士教育的内容和措施。
(一)健康教育
洛克说:“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教育漫话》的第1~30节都论述的是身体保健的内容,可见洛克是非常重视健康教育的。他认为,健全的心智是建立在健康的身体基础上的,人生要有幸福可言,想要获得事业成功,具有强健的体魄是前提条件。所以,他根据自己的医学经验,提出关于儿童身体保健的十条建议,希望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洛克又说:“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他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自幼就开始锻炼身体,如学习击剑、骑马、园艺、手工等,养成儿童吃苦耐劳的习惯。
(二)道德教育
洛克说:“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被人看重,被人喜欢,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德育在洛克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洛克认为,一切德行和价值的伟大原则和基础在于一个人能够服从理性、克制自己的欲望。为了培养良好的德行,洛克提出在儿童早期教育中不要溺爱他们;在穿着上不要养成崇尚浮华、爱慕虚荣的毛病;面对儿童的喜好需求不要一味满足,而要帮他们学会忍耐、克制、谦逊、顺从的美德;不要纵容儿童无理取闹的啼哭,那会助长儿童不合适的欲望;要教育他们学习斯巴达儿童的榜样,训练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等的教育主张。
洛克说:“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洛克认为,体罚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体罚有可能导致儿童更加放任、猖狂,或者使其产生更恶劣、更危险的心情沮丧的毛病。而且,这也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减少孩子对父母的崇敬。他认为,“称誉”的奖励和适当的惩罚是对儿童心理最有力的刺激,运用得当,有很大教育作用。洛克认为,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爱好名誉和惧怕羞辱的原则会永远在儿童身上发生作用,敦促他们成为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另外,他认为温和的说理教育比运用“权力”或“命令”更管用,效果更好。
洛克说:“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所以,他也重视礼仪教育,将礼仪视为绅士必备的“第二种美德”。他认为儿童应学做“一个高雅、友善、殷勤的人”,举止有丈夫气概,谈吐能镇定自如,在这些方面做得好就叫做有教养。他不喜欢“忸怩羞怯”“行为不检点和轻漫”,以及对别人表现出“粗暴”“轻蔑”“非难”“刁难”等行为。他认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要遵守的规则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三)智慧教育
洛克说:“智育只能是德育的辅助品,学问只能作为辅佐品德之用。对于心地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对于心地不良的人来说,学问就会使他们变得更坏。”所以,在洛克的绅士教育体系中,智育是为培养有健全精神的绅士服务的,较之于德育,智育处于次要的地位,而且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除文化知识的学习外,洛克还提倡技能教育,认为这不仅可增长本领,更主要的是可调剂生活、增进健康。旅行是绅士教育的最后一部分,出国旅行有两大好处:学习外语和了解外国的习俗、礼仪、法律、政治,增长阅历。
洛克说:“教育的事业并非使年轻人能完美的从事科学研究,而是要拓展年轻人的心胸,使其能尽力运用自己之所长。”也就是说,在洛克看来,智育的主要任务并非传授知识,而是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再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他认为,教师的最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应当鼓励并尽量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因为儿童的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和自我完善的欲望。
洛克是教育史上提出“白板说”的著名代表人物。他是教育家中第一个用经验论哲学或感觉经验论心理学来建立教育体系的人。他强调德育、体育的重要性,提高了它们在教学中的地位,对智育内容、方法也有所贡献。他完善了绅士教育理论,推动了教育的功利性和世俗化的发展。他的教育论著《教育漫话》一经问世,便在欧美乃至世界各国流传不衰,至今仍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及父母的必读之书。
【共享阅读系列】
去图书馆看书
高一(9)班 韩雅琪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去图书馆的情形。
在书的王国里遨游,这既能学习知识,又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骄阳似火,人们都恨不得躲在家里避日,而我却急着去图书馆看书。到图书馆时,那里已经座无虚席了。看来和我一样喜欢书的人还真不少呢。我迫不及待地找到喜欢的《名侦探柯南》一书,就站在原位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了柯南,正在思考着一件奇怪的案件。忽然,我差点被挤倒了,书掉在了地上。我赶紧捡起来,继续我的“侦探之旅”。
看书的时间过得真快。不知我站了多久了,只觉得站得腰酸腿疼,只好不停地交替双脚支撑着。好不容易等到有座位了,我赶紧跑过去,舒舒服服地坐着看书。虽然,这时觉得很口渴,但又怕出去买水时座位被别人占了,书被别人拿去看了,所以只好忍着。我安慰自己:先把书看完再说。
图书馆墙上挂个一些名人名言,比如说莎士比亚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启发我以后要发奋读书。
到图书馆里借书,里面的书这么多,一年也看不完啊。我翻来覆去,打算借《植物勇士大战僵尸军团》。后来,我不想借了,又想借《史记》这本书。借完之后,我想看姐姐借的什么书。她竟然借的是《便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