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小侠女”
(2024-04-21 00:05:46)
标签:
教育 |
我们班的“小侠女”
2024年4月19日
她个子小小的,黑黑瘦瘦,却追着虎背熊腰的男生后面打,打得男生嗷嗷乱叫。她话不多,一双拳头是她的代言,人送外号“小侠女”。
自习课上,她暴打一位男生,两人被同学好不容易拉开,双双被送到了德育处。我下课去了解情况时,小侠女脸红红的,故作镇定。而被打的男生在一边水叽叽地哭。德育处处分之后,我将他们带到办公室了解具体情况,进行思想教育。
事情是这样的,四月初的天忽冷忽热,有的人穿得多,有的人衣服穿得少。穿得多的同学就要求靠在门口的男同学把门打开,冷的同学又要求关上。起先门口的男生还帮大家开门、关门,但要求的次数多了,他就烦了。正好坐在二组后面的小侠女那天穿得比较少,嫌冷,就让门口男生关门。男生被烦得不乐意了,就没理睬她,还随口说了句“傻逼”。小侠女一听火就上来了,还没等上课老师和同学反应过来,她就冲到男生身边送上一拳,然后两人就扭打到一处去了。我看到男生左腮那边发红发紫,就知道男生吃了小侠女的鳖,受了委屈。
我先化解二人的矛盾,让他们各自陈述原因。小侠女红着脸说:“他非但不关门,还骂我。”男生很委屈地哭着说:“大家叫我关来关去的,我被要求烦了,才说了一声‘傻逼’。我不是在说她,我只是发了句牢骚。”
我说:“你们听听,就是个误会,何至于闹到这样的地步,还惊动了德育处,两人都受了处分。”然后我对小侠女说:“你衣服穿得少,觉得冷,想要关门,这是上课时间,寻求合适途径,举手告诉老师,这事不就轻轻松松解决了吗?哪里用得着大动肝火呢?”小侠女听后低下头,不吱声。我又对男同学说:“有话要好好说,以后说话不要带‘哨子’。你本无恶意,但一说脏话触怒了对方。这是一拳,万一在社会上碰上亡命之徒,激动起来一刀下去,今天你不就完了吗?你还能好好在这里跟老师陈述事由吗?”我转身面对小侠女:“你这暴脾气也得改,若今天真是一刀下去,不光他完了,你的人生也完了。”然后我正色对他们说:“冲动是魔鬼,你们俩都要收敛自己的小脾气。想想事情闹大了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吗?冷静下来思考一下,除了打斗争吵,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路径?”我布置他们回去改写这次事件的结局,让他们各自重新描述和设计关门事件的解决方案,为故事重续一个美好的结局。
我从其他同学那了解到,小侠女平时很少跟人玩,性格比较孤僻,不爱说话,总是独来独往。放学的时候,我也注意到她一个人,耳朵里塞着一个白色耳机。我追上去,拍拍她的肩。她看到我,将耳机摘下来。我问她听什么歌。她说:“听的是陈楚生和张楠唱的《无名的人》。”
我投来赞许的目光说:“听歌水准挺高啊,我也挺喜欢这首歌的。我听的是毛不易的版本,陈楚生是我喜欢的歌手,但他唱的《无名的人》我还没听过呢。”
她说:“他们俩将《无名的人》演绎得很好,我最近一直在循环听这首歌。”我见她喜欢听音乐,就对她说了我最近想在班上组织一个“声音协会”,然后在五楼社团活动室开辟一个“8号声音教室”的想法。因为学校在推广阅读活动,我就想着学生比较喜欢音乐,对声音比较敏感,可不可以开展有声阅读活动,录制音频散文、小说,制作有声读物,也可以推荐能打动人心的自带故事的歌曲和音乐,还可以去大自然中去采集鸟声、水声、风声、飞沙声等等的自然之声。我说:“我看你对歌曲、音乐有独到的领悟,你就做“音乐之声”的小组长吧,负责与小组成员收集动听的歌曲、音乐,汇成一个集子,在成果展示会上展示。”
她瞪大眼睛表示:“我行吗?”我拍拍她的肩说:“我相信你的品味,你可以的!放心,还有副班长帮你呢!”她听了我的话,眼里放出了光彩。我给她安排的组员都是性格比较温和的男孩、女孩,而且我看过她写的打人事件改写故事,发觉其实她是个很渴望被人温柔对待的姑娘,暴力只是包裹她柔弱内心的坚硬外壳而已。
中国的儒家文化讲求“和合性”,主张宽容、平和、兼收并蓄、吸纳众流,主张会通、综合、整体、融摄,包括了与己和、和立身;于人和,“和气致祥”的哲学理念。作为一个个体的“我”,不是一个孤立绝缘的原子式的人。人活在世上始终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我让小侠女参与“声音协会”,是想帮助她在参与群体活动中培养她与人互动、相伴学习、分享互惠的能力,希望她在良性的伙伴关系中建立起信任和对话的相处模式,学会用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使用拳头和暴力,同时通过总结、反思伙伴合作的方式,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声音是直通心灵的,一个人内在的向自己追问的意识被激活了,便能不断促进她反省并觉悟到重塑自我的必要,继而催生着“新我”的成长。
小侠女在“声音协会”中渐渐打开了自己,与同学、与老师的交流次数多了,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其实,她笑起来,两个眼睛细细、弯弯的,还挺可爱的。而“声音协会”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共同体,他们通过声音、通过活动与自然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在一个向四面八方打开的情景中,实现了与世界的对话,也有了人生的多重收获。
【清明特辑】
以清明纪念思亲之情
高一(3)班 董奥翔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总会去扫墓或者祭祀。
我好久没回老家了,当看到那熟悉而陌生的老房子,内心既感动又伤感。激动的是终于可以回到久违的老家,而伤感则是想念着已经离世的奶奶。
来到奶奶的坟前,我不禁落泪。奶奶的个子不高,头发很短,皮肤黝黑,脸上总带着慈祥的笑容。她很喜欢我,有什么好吃的总会留给我。小时候,经常被带着去田里干农活,我把这当成了乐趣,在田里到处跑,捉蚂蚁,在手里逗着玩,找野菜,把鞋子和裤子弄得又脏又湿。奶奶总是笑呵呵的。可是如今已是回忆,再也看不到她慈祥的笑容了。
父亲告诉我,其实奶奶并不想去天堂,她还想留在人间陪着我长大。可是死神说,你在人间的时间已经够长了,该去天堂休息了,强行把奶奶带走了。烧纸的时候,每当纸燃烧完后的灰烬总是被风吹起,往身上吹。当时觉得很诧异,后来偶然了解,那是因为去世的亲人对你思念放不下,舍不得离开。生死两隔,触摸是禁忌,所以摸一下我的脸,亲人的思念如烈火般炽热。故人轻抚今人眉,为你散去半生灾。
每年清明节,父亲都会带我去扫墓。我想不是祭拜一个逝去的生命,而是在怀念一个一直在我身边的人。也许在别人看来,那不过是一堆白骨,但在我心里,奶奶一直是一个鲜活的、有生命的、有血有肉的人,她活在我心里。
天空飘起了细雨,我拿出把雨伞,和爸爸撑着伞,站在奶奶的坟前。我和爸爸一边给奶奶坟上插着青青的嫩草,一边对她说:“奶奶,我们会常来看您的。好好休息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