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的代价
(2023-12-27 23:05:39)熬夜的代价
2023年12月16日
星期五晚上,打完乒乓球回到宿舍已是9:30,然后打开电脑,想将作文公开课的课堂实录整理出来。我这个人要么不做事,要么就一做不能罢休。一个课堂实录加上课后点评共计一万二千多字的录音,我便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弄到夜里三点。眼睛早就酸胀,身体也有些不适了,但看着胜利在望,想着一口气弄出来就轻松了,又咬着牙坚持着,直到全部完工,终于舒口气,上了床。
星期六早晨,本定好闹钟10点,结果9点多就醒了,熬了夜的身体果然很不舒服,浑身不对劲,但又说不出哪里不舒服。吃早饭时,还和别人轻描淡写地调侃自己熬夜的事,上了年纪的同伴还夸我过了点能睡着,他现在是一过十二点就不好入睡了。饭后,我惦记着昨日的实录和学生的文章还没完全弄好,就又坐回电脑前,将实录又看了一遍,查漏补缺,还将学生的文章打成电子稿,将图片一并整理了发出去。做完这一切后,我的身体就支撑不住了。离午饭还有半小时,我躺到了床上,眼睛和脑袋是又疼又胀。
下午还有四堂课,车送我去学校的时候,我就仰倒在椅子上,一点气力都没有,因为不光是眼睛和头疼,五脏六腑都有说不出的难受,好像身体器脏都得了感冒,病恹恹的,浑身没力气,浑身不对劲。好不容易将四节课挨了下来,本想好周日要去看望一个人的,看自己这情形,一到宿舍就赶紧发信息推迟了。
在床上倒了一会儿,难受,睡不着,腰像断了两截似的疼,好像熬夜将自己的宿病都触发出来了。撑着起来喝了点粥,回来就吃下药,洗漱,上床了。这是我睡得最早的一次,不到八点就上床。一开始并没睡着,盖的一床大被,捂得浑身燥热,又起来换上一床小被,几经折腾,终于睡了。迷迷糊糊,出了一身汗,又醒了。但这一身汗发出来,反倒让我高兴,起码感冒症状轻一些了。听老人说,出一身汗就好。这种大冷天就怕因为身体弱,感冒,病菌侵袭。
终于一夜安稳,眼睛、头、身体的其他地方已恢复如初,只是腰还疼,不能坐。醒来是六点钟,又不能坐,就躺在床上听《第一人称复述》栏目的访谈。因为躺得太久脑子不太清醒,加上房间内上网效果不好,所以听得有一搭没一搭的。先是聊画家陈丹青的月季园,讲月季的培育品种和名称,还有在天寒地冻或者炎炎夏日时月季花还那么辛苦地绽放,有的时候因为季节原因开得花很丑,或者花苞很小,就特别心疼月季。
我以前对月季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对花草关注得不多。还是到新疆才在意它的,因为这里的人庭前屋后都爱种花,以月季居多,关键是都是我在内地普通人家很少见到的珍品。察县人家种在屋外的月季花既大又鲜艳,花色还多。在盛期,每一朵月季花都是既饱满又水灵,让你不由地驻足,忍不住蹲下来轻抚那些美丽的生灵。月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花期特别长,黄巢咏《菊花》称“我花开尽百花杀”,但据我观察月季的花期比菊花更长,当“满城尽带黄金甲”之时,月季花也毫不示弱地站在花圃中。甚至以察县的花色品种,月季花比那些个头小的或者有点灰扑扑的菊花更胜一筹,因为它一直呈现着国色天香、雍容典雅的姿容。
终于,一个长夜的休息让我还过魂来。想想周六一天几乎啥事也没做成,为了那多熬的三个小时,放弃了一天的大好时光,关键是人还难受着,太得不偿失。所以,做任何事情要节制,自律也包括作息行止的合宜。早饭时,我连连称以后不熬夜了。人民医院的王院长笑着调侃道:“很快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疼的。”
我一听,这话好熟。
是哦,好像不止发过一次誓“不熬夜”“不追剧”“不……了”,结果呢?
一次次的姑息只会酿成大祸,难道真的要等大祸临头,难道往昔的教训、受的罪还不够自己痛改前非吗?而且折算酿祸成本真的太不划算了。把日子匀下来慢慢过,不必图一时的痛快。关键是一时痛快之后呢?
是无尽的痛苦和悔恨。
【家乡文化生活系列】
我的家乡
高一(9)班 贺睿娇
我的家乡在锡伯古城。
大多数人最耳熟的、能说出名的古城有凤凰古城、大理古城。新疆的古城有喀什古城、惠远古城。而我最熟悉的,也是我的家乡,就是坐落在伊犁边陲小城察布查尔县孙扎齐牛录镇的锡伯古城。锡伯古城与惠远古城隔河相望。惠远古城坐落于伊犁河北岸,而锡伯古城位于南岸。这两座古城都源于满清时期的虎门销烟让列强帝国找到了侵略文明古国的借口,利用坚船利炮撞开中国紧闭的大门,强盗们让我们遭受了一段屈辱的历史。
早在1762年,清政府就设伊犁将军,统领天山南北诸务,开始移民戍边,垦荒造田。1764年,锡伯官兵及其家眷从沈阳西迁伊犁,锡伯八旗营驻扎伊犁察布查尔县。在这里开始修城、屯垦、戍边。站在昔日锡伯古城的土城墙残垣上,向北瞭望对面惠远古城的古老城墙。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过了二百多个春秋。我禁不住遥想到当年我们锡伯祖先是怎样牵着牛,拉着木车,抱着小孩,一步步翻山越岭,走过处处沼泽的大草地,一步步地走到这里的。然而,皇命难违,不得不离开世代居住的故土,开拔、迁徙来奉命守边。
道路远,前路无人走,迁徙主要靠步行。遇上风雪交加及天寒地冻的日子,困难更是重重。勤劳勇敢的锡伯民族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没有被困难绊住脚步,完成了出沈阳一路向西的迁徙。今天把锡伯族的这次迁徙一致认为是一次伟大的历史壮举。
静静走进古城,安静而清透,高大的楼宇歌台映入你的眼帘,水流声轻轻回荡在耳畔。在这里,登上古城楼,朝观日出晚送霞,静看远处天山的终年积雪,闲看天边上的云卷云舒,独自静听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