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哪些内容可以积累素材
(2023-10-26 23:12:56)
标签:
教育文化 |
看哪些内容可以积累素材
2023年10月11日
今天我老家的同事给我发来一条短信:“高中议论文,看哪些内容积累素材啊?”她女儿上高中,语文老师布置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高中学业紧张,女儿只好请妈妈帮忙。其实关于素材积累这件事,印象里也有人问过我,说明高中语文学习许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难题。写作文时苦于没有趁手的素材,或者总觉得素材太老套,不够惊艳。积累素材这件事不是一两句短信能解释清楚的。于是上完课后,我给同事回了电话,问明具体情况。
想要素材来得快,这很简单,市面上关于作文素材的资料应有尽有,都分类打包,弄得好好的,等你来买。图省事,买本作文素材也可以。写到相关文章,翻开搜一下,看什么合适的素材可用,总比抓耳挠腮啥也想不出来的好。
但这些素材都是零星片段的信息,不成体系,没有核心和一个整体的灵魂。而且我个人认为,学生写作缺乏素材是表象,真正缺的是思想和认识。也就是说,学生平常看书少,看的书思想层次又不够,他们写不出东西来,是因为他们缺少对事物的认识,没有思想的深度。
思想力这个东西,不是单凭几个素材就能支撑起来的,得要有学识,得要读书。书类杂一点,文史哲甚至一些前沿学科都不妨涉猎一些。另外,看书时还得有自己的思考。不妨这样做素材积累:
看一本书(是一本完整的书,而不是素材摘录),比如《纪伯伦经典散文诗》,读到会心处,掩面沉思一下,记下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这本书里有许多蕴含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利的文辞,没时间一一摘录,不妨在自己印象深刻的能启迪自己心灵与智慧的文词旁边做批注。这样一本书读完,你整个人的思想状态与读之前是不一样的,你的灵魂已得到了提升。《纪伯伦经典散文诗》于你已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书而已,他的思想、文辞、风格已化到你的骨子里,成为你思想和灵魂的一部分。
我希望积累素材的真正境界应该是这样的,不只是积累了一些碎片性的写作零部件,这样是很低级的积累,真正好的方式是研究一两本专著,将自己融入到文本中,吃透整本书。它的文辞、它的思想、它的情感、它的语言风格都与你完全融合到一起,你就像熟悉自己一样熟悉它,对它信手拈来,熟练使用它,以至于任何场合都可以游刃有余的运用它。不仅把它当成素材,而是你文章的灵魂和深刻性之所在。
当你完全得心应手的运用了你那独一无二的整本书素材之后,你就已经完全掌握了一门高分作文的得分秘笈,你其实也打开了一个宝库。以后你再拥有另一本独一无二、独属于你的写作素材,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拥有独门秘笈,掌握高分素材,从研读和爱上一本书开始。下面附今年江苏高考语文136分的一个远亲彤宝的考场作文(是考后回忆出来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附:
雪国列车与海棠花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又一个故事的开头展开,又一趟通往未知的列车启程,我们又一次踏上旅途,又一次地为之沉醉。
真实的人性,真实的世界运行的逻辑,或真或假的人名与地名,不同的要素交错组合成故事,引人入胜,也发人深省。当列车掠过雪原,对面姑娘的眼睛与灯火重叠的一瞬,我不禁好奇:我们为何如此热爱故事,而它的力量又来源于何处?
或许因为故事是我们自我内部与外部互动的渠道,是带我们远行与带他人靠近的列车。《雪国》的列车驶向的是一个人的纯情至美,也是一个民族的侘寂幽深与一个时代的夏雪冬花,而结尾火光熊熊时难掩的一声叹息便是“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的最好注脚。故事比起说教与数据有着激发共情、传递画面的先天优势,并且同时给我们被理解提供了渠道。李子柒的田园牧歌带外国网友走近古典的中国,《大考》的真实故事带不同年龄的人走近正在经历着这一切的我们,列车内外穿行,拓展了我们的世界。
或许因为故事也是驶向内心的列车,在他人的故事中我们发现并塑造了自我。身为艺伎的驹子却给十六岁以来看过的每部小说做了笔记,在“徒劳”之美中寻求自己的生存,她在故事中找到了加缪所言的隆冬时自己身上的夏天。而我们在故事当中也许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许能汲取知识与力量,也许只是为之打动在心底下了一场六月雪,这些故事也便参与了我们的人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与故事的缱绻,亦是与自己的缠绵。
因此,“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有时故事带给我们的触动、车窗外的花会像杜拉斯的那朵一样告诉我们她的名字,这也就是列车的意义。
但是,因为知晓了故事的力量,我也知晓了我并不满足于只做故事的聆听者,而要做故事的讲述者。我希望我的故事也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朵海棠花,我希望它是真善美,希望它有趣迷人。我想讲我生活的时时刻刻,去回答伍尔夫“我们为何如此热爱生活”之问;我想讲家乡的角角落落,像卡尔维诺一样给她献上一首爱情诗;我想讲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我们,看到的是怎样复兴的曙光,孕育的又是怎样变革的洪浪……我知道为此我需要去走得更远也需要回归本心,需要如实记载也需要讲故事的技巧方法。
事实上,我也并非一人,我的故事也不局限于纸笔——我们就是故事本身。我们不只是乘客,甚至不只是列车长,我们本身就是那朵海棠花。投身科研或是下沉基层,坚守平凡或是生活在别处,亦或是每天的用自己的消费与言论与未来的世界投票,我们的故事从未睡去,生生不息。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少年,本身就是一个好故事。
列车驶入雪原,我们既是旅人亦是风景,既是形式亦是意义。而那朵海棠花,便是我们的军旗——这或许便是故事的力量。
【家乡文化生活系列】
美丽的家乡
高一(3)班 谢普凯提
我的家乡伊犁,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塞外江南”小城。那里美极了!春暖花开,青山绿水,百花盛开,百鸟争鸣。花朵五颜六色,非常美。小草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露出可爱的笑容,在向这美丽的城市问好。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的像小鱼,有的像恐龙,有的像鳄鱼……丰富多彩,让人浮想联翩。伊犁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地方。
赛里木湖的水碧蓝碧蓝的,阳光照在湖面上,像漂浮的宝石,闪闪发光。如果你从远处看,会发现湖好像连着湖,湖好像连着山,就像画中的风景一样。据说赛里木湖里有一只大水怪,偶尔会浮出水面,还有人见过它呢。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总之,美丽的赛里木湖充满了神秘而又迷人的色彩。过了赛里木湖,就到了果子沟。果子沟有许多野果树和高大的松树,群山连绵。我的家乡很美,是吧!
我的家乡不仅是美丽的,而且很热闹。我们伊犁有许多种牛、羊、马,著名的美丽的新疆奴细毛羊就诞生在伊犁的巩乃期草原上。素有天马之称的伊犁马,就是伊犁昭苏牧区培育出来的优良畜种。它还在全国的赛马比赛上夺得过第一名呢!
现在,一座座工厂,一幢幢楼房都在我的家乡建了起来。公路四通八达,昔日的毛驴不见了,农家的拖拉机满载着丰收的果实,穿梭在幸福的大道上。果园里老品种已被淘汰,内地的“黄元帅”、“红元帅”、“黄香蕉”已经挂满了枝头。从春天开始草莓、黄杏、番桃、葡萄、苹果、西瓜、甜瓜等各类瓜果接连上市,样样都让人大饱口福和眼福。
每逢喜庆的日子,爸爸总是带着我去体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在维吾尔族农民家的葡萄架底下饱餐黄灿灿的抓饭,在哈萨克牧民的毡房里品尝鲜嫩的手抓羊肉,在蒙古包里畅饮香甜的酥油茶。每逢暑假,我总有机会和牧区的小伙伴在辽阔的草原上嬉戏,骑上高大的骏马奔驰。那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人深深地陶醉在大自然温暖美妙的怀抱之中。
伊犁的风光美,人更美。伊犁人热情奔放,淳朴善良,多民族的长期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传统风俗。家家庭院鲜花盛开,洁净优雅,个个青年能歌善舞,人人皆知尊老爱幼,处处可见热情好客的民俗。
党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各族人民亲密团结,共同繁荣的方针指引着伊犁各族人民并肩前进。学校里有各民族的同学一起学习文化知识,商店里有各民族的叔叔阿姨为大家服务,医院里各民族的大夫为人们解除病痛,机关里有各民族首长关心我们下一代成长。我爱我的家乡,我将来要用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双手,把伊犁装扮得更加美妙,让它闪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