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半壁见海日”
(2023-10-16 23:15:52)
标签:
教育文化 |
穿越千年的“半壁见海日”
2023年10月7日
维族孩子的普通话水平不如内地孩子,背古诗,尤其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样的长诗,对我的新疆学生来说简直是灾难。有一个学生单背第一段就花去了一小时。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教学策略,由语文诗词知识性授课改为绘声绘色带领他们进入李白为大家营造和编织的梦境中走一遭的方式,用剧情和画面让学生行进在文本中,继而熟悉文本,再背诵就会容易许多。
课堂上,我让大家化身成李白,与朋友饮酒畅谈,听东鲁的海上朋友谈烟波浩渺中的仙山瀛洲,又听浙江一带的人盛赞云霞隐微处的天姥山仿佛是拔地参天,横空出世,连五岳形胜都要倾倒在它面前。别人口中越是将天姥山形容得神秘莫测、雄奇伟岸,越勾起李白对天姥山的神往。
于是,剧情自然推进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游天姥山这一章节。我们(李白)在梦乡中于明月之夜一夜飞渡,急速飞到了浙江镜湖上空。湖面波平如镜,明月当空,在湖上自在飞翔的李白还朝下美美地照了一下身影,独自欣赏了一回自己的仙姿。很快就来到剡溪,停在自己的偶像谢灵运当年踏访天姥山曾留宿的地方。脚刚落地面,李白先扫视一下山脚下,皎洁的月光照射水面,清澈明净,碧波荡漾,远处传来凄清的猿啼,更显夜的幽静。
李白并不愿在山下多做停留,赶紧穿上谢灵运当年登山时穿的木屐,亲身登上谢灵运当年攀登过的石级——青云梯。谢灵运在《登石门最高顶》一诗中有语云:“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也许李白今夜也为成全自己偶像的遗憾,当年谢灵运是一个人踽踽独行于青云之路上的,今夜的李白有谢公曾穿过的鞋相伴,又踏行在谢公行走过的山道上,仿佛两个惺惺相惜之人相伴偕行,共赴一场盛大的人生华宴。
李白跨越三百年,与自己的崇拜之人神游天姥山,心中愉悦,脚下生风,平步青云,很快抵达一个半壁悬空之处。猛抬头看见海天外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霞光万丈,云影微动,半空中听闻天鸡高鸣之声,似为唱醒大地,换来光明。拨云见日,始得灿烂,从长夜到黎明,站在半山腰上的李白会作何感想呢?惊喜、平静,还是感慨良多?
我还未来得及多体会,突然脑海中对“半壁见海日”的情形生出了一种何曾相似的感觉。是的,这个悬崖上、半壁间侧身探额见到太阳的情形,一定在哪儿见过。
是在哪里见过呢?
对了,时间又跨越一两千年,诗人昌耀在青海峨日朵雪峰之侧,也是一个并不在顶峰的高度,以一个攀登者的姿势,“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突然,我的眼前这两个“半壁见海日”的身影交相重叠,闪烁晃动。面对山海红日,两个瘦弱的身影又在进行着生命如此顽强和博大的宣示。
李白一夜飞仙于半空之中,所见腾升海面的太阳,虽然他被千金放还,离开长安后政治上备受打击,但李白高昂的生命激情从未被磨灭殆尽。他是一个天生乐观主义者,也是一个任真率性的人,所以他幻化出来的生命路途是一条通往金碧辉煌仙宫的神仙之路。所以哪怕现实世界是多么黑暗混沌,他都会以一种天鸡唱晓、海上日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神仙宴乐的雄奇瑰丽的宏大场景与之对抗。李白一直以生命蓬勃的伟力示人,所以他的口若悬河、想若天外,其实都是他将自己瘦弱身体内的全部生命力量喷吐出来,以自己的狂傲在向整个世界乃至亿万斯年的宇宙宣誓:生命再微小,也有尊严,不向命运低头的生命可以活成自己的王。
千年后的诗人昌耀在同样的高度,以同样的姿势窥探了落日入海的绝然一跃。相比日出,是多了些沉重和苍凉,但落日之美在诗人眼中是悲壮的美,是一种同样凛然不可撼动的美,
谢灵运、李白、昌耀三个历史的身影都独自攀行在生命的巍峨雄峰之侧,但三个同样高贵不屈的灵魂又彼此烛照,精神相通,心灵相惜。不管结局如何,不论世人怎样评价,一个永远身怀理想,哪怕不被理解,哪怕被全世界抛弃的人,他一任生命的本真,独行于自己人生的崇山峻岭,关照自然,关照人类精神世界,关照生命意识的本质。他们无论是活得癫狂悲壮,还是放荡落拓,还是清苦寒伧,但在精神王国里,他们一直是一位永不放弃攀升、永不向命运屈服的强者。在后人眼中,他们是理想、尊严,是彰显人类生命意识的永恒的化身。
我们今天让学生背这些古诗有什么意义呢?我想不只是让学生见到海日之景时吟出一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而是在无边孤独的人生旅程中心中有一份依靠,就像知道谢灵运几百年后有一个无比仰慕他的李白,追慕他的足迹,无比期望与他比肩同行一样;当我们的人生困顿迷茫的时候有一束光穿越时空照进到我们的生命里,让我们看到有一个与我们同样遭际的生命,他是如何浪迹天涯,以潇洒飘逸的生命姿态为你提供人生另一种范本的;当我们陷入自我怀疑、妄自菲薄之时,我们可以想到另一个悬停在空中的生命,他在仅能征服的高度告诉你,所有你能到达的高度都是你不停努力的结果,所以蜘蛛和雄鹰一样,都值得在已抵达的高度上默享自然的恩赐。
“半壁见海日”,是自然对于所有行进在人生旅途中的人们赐予的快慰。请记住,谢灵运、李白、昌耀、我和我的学生、我们走过或曾经走在或正在走着生命半途,鱼贯而行,流光飞舞,从未停歇……
【家乡文化生活系列】
我的家乡海努克镇
高一(3)班 苏来曼·努尔买买提
我的家乡是察布查尔县海努克镇,位于察县的东北方向,距察县大约30公里,坐车需30分钟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隶属于海努克镇的向阳村,因为向阳村是察县与海努克镇的必经之地。向阳村有一个很大的小石场,这里的各类小石子常年供海努克镇人砌房用,甚至还能造福其他镇的人民。向阳村还以果子林著称。由于土壤肥沃,流水充足,果林得到很大发展。当然,这么多的果林需要很多的劳动力,由于不是什么重活,我经常利用休假日来果林劳作,赚取生活费,来减轻父母的一点负担。
从向阳村向东走,就是我们的海努克镇了。由于镇和村的一字之差,在发展方面就存在很大差别。海努克镇的发展比向阳村的发展要领先很多,就比如海努克镇美庭超市,它是我们这儿最大的超市,建筑也很漂亮,里面的商品一应俱全。
再郑重介绍一下我们的切吉村。我们切吉村有一个比较大的广场,一边是运动广场,有足球场、排球场、篮球场以及羽毛球场。我和我的好几个朋友经常出现在运动广场上。
另一边则是夜市场,每一个星期五晚上,这里都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而且在这个时候,最能感受到海努克镇的美食歌舞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夜市场中间的大舞台给予了人们尽情表演的机会。这时有很多人会提前准备节目来表演,之后就是根据人们的意愿上台临时表演跳舞、唱歌等。最吸引人的还是美食商店,各类美食应有尽有,香味更是诱人。经常能够看到其他地方的人到这里来感受海努克镇的优美景致和风情。
这儿就是我的家乡,我成长的地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