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卫·科波菲尔》有感(二)
(2021-06-19 08:22:36)
标签:
文化 |
大卫的三段感情
大卫在孩提时代,母亲要改嫁,就让女佣佩戈蒂带着他到雅茅斯她哥哥的船屋住了一阵子。那是一段自由自在的快乐时光,和佩戈蒂先生、格米治太太、汉姆、小爱弥丽在一起的两个礼拜是他一生里再没有过的无忧无虑、平静的日子。小爱弥丽是佩戈蒂先生妹妹的女儿,自从妹夫在海里淹死,她就被接到雅茅斯和舅舅一起生活。大卫少爷的到来激发起小爱弥丽不一样的情愫,面对少年大卫的殷勤、温存,小爱弥丽会害羞,会脸红,他们在一起是“相亲相爱”的。
原文是这么记载他们情感的,“我当然爱上了小爱弥丽。我现在敢说,我当时对那个小女孩的爱,比起长大成人的时候最深的爱(尽管那也是高尚的、纯洁的),一样的真诚,一样的温柔,但是却更纯洁,更无所为而为”。“我对爱弥丽说,她就是我的命根子,要是她不亲口承认,说我也是她的命根子,那我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找刀去,不活着啦。她说,我也是她的命根子;我也认为,一点不错,我是她的命根子。”“至于说,我们的身份门第不相配,我们两个都太年轻,我们还有别的困难阻碍我们,这些问题,我和爱弥丽全都没考虑过,因为我们根本就不曾想到将来。”
大人们看这一对小人儿也不停地夸赞,“跟一对小绣眼鸟儿一样”“哟!有多美呀!”大卫将这段感情看成儿时的纯真年代、一种快乐可爱的游乐,但小爱弥丽不这么想,她是认真的。她将心里话全部告诉了少年大卫,她生活在海边,却极度讨厌海,因为她亲见大海夺去了她的家。她想将来做个阔太太,这样,船屋里的人就都成体面人了。她对着大卫诉说这一切,不仅是少年间在坦诚心事这么简单,因为她离开大海、成为阔太太、做个体面人是她一个女孩子所无法单独完成的,必须有个人能成全她的这个梦想。我想,这位经历创伤、少年成熟的女孩当时是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大卫少爷身上的。
如果长大了的大卫能坚守儿时的那份感情,那这一切就都能得偿所愿了。爱弥丽就不必逃婚,离开汉姆,离开舅舅。她是不会嫁给汉姆的,小时候她就立志要离开杀死她家人的大海,怎么会嫁给渔夫汉姆,让悲剧重演呢?可惜,爱弥丽虽然出落得越来越美丽,无奈大卫已经变了心。她总不能逼迫大卫吧,而大卫带回来的好友斯蒂尔福斯看上了她的美貌,勾引了她。爱弥丽就将希望转放在了这个人身上,没想到最终酿成了悲剧。
大卫对小爱弥丽、对斯蒂尔福斯都是抱有愧疚之情的,他知道这件事因他而起,他应负部分责任,但对事态的发展,他的表现完全是无能为力。不仅是这件事,在许多事情上他都如此,往往是事态推着他往前走,他很被动,很无力,很无能。
比如说,他对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妻子朵拉。朵拉就像他母亲的化身,单纯、可爱、娃娃气。大卫疯狂地迷恋她,爱朵拉、想方设法娶朵拉是大卫做的唯一积极、主动的事。在大家合力帮助下,娶回来之后呢?他却没办法给朵拉想要的幸福,他爱的本是朵拉的天真、孩子气,朵拉一直没有变,不会管家、不染烟尘本就是她孩子气的表现。以前他所爱的地方,婚后却成了两个人的灾难。不会管家,不善料理家事,这又怎么了?朵拉不是一样天真、可爱吗?她从未变啊,那为什么不明不白地要她死呢?而且死前还好心地将大卫托付给爱格妮丝。是谁要她死的?是作家狄更斯,也是她的丈夫大卫,因为她没用了,她必须给爱格妮斯丝让路。一位可怜的姑娘,她活着和死去都是为了成全他人。大卫不是一位合格的爱人,不是一位称职的丈夫,他是一个从来也没有长大的需要被照顾的人。
所以,有了爱格妮丝。爱格妮丝是什么?是姐姐。大卫和爱格妮丝在一起很安心,他爱朵拉会分享给爱格妮丝听。许多事,爱格妮丝都会给他建议,给他指引。大卫以前不爱爱格妮丝,即便乌利亚·希普视他为情敌,他也未明确自己的心意。但自从娶了朵拉,他才觉出自己真是不能没有爱格妮丝。爱格妮丝沉稳、冷静、果断、能干,是他的精神之母、希望之光。小说终结时有这么一段话足以证明这一点,“哦,爱格妮丝呀,哦,我的灵魂啊。我只求,在我的生命告终的时候,你的面目守在我身旁;我只求,在我现在所遣去的一切现实,都像阴影一样,从我身旁分解消灭的时候,我仍旧看到你,在我眼前,往上指着。”
小说最后,狄更斯一一消除了大卫身边的困扰,爱弥丽和她的舅舅去了澳大利亚,朵拉和小狗吉卜升了天堂,大卫终于和爱格妮丝合情合法地生活在了一起。狄更斯补偿了少年流浪、无父无母的孤儿大卫一个母亲一样的精神依靠,一个姐姐一样照顾他、呵护他的亲人式的妻子。而在这个婚姻里,唯独看不到疼爱妻子的丈夫、负有责任担当的父亲的形象。
大卫一直是多年前那个流浪的孩子,他天真、伤感、不会伤害别人,但极度需要人保护,需要被爱。
大卫的两位挚友
大卫是生活中的小白,不管吃多少苦,他依然天真、单纯。比如说,他在塞纳姆学堂挂一个标志着“留神,他咬人”的牌子示众之后,同学们将他带到了大他六岁的斯蒂尔福斯身边。斯蒂尔福斯显然是同学们的意见领袖,在大家面前很有权威性。斯蒂尔福斯让他将带来的七先令交给他处理,大卫就乖乖地把身上的家当全部给了斯蒂尔福斯,并且毫不留心眼,完全信任对方,还将对方当伟人那样崇拜。我想,斯蒂尔福斯在学校仗着自己比别的孩子大,利用他们,树立自己的威信,这是他惯用手段吧,而且屡试不爽,还收获了不少小迷弟。
斯蒂尔福斯爱捉弄人,他叫大卫“雏菊”,说“您要是有个姐姐妹妹什么的,那我想,那她一定是个又漂亮,又羞怯怯,眼睛像两湾子水儿似的小姑娘。”在单调的男校里,他好像将大卫当成女伴来看待的。大卫在他那里获得了力量,而他在大卫身上找到了一点精神上的乐趣。他夜里睡不着,就常常让大卫给他讲故事。讲故事虽然锻炼了大卫的语言能力,但他累了、困了时,也被斯蒂尔福斯强制起来讲。可见,斯蒂尔福斯是一个很强势、不可以被别人违背自己意志的人,当然,他也会报答大卫,关心、照顾大卫。因为有了他,大卫在这个暴虐残酷的学校处境得到改善。
不过斯蒂尔福斯有着牢不可破的阶级观念,是他揭穿了贫穷的助教麦尔先生的身世,并侮辱老师是“叫花子”,导致清贫、自尊、处境艰难的麦尔先生丢了这份薪水少得可怜的工作。记得心寒的麦尔先生瞥了一眼全体学生,又轻柔地拍了一下大卫的肩头(大卫是他最喜爱的学生,但麦尔先生的身世也是大卫告诉斯蒂尔福斯的,麦尔先生却没有责怪大卫),然后对斯蒂尔福斯说的那句话“我对你,不希望别的,只希望将来有一天,你对于今天所做的事,会觉得可耻。”
其实,对斯蒂尔福斯这种自认为聪明、得宠,总能成功捉弄到别人的人哪里会有这种反省呢?他母亲身边收留着一个叫罗萨·达特尔小姐的女人,也是一位被他玩弄坏了就抛弃了的可怜人。他的恶作剧都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反而受到了庇护,得意一时,甚至拿他当优秀青年,大卫还将他当作伟人一样崇拜。哪怕他诱拐小爱弥丽,又始乱终弃,将爱弥丽丢给他的仆人利蒂默,致使爱弥丽沦落成妓女,最终他在海上遇难而死,还连累爱弥丽的未婚夫汉姆为救他而死去。哪怕这样大卫都没有责怨他,反而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种伤痛比单纯失去汉姆更难受,而汉姆是在大卫出生时就随佩戈蒂一起守在大卫身边的人啊,但他的影响却不及斯蒂尔福斯的一半。
斯蒂尔福斯是个自由、任性,为了一己私利甚至仅仅是因为一个玩笑能牺牲别人的人,而大卫在塞勒姆学堂的另一个伙伴托马斯·特莱德尔却不一样。他心地善良,仗义正直,替人背黑锅、挨责罚。当所有孩子不分是非黑白,为赶走可怜的麦尔先生欢呼(包括软弱的大卫虽心里觉得凄惨,但还是随着众人一起热烈地喊了三声)时,只有特莱德尔宁愿受到校长克里克先生一顿毒打,也坚决不从众,反而还为麦尔先生的走流下一把伤心的眼泪。少年特莱德尔将在学校所受的委屈和悲伤都用画骷髅这种方式来排遣,我想,他画的这一幅幅骷髅在他心里一定都有名字,一定都心有所指。而且,他也是受希特勒式高压的塞勒姆学堂心理扭曲的一众人里唯一一位敢于伸张正义、正直勇敢的人。大家都怕校长的鞭子,也怕得罪学长斯蒂尔福斯,唯有特莱德尔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真我。所以,小说中乌利亚·希普谋害维克菲尔先生的案子最终是在特莱德尔的主持下告破的,也是忠诚的特莱德尔帮助了小说中的那些好人,让大家都有一个好的结局。
有意思的是,在塞勒姆学堂,那位伪善、自大的斯蒂尔福斯才是大卫的精神领袖,而他却伤害了大卫的朋友们;而备受冷落和欺凌的特莱德尔却成了长大后的大卫的伙伴,给予大卫莫大的精神支持和帮助,甚至帮助大卫及其朋友们渡过难关,从未缺席大卫此后生命的任何一个重要环节,成了大卫的恩人。
大卫是谁?大卫不幸是个孤儿,一度成为流浪儿;大卫又幸运地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佩戈蒂、麦尔先生,斯蒂尔福斯、米考伯、姨婆特洛乌德、特莱德尔、斯特朗博士,爱格妮丝……大卫是一位得到过许多人帮助的人。
(联系方式: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